简析《红楼梦》中的妙玉人物形象

2019-07-02 10:40龚显军
参花(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妙玉人物形象

摘要:妙玉是曹雪芹塑造的金陵十二钗之一,在他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妙玉独特而且杂的个性,身份是尼姑与内心属于社会的矛盾,保留着对异性之爱的火种等都展现了她不同于一般女子的处世之道和复杂人生。本文将主要分析妙玉复杂的个性、感情悲剧、悲惨结局,虽然最终她落了个“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命运,但是作者及读者对她的理解和偏爱是显而易见的。

关键词:妙玉 人物 形象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之首,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反映“爱”的“文化小说”,让多少蕓芸学子百读不厌。《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是作者表达“爱”的对象,其中妙玉在曹雪芹眼里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妙玉在金陵十二钗里排第六位,在前八十回中出场仅六次,她与“四大家族”贾、王、史、薛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也没有成为四大家族的媳妇。曹雪芹用“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来描写她,要知道,曹雪芹在金陵十二钗中用“仙”来描写的仅仅只有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秦可卿和妙玉。可见,妙玉在曹雪芹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一、妙玉何其人

(一)妙玉是一个自守一片天空的出家人

妙玉身份很特殊。她出生在苏州的官宦之家,身体不好,在她很小的时候,曾经有个和尚预言:妙玉的身体不好,如果不出家,就会性命不保。对于预言,或者说她的命运,妙玉采取了低头和顺从的态度。于是,她不得已出家,但是她又不甘心,非常留恋尘世的生活,吃的是素菜,心里想的是荤菜。这样的“不得已”和“无可奈何”导致她虽终身在寺庙,却心向社会,也注定她的悲惨结局。

妙玉始终自守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她虽身在寺庙,却过着不同于一般和尚尼姑的生活,那就是别具一格的情调和品味。比如妙玉的“洁癖”很严重,她的地面被人走过都要叫人提水来冲洗。又比如喝茶,我们知道,决定一杯茶的好坏关键是茶叶的质量,但是妙玉却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特,故意去讲究烧茶的水和盛茶的茶具。甚至到惜春那里做客,竟然自带茶具。对于林黛玉这个读者公认的最有品位的才女,妙玉却自命清高,称林黛玉为“大俗人”,言下之意非常明显,那就是她认为自己才是雅趣之人。身世的特殊,现实的选择,妙玉用“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守望自己的天空,尽管这天空不一定人人都感同身受。

(二)妙玉是一个不媚上不欺下的人

妙玉一直信奉庄子,对老庄思想颇有见地,使她形成了不媚上不欺下的人际关系处理原则。大观园里的女强人王熙凤“八面玲珑”,为的是争取和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林黛玉和薛宝钗面对贾宝玉,一个是芳心暗许,一个是温柔贤惠,两人看似关系和谐,实则暗流涌动。而妙玉呢,她绝不会刻意迎合他人。比如给贾府最高权威贾母泡茶,妙玉虽然给了贾母那个成窑小盖钟喝茶,但是给贾母泡茶的水却不是最好的水。而且,泡完茶之后,妙玉就和宝钗、黛玉去喝体己茶了,她给了宝钗、黛玉以及后来加入的宝玉更好的茶器,用的是更好的水。[1]贾母吃完茶走出栊翠庵的时候,妙玉是“并不甚留,回身便把寺门闭了”。妙玉对上不巴结,对下是帮助,这从和邢岫烟相交,并且“关系极好”可以充分看出来。岫烟家境贫寒,与妙玉邻居十载,她识字读书都是妙玉所教,和妙玉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如果妙玉是一个看不起穷人的人,又怎么会和岫烟相处愉快呢。

(三)妙玉是一个高洁恬淡的人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必然有它独特的视角或者叙述方式,在《红楼梦》中,对妙玉的正面描写较少,我们想一探她的内心,只有通过她为数不多的诗句来理解,就好比你要了解黛玉的内心世界,你就要研读林黛玉的诗词,妙玉也是如此。在中秋的晚上,黛玉和史湘云请妙玉续诗,她续了几句诗,黛玉是怎么说的呢,“平时我们都不敢请教你”,称她是“诗仙”,并且非常真诚地邀请妙玉对她们几个人的诗进行评价。我们知道,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那都是有名的才女,水平很高,但林黛玉却非常明白妙玉的才华,尊称她为“诗仙”,那么客气地请她来指教,说明妙玉是一个极具文学才气的女子。

那我们就来看看妙玉续的几句诗,从中完全可以看出她的高洁恬淡。“歧熟焉忘径”,就是说,我对这些迷惑人眼睛和心灵的路太熟悉了,我非常清楚人生道路该怎样去选择。“泉知不问源”的意思是讲,我对泉水的源头和流向,都非常清楚,我不需要问。你说这造诣有多高,绝对不会迷路。“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她说我有很高洁的品格以及雅致的品位,悲伤和忧愁怎么可能占据我的心灵呢?我没有任何忧愁,哪里会心烦意乱?你说这么一个人,她怎么可能走火入魔?所以后四十回写她走火入魔当然就是丑化了她,歪曲了她。她人格那么清高,但是“芳情只自遣”,高洁的情怀我只能自我排遣,为什么呢?“雅趣向谁言”,我高雅的志趣,向谁诉说? 这也为后文她与宝玉的关系埋下伏笔。

二、妙玉的“纯粹精神的恋爱”

(一)妙玉是真正爱宝玉也是真正懂宝玉的

作为一个出家人,佛门教规以及封建道德观念是必须遵守的,也就是说妙玉就应该吃斋念佛,掐灭红尘牵绊。然而,妙玉内心依然顽强地保留着希望获得异性之爱的火种。她的这份火种是正常人本来具有的,是合乎人性真实的。这火种没有在宗教的戒律清规中消失,也没有在吃人的封建礼教中被扑灭,只要时机成熟,就会在一定的情境和时机下被激发。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妙玉对宝玉是很特殊的。

一是栊翠庵品茶的情节,隐约表现出妙玉对宝玉的情愫。栊翠庵内,妙玉拉宝钗、黛玉、宝玉喝体己茶,用的都是最好的水最好的茶具,都是好东西,但是给宝玉的茶杯却是妙玉自己平时用的绿玉斗,这个就很有深意了。我们知道,妙玉是有洁癖的,而且很严重,刘姥姥喝茶后,妙玉不是把茶杯收回来,而是直接扔到后院去了。在当时,男女之间界限是很清楚的,你自己的茶杯,交给男的用,说明什么?说明至少内心是喜欢的,不排斥的,愿意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拿出来。

二是宝玉被罚向妙玉要梅花。第五十回写宝玉联句时落第被罚去栊翠庵向妙玉求一枝红梅花,李纨想叫人跟着,黛玉忙拦住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为什么爱吃醋、爱流泪的黛玉对宝玉独自去妙玉住处竟然很放心?笔者认为,并不是因为妙玉是尼姑,而是因为黛玉和岫烟最了解妙玉,也最清楚宝玉和妙玉之间的关系,非得宝玉一个人去,妙玉才会给那支红梅。[2]

三是宝玉生日,妙玉送生日帖。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热闹场面中,妙玉让人悄悄送一个生日帖给宝玉。宝玉自己很意外,邢岫烟也很奇怪,岫烟是妙玉最好的朋友,可是生日当天,妙玉却没有给岫烟任何表示,却对宝玉这个异性男子的生日独记在心,还煞费苦心地送贺帖。更重要的是,聪明的岫烟已经了解妙玉为什么单单只给宝玉送生日帖了,就是因为妙玉对宝玉是暗慕的,内心是喜欢的。于是,在宝玉的请教下,岫烟的一席话点明了“槛外人”的由来,并且建议宝玉用“槛内人”回帖就好。于是,宝玉用“槛内人”回帖,虽然文中并没有对妙玉收到宝玉回帖后的具体描写,但可以肯定地说,妙玉的内心是欣慰的,是找到懂自己人的欣慰和暗自欣喜,这应该会让妙玉的苦心得到一丝的慰藉。

(二)面对爱情,妙玉做出自己的选择——放弃

一个是“槛内人”,一个是“槛外人”,要想真正走到一起,联系当时的背景应该是困难重重,那么,妙玉会怎么选择呢?她会奋不顾身,抛弃眼前的这一切吗?会毅然决然回归社会吗?会拼命争取吗?答案是她当然不会,甚至比不上和秦钟谈恋爱的小丫头智能。智能对秦钟说,要想和我好,必须帮助我逃出庙堂这个地狱。于是,自小就对命运低头和顺从的妙玉选择了放弃,她和宝玉之间的感情注定只能是一场纯粹的精神恋爱。这也就是妙玉最让读者痛心和悲怜的地方,既然不敢勇敢追求,与命运搏斗,那么就在这场纯粹的精神恋爱中玩情调、找感觉,然后,自欺欺人地说,我也得到过爱情。

三、妙玉的結局

曹雪芹去世后,高鹗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无论是在妙玉的判词还是话中意境分析,妙玉结局都是悲惨的,《世难容》中有一句说:无瑕白玉遭泥陷。说的正是妙玉的结局。

而笔者却认为,结合曹雪芹前八十回对妙玉虽篇幅较少但实际在他心中地位很高的描写,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爱”的主题,妙玉这位与四大家族没有瓜葛的“槛外人”,最终可能会与四大家族发生一定程度的联系,然后由于性格的独特和复杂,导致她与四大家族产生某些矛盾,最终导致她悲惨的命运。

掩卷沉思,笔者认为,作者对妙玉虽着墨不多,但她也属于大家闺秀,她恬淡高洁,不媚上不欺下,内心丰富,向往爱情。可就是这么一位好女子,却遭到政治斗争的无情摧残,正如判词所言: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无障碍阅读版)[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6.

[2]潘知常.《红楼梦》为什么这样红[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龚显军,男,本科,中国共产党射洪县委员会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妙玉人物形象
妙玉那场茶事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妙玉的爱情用力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