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男中音声部在中国声乐作品上的选择

2019-07-02 10:01张磊张增赋
参花(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男中音

张磊 张增赋

摘要:男中音介于男高音与男低音之间,同时又兼具了二者的特色,是由西方的音乐文化划分出来的一种声乐类型。最近几年里,在我国新涌现的男中音音乐人才往往能够将国外的艺术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但是在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时,由于中国的声乐作品比起西方的声乐作品要少很多,可供男中音歌者选择的作品就更少了。

关键词:男中音 中国声乐作品 曲目选择

音乐艺术要实现它的价值与意义,需要由两部分来完成,作曲家将曲子谱写出来,然后需要有一个表达者将其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通常是由演唱家或者演奏家来进行音乐作品的诠释。演唱家对于作品的诠释相当于二次创作,听众能对作品理解多少,跟演唱家的诠释是密不可分的。男中音这种称谓源于西方的歌剧表演,20世纪其声部分类方法为中国声乐体系所采用。然而由于经验太少,使得中国的男中音歌者在对中国声乐作品进行演唱的时候没有将本国独特的韵味表达出来,故而本文将对男中音的歌者在选择中国声乐作品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

一、男中音声部发展的近况

最近几年里,一些唱美声的歌唱家开始热衷于演唱中国的声乐作品,其中包括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民族声乐的深入学习有益于他们美声唱法的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引导作用。关于中国的民族声乐教育,最早是由沈阳音乐学院开展的,然而从那个时候起就很少能在民族唱法中听到由男中音演绎出来的作品,即便是带有民族风格的作品也少有男中音这样的声部出现在其中。在最近几年中,有许多男中音的歌者开始试图用男中音来诠释民族声乐作品,甚至包括一些戏曲风格的作品。

二、男中音声部的基本要求

(一)中国声乐作品的咬字与吐字

每个人声音的生理条件不同,故每个人发出的声音不同。然而中国声乐作品中对咬字吐字有很高的要求,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的结合产生了声乐艺术。对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进行加工产生了声乐作品。文学语言加上音乐通过唱的方式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演唱歌曲时,语言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文字是歌曲表达的基础。一首歌曲的演唱能否成功,歌词的咬字與吐字十分重要。好的咬字与吐字有利于更好地表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好的咬字与吐字将无法诠释和表达歌曲的情感。所以,在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要对歌词中的汉字语言表达方式有充分的了解与认识,掌握咬字与吐字的技巧,掌握汉字准确的发音,更有利于将歌曲的情感更好地诠释给听众。

(二)男中音声部的特点及存在的误区

很明显,男中音声部要比男高音声部略低一点,相比于男低音又相对较高。大部分人会觉得中音在音乐中用处不大,是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存在,对于这样的观点,是完全不符合逻辑的,大错特错。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声部的存在,才弥补了在音乐中音调的缺失。在如今的音乐学习中,有些男中音声部是因为唱不上男高音,被迫选择男中音,同时,有很多音乐爱好者钟爱男中音声部,也有很多是因为训练方法不对或先天原因根本唱不上去高音,所以造成男中音声部越来越多。还有很多人去故意学男中音声部唱法,却适得其反使伪男中音增加。所以男中音整体数量急剧增加。这样反而会形成男中音发展的大障碍。也有好多学生选不对自己的声音位置从而对音乐失去了信心,没有迈进音乐的门槛就放弃了。

三、浅析男中音声部划分体系

针对男中音的划分,分为抒情性男中音、戏剧性男中音和威尔第男中音。抒情性男中音较戏剧声部更为明亮,其低音的声调略小,但连贯性比戏剧性男中音更强,代表人物莫扎特、卡普切利和冼星海。而戏剧性男中音,则是充满男性的浑厚、丰满的音色,威尔第男中音也是如此。根据男中音的划分依据和男性的生理条件,分为音色、应用声域、换声点和音域。音色总的来说是对每个声音进行区别,音色对决定演唱者的声音有重要作用。应用音域是确保在演唱的衔接中每一个声音流畅。换声点是音区的转换,音域主要是指声音到达的区域。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男中音声部作为一门美声艺术,决定于男生声部的选择是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训练的,男生应跟导师确定自己的声部类型。我们必须认清自己的声部类型,选择最佳的学习方式。男中音声部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为无数音乐人找到自己的职业,并取得辉煌的成就,是一种超越传统的音乐形式,男中音的发展可以拓展我们的音准,让更多的人发现自己的特长,男中音的表现力具有超高的艺术价值,对于加强演唱者的表演力,对于听众也会带来震撼力,所以要求我们要合理运用自己的声音,充分发挥自己的声音特长,才能在演唱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宋晓晨.浅谈男中音声部在中国声乐作品上的选择[J].北方音乐,2016(36).

[2]易可佳.论男中音声部基础训练中曲目选择的原则性[J].北方音乐,2017(37).

(作者简介:张磊,男,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在读,研究方向:声乐表演;张增赋,男,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表演、教育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男中音
男中音声部角色的发展与特征研究
浅谈男中音在歌唱中的共鸣
论十九世纪美声唱法“新时期”的演唱风格
浅析威尔第歌剧《弄臣》男中音角色的演唱艺术
浅谈美声演唱中男中音的“重”与“轻”
试论男中音如何在演唱中实现声情并茂
“关闭”:男中音高音技术探讨
探索男中音歌唱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男中音咏叹调《像天使般美丽》的背景与演唱特点探析
小议早期美声学派作品《圣母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