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西基建考古工作的有关问题

2019-07-02 10:01赖兰芳
参花(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基本建设考古问题

摘要:本文以广西基建考古为例,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基建考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同时对目前基建考古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基建考古收费的标准和性质、招标,基建考古任务与主动性科研矛盾等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以便更好地开展基建考古、文物保护工作。

关键词:基本建设 考古 问题

基本建设考古工作简称基建考古工作,是对基本建设范围内的地下文物实施抢救性调查、勘探、发掘、研究和对文物实行保护的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具有资质的文物考古研究或文物保护机构承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规规定,为了做好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工作,在重大基本建设工程立项时,必须通知文物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有文物保护专篇,并列入专项文物经费;在进行可行性论证时,应当请文物管理部门参加。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作出“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的重要指示,强调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8个字,凝结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保护工作意义的认知,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因此,正确认识基建考古工作对社会的重要贡献,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积极解决当前基建考古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尤为重要。

一、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基建考古的重要成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以后,广西启动了大量的高速公路、水利枢纽、高速铁路等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广西基本建设考古工作也迎来了一个高峰期。特别是在南宁至百色、桂林至梧州等高速公路,百色、乐滩、长洲等水利枢纽,南宁至广州、贵阳至广州、昆明至南宁等高速铁路大型基本建设项目中,考古发掘了自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大量遗址和墓葬,获得了诸多重要發现和学术成果,其中一些重要发现填补了广西乃至全国的考古空白,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一)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百色盆地,因百色水利枢纽、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等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发掘了大梅、南半山、六合、六怀山、六拉山、那赖等遗址,发掘面积达到28000余平方米。其中百色旧石器遗址是东亚地区著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文化遗址,这里发现的手斧对“莫维士理论”形成了冲击。

(二)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右江、左江、邕江、郁江、红水河等几个流域,在这些流域建设的百色、长洲、老口、山秀、乐滩等水利枢纽都发掘了不少新石器时代遗址,取得了丰硕的考古成果。百色右江革新桥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大型石器制造场,填补了广西新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还首次在百色市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墓葬。该遗址的发掘成果被评为“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三)历史时期

历史时期的考古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汉代墓葬、城址等的发掘获得了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其中,合浦的汉代墓葬发现尤为重要,寮尾墓葬的构筑材质和结构复杂,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城址的发现主要体现在贵港的贵城遗址。贵城遗址发现了丰富的遗迹及遗物,时代从汉代(包括秦及南越国时期)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

因此,在配合基本建设大力发展的前提下,基建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许多困难和问题也随之而来,亟待解决。

二、当前基建考古工作的相关问题

(一)基建考古经费的标准过时问题

配合基本建设考古经费预算标准,多年来一直遵循由国家计委、财政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的(90)文物字第248号文件,即颁发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经费预算定额管理办法》。该文件虽然对会计科目、预算标准、计算办法等做了较为详尽的说明,但此文已下发了近30年的时间,收费标准较低,且前期人工费比重过大,后期整理研究费用又无法满足需要。基建方认为前期发掘费用过高,更对后续的研究支出表示不理解,因此工程部门按照文件提出的国家定额标准,往往比现在通行的市场价格低得多。考古单位却指出,这部分费用没有将后续的整理、研究等费用纳入进去,这让考古方倍感不适。而矛盾的存在,除了行业沟通不够,也凸显了文物考古工作的规划性和规范性不足,往往“合情”而不“合理”。

(二)基建考古的招投标问题

考古研究所属于全额拨款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但是目前大多基建考古工作在开展之前却要配合建设单位去做好招投标这种市场化工作程序。这种矛盾严重影响了考古工作的周期,往往一个项目要经历三次招投标程序才能完成整个招标程序。2017年至今,广西全区各单位对财务规范要求愈发严格,一般委托的业主单位为机关事业单位的项目都必须走招投标程序。目前来说,通常是两次公开招投标挂网、流标后再走单一来源采购,流程时间在两个月左右。整个程序对基建考古项目非常不利,一是工期严重拉长,有时候需要垫资进场,提前开展考古工作;二是具体经办部门工作量显著增加,人员紧缺。

(三)基建考古经费的性质问题

基本建设考古经费的性质问题(包括是否属收费、是否应税等)不仅是广西存在的问题,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老问题,全国各省的认定及做法并不一致,并没有统一标准。到底属事业性收费、服务性收费还是其他性质收费存在争议,因此物价部门无法核发收费许可证。总之,政策不统一,存在矛盾。广西目前的情况是:自治区财政厅明确下文基建考古经费属于非税收入,非税收入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全部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支出全部通过部门预算安排。但是目前遇到两个困难:一是部门预算编制的不确定性导致支出不确定的问题。每年8月左右开始做下一年度的部门预算,没有办法对广西每年上马多少项目、投资规模多大进行预测。这些不确定性导致项目预算支出不确定。项目预算做多,会存在无法按财政要求的支出进度执行;项目预算做少了,追加经费不能及时下达,拖欠民工、技工工资等情况就无法避免。二是项目预算下达及其支出不及时的问题。按“收支现支两条线”管理要求将配合基本建设考古经费收入上缴国库,但项目支出经费是通过国库支付系统下达指标,才能有经费开支的,一旦预算下达不及时会导致支出困难,间接延误项目工期。

(四)基建考古工作与主动性学术研究的矛盾问题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随之带来更重的基本建设考古工作压力,工作量增加,考古业务人员投入精力更多。相对而言,在主动性学术研究方面投入弱化,作为科研机构性质的事业单位,这一矛盾日渐明显,亟待解决。如何平衡抢救性考古工作和主动性学术研究之间的天平?地下文物的救火队员——义不容辞的基建考古工作责任;历史考古行业的从业人员——必不可少的主动性学术研究义务。这些是考古工作者面临的巨大困惑。

(五)基建考古任务过重,考古业务人员不足,资料整理、成果转化滞后问题

近几年来,基建考古工作在广西文物考古研究中所占比达60%~70%,这样的局面使我们的专业人员疲于奔命,虽然基本能按时完成抢救性发掘,但是已无暇开展资料整理工作了。这不仅影响了发掘报告的撰写,也间接影响到出土文物的移交工作,造成大量考古材料积压,无法公之于众,不能满足社会大众需求。今后,希望在整理场地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加大资料整理力度,不断改善资料积压状况。

三、解决当前基建考古工作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管理

因配合基建考古经费,全国各地方存在的形式不同,管理办法也不同。建议国家文物局会同物价和财政部门召开关于配合基建考古发掘经费问题的研讨会,根据当前的考古工作发展情况,修订基本建设考古的取费项目及标准。鉴于地区差异,具体数字可有上下浮动范围,并以文件的形式加以规范,从根本上解决基本建设考古经费管理上这一难题。同时,取消招投标程序,实行属地化管理机制,由各省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指派基建考古项目的调查、勘探、发掘单位,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考古研究所不应该参与到市场化的招投标工作中。

(二)设立国家基本建设考古专项经费

明确基建考古经费属于非税收入,要全部上缴国库后,也就明确了其性质,同时也解决了建设方的“乱收费”的质疑,尤其是国家的重大项目,不用考虑“所需费用列入建设工程预算”问题,考古部门也不用参与到基建考古经费谈判工作中去。因此,為保障基建考古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重大基建项目的如期完工,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考虑设立国家基本建设考古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支付基本建设考古费用,此项经费由国家财政支付,国家文物局和省级文物局负责管理。采取建设单位和考古部门联合申报、省级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审核批准和验收结项的方式,保证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真正从国家层面上永久性地解决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后顾之忧。

(三)公开征集考古勘探发掘服务劳务公司

为加快推进考古工作进度,解决专业人员从琐碎的工地管理等事务中转向考古事业的研究,也为降低聘用农民工、技工的安全事故风险,适应收支两条线的财政管理规定,建议参考其他省份的做法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提供考古勘探发掘劳务公司。按资质相关要求,建立提供考古勘探发掘劳务公司库,每年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几家主要配合发掘,几家主要配合勘探提供劳务公司入库。入库后根据工作项目需要选择对应的提供劳务的公司。支付费用的依据主要是根据计算用工量以及相应的管理费。这种方式既能满足全区考古工作的实际需求,又能制约库里公司之间进行良性竞争,从而有利于全区考古实际工作。

(四)开展多方协作

转变观念,积极引进国家级、省级文物考古研究单位和高校力量提升发掘与研究能力。基建考古成绩的取得,是与考古工作者理念的转变、思路的创新及方法的改进分不开的。针对以往基建考古工作只注重抢救文物、大多缺乏明确学术目标的现状,应转变观念,加强“基本建设考古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强调基建考古中的课题意识,使被动的基建考古融入主动的课题研究范畴,达到“两利”的效果,为保证建设工期、保护遗产安全闯出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蒙长旺.南方十六省“基建考古对社会的重要贡献专题研讨会”在北海召开[N].中国文物报,2017-12-01.

[2]陈璐.浅论基建考古工作中实施文物保护的相关问题[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10).

[3]杨一平.当前南方基建考古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4(15).

(作者简介:赖兰芳,女,硕士研究生,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基建考古、公共考古)(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基本建设考古问题
“考古”测一测
周末加油站(Ⅵ)
事实上考古不是挖恐龙
考古学家
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关键点
现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管理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