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村文化振兴的问题及对策

2019-07-02 10:01田城
参花(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振兴乡村文化战略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质上是在推进融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乡村文化是几千年发展的历史沉淀,是农村人生活的外在体现,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失去了灵魂,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转变过去重经济轻生态、轻文化的发展理念,也就是“在富口袋的同时,还要富脑袋”,应不断强化文化建设在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乡村文化 振兴 战略

一、现状(以武隆区为例)

武隆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全区共有馆藏文物3285件,资料20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54件,还有2000件未申请专家组进行鉴定。近几年全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发掘出土的文物还在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提取资料,未移交给武隆区文物管理部门(博物馆)。有地面不可移动文物1599处,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从馆藏文物和地面文物来看,武隆区从新石器时代至今各历史时期都有遗迹和遗物,再加之有千里乌江横贯全境,各历史时期的先民都在两岸生产生活,各历史时期有各种移民、战争和运输等,都留下了极其重要的实物佐证,也见证了武隆区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历史文化。武隆区也是多民族的区县之一,主要有汉、苗、土家、仡佬、仫佬等12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民族和民俗文化。虽然有这么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但其利用是少之又少,只不过武隆区正在修建乌江博物馆,正在走好文化与旅游充分融合的发展之路。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意识不强

有不少人不去认真地读历史,根本不懂得博古通今的道理,只会片面地以现代化的理论想当然地解释中国五千年的农耕文明,认为农耕文明所代表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都是落后的,特别是不过传统节日,去追求过洋节,错误地引导了很多人都抛去传统化,片面地去追求现代化生活方式,将传统的建筑和民俗器具毁掉,将传统的手工艺、传统舞蹈丢掉,使农村传统文化得不到保护和传承,造成农民在精神观念上进退失据,农村文化无法扎根于祖国大地的沃土,农村文化的魂无处安身。

(二)保护挖掘不够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挖掘与利用,不但离不开人,还需要有资金的支持,二者缺一不可。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就会发生冲突,相应的保护部门人员编制有限,专业人员严重匮乏,保护、挖掘经费严重不足,基层民众保护意识淡薄,传承观念丧失,许多文化遗产面临损毁和失传。

(三)整体规划不够

全区没有文化保护、挖掘与利用的整体规划,没有找到区域性、特色性文化要素。全区的地面文化物质文化遗产虽在全市数量位列第二,馆藏文物数量在周边区县也算较多的区县之一,无论是地面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馆藏文物,均在不同的区域出土和遗留下来,但因各方面原因,全区25个乡、两个街道办事处,无法做好全区文化遗产保护整体规划,只能对即将损毁的部分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单独做保护修缮方案,也无法对全区的历史文化底蕴进行有效的挖掘,研究出本区县文化遗产与周边区县、省市及全国文化的共生性、唯一性、特色性和可利用性。

三、解决对策

(一)加大宣传,增强意识。利用报刊、多媒体、宣传单、标语等形式,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宣传,让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都要知法并守法,要懂得在享受法律法规所赋予权利的同时要履行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义务,不能光想享受权利,而不认真地履行义务,不要在利益面前失去理智,只为自己着想,置法律法规于不顾,不保护好祖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不加以重视,肆意进行损毁,人为地割断人文历史文脉。少数地区折旧建新,还有一些部门不实事求是,不去挖掘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在文化的利用上和房屋改造上只是全部照搬其他地方的做法,不遵循相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原则,不利用原材料,不采取原工艺,不坚持“修旧如旧”原则等。让我们本来的传统建筑和古建筑都成了新的建筑物,在利用的同时改变了原来建筑物和古建筑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信息,达到的效果得不偿失。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应不断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教育,进一步提升全民素质,很好地保护好、挖掘好、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

(二)加深了解,做好规划。要做好文化的保护与利用规划,首先是要做好一个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保护的基础上,引进专业的紧缺人才,充分做好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工作,再结合各区域的实际情况,统筹做好文化遗产的利用。

(三)加快利用,助推振兴。从全国部分省市县在乡村振兴的成功示范中得知,在乡村振兴的开始阶段,要充分挖掘出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乡村振兴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一个文化主题来进行利用和开发,只有做好本地区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传承,乡村才能真正成为本区域文化的展示平台,乡风文明才能实现,乡村才能真正地振兴。

(作者简介:田城,男,本科,重庆市武隆区文物管理所<重庆市武隆博物館>,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乌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和博物馆陈列展览)(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振兴乡村文化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东北粮食物流发展研究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从供给侧改革谈东北机械工业振兴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中菲谈“振兴”五大领域合作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