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歌唱中渗透方言教学的艺术手段

2019-07-02 10:01肖霞
参花(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普通话推广

摘要:普通话是歌唱教学中的标准用语,但适当保持方言有助于引起学生注意,增加其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通过对苏州当地学生语言生活状况进行研究发现,当地学生母语习得和家庭使用领域苏州方言占据优势,在歌唱教学中渗透方言教学,能够为培养有理想、有素质、具备正确价值观的新一代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普通话 推广 苏州方言 保持

河阳山歌是苏州张家港的方言,属于吴方言,在声乐表演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方言的研究,结合声乐表演时的声、情、表演技巧来处理歌曲,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方言在演出中的魅力。通过吴方言的情感价值,结合普通话更多是为社交价值和实用性而学习。苏州话一直被视为吴方言的代表,流传了上千年,理应被年轻一代传承发展。因此,儿童在演唱时除了努力提高歌唱发声技能之外,应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有效训练。本文将介绍如何帮助孩子进行方言的有效训练。

一、学习方言的重要途径

(一)家庭影响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由此可以看出,在演唱时,孩子的情感培养是极其重要与关键的,家庭是孩童时期语言习得的第一阵地,父母的教育程度和职业都直接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选择。如果父母家庭教育程度高,对学生的普通话要求高或者必须说普通话,那么学生在日常生活交流上也会选择普通话。因此,父母的教育态度是重要因素。有意识地创设出孩子双语交流的家庭环境,孩子的普通话和苏州方言都能得到锻炼。

(二)学校教育

我国教育在普通话推广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按照教育要求对学生实施普通话教育,普通话成了歌唱时的第一语言。为了让文化传承,学校也会为学生创设专门的方言学习途径。比如参观当地博物馆、体验民间生活、专业艺人进校园等。学校教育秉承了方言文化传承,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引入河阳山歌代表作《亮亮高,板板桥》,充满童趣、生动活泼的旋律结合民俗民风,可促进教育教学效果。

(三)自我定位

学生自身的定位及偏好影响苏州方言的保持。普通话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社交及规划未来学业,因此,学生的自我定位要求和普通话使用情况有着一定关系。另外,加入一些方言的语系可以增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父母间的情感交流。

二、在声乐表演中训练苏州方言的艺术手段

(一)歌词与歌者内心的呼应

歌词是歌者演唱歌曲、传递情感的重要途径,歌者在演唱前首先要对歌词进行理解、联想,设身处地地体会,挖掘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准确地寻找到内心独白有助于歌者把自身融入角色,使表演真切动人。我们所接触的吴方言经过历史的熏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为学生增添乐趣。学生从小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更加容易接受苏州方言,很多江南民歌如《小桥流水》《太湖美》都能让人浮想联翩,一派古典风韵、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美景。[2]通过方言的传递了解文化的产生和传承,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了苏州方言,增加课堂的学习兴趣。在推广普通话过程中可以保持苏州方言,让那些有特色的、有代表性的苏州方言在課堂中呈现,经过教师的融合创新激发苏州方言的活力。

(二)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有效提高演唱技能

吴方言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当地学生加以继承和传播。吴方言因其独特的语调而富有灵气,时而生动活泼,时而俏皮可爱,丰富多彩,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既有情感色彩,又有声音色彩,它把人的内心情感通过声音展现出来。小声地朗诵歌词,把握歌词在艺术作品中的真正内在含意,进而确定正确的语音语调。从歌曲旋律变化中寻找艺术语言的合理性,带着这样的语调去哼唱方言歌曲,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风格和歌曲传递的深意。

三、结语

方言在声乐表演教学中的训练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声乐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定性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学到真正的声乐表演知识和声乐精髓。

参考文献:

[1]俞玮奇.普通话的推广与苏州方言的保持——苏州市中小学生语言生活状况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2010(03).

[2]沈雪和.普通话的推广与射阳方言的保持——盐城市射阳县小学生语言使用情况调查[J].文教资料,2017(11).

[3]曹辛怡.苏州方言疑问句与普通话疑问句的比较[J].人间,2015(21).

(作者简介:肖霞,女,本科,江苏省张家港市少年宫,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方言在童声歌唱中的影响)(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普通话推广
疯狂编辑部之不好好说普通话的后果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关于汉韵文化主题餐厅的设想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