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创新服务探析

2019-07-02 10:01张慧清
参花(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互联网+时代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很多高科技电子产品以及新型互联网智能软件逐渐涌现。目前,对于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来说,传统的图书馆文化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阅读需求,高校图书馆需要对自身的文化服务进行改革创新。然而,很多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文化创新服务的过程中,在服务理念、服务对象以及服务方式等方面存在问题,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的改革发展。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及其问题,对“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创新服务的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高校图书馆 文化创新服务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各行业在管理、服务以及资源建设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校图书馆也不例外。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以及服务技术等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校互联网的发展需求,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久性的发展,高校图书馆需要对大学生阅读的习惯、“互联网+”时代的高新技术融合等方面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高校图书馆文化创新服务对策。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创新不够,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下降

很多高校图书馆仍然沿用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而这种传统的服务模式不仅让学生通过比较复杂的方式对书籍进行借阅、查看以及归还,还会让部分学生对去图书馆产生一定的厌倦感,对读书失去原有的兴趣。

(二)信息资源更新慢,对互联网技术利用不充分

在“互联网+”时代,数据信息传播快,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很好地丰富高校图书馆自身的信息资源,以方便学生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进行阅读浏览。但是很多高校图书馆没有对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从而导致图书馆的信息更新较慢,学生没有充足的资源进行借阅,从而减少了学生去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次数,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1]

(三)对学生浅阅读、阅读内容碎片化现象引导较少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新技术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使其注意力被智能手机、电脑等高科技电子产品吸引,大部分的学生很难拿出时间去高校图书馆进行阅读,导致阅读碎片化。一些大学生对自身的学习、作息没有有效准确地规划,在利用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阅读时,不是逐字逐句精读,而是毫无学习计划地快读,仅仅是为了通过阅读带来一定的快感,从而形成了信息的碎片化、功利化的阅读特征。[2]

(四)对学生多元化阅读方式的倡导不多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的普及,信息的传递不仅方便快捷,还具有多向的特征。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能够从多个方面获取知识,从多个方面对自身的素养进行提高。因此,学生进行多元化阅读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很多高校图书馆忽视了多元化阅读方式的重要性,对多元化閱读的组织次数少,学生没有很多机会进行多元化的阅读,进而高校难以对学生的系统阅读进行有效的培养。

(五)对网络信息甄别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大

在“互联网+”时代,存在着很多虚假的信息,这些信息在互联网中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恶劣影响。由于大学生没有走入社会,很难对网上的信息真假进行准确的判断。但是,很多高校图书馆对网络良莠信息甄别知识的普及力度不大,不仅学生的判断能力很难提高,还会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六)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高校图书馆文化创新服务能否顺利有效地进行。由于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高,对“互联网+”时代的很多高新设备以及智能化软件的使用能力不高,从而严重影响高校图书馆文化创新服务的开展。另外,“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创新服务模式,业务素质低的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地运用新型的文化创新服务模式,仍沿用传统的图书馆文化创新服务模式,从而影响图书馆文化创新服务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创新服务的对策

(一)创新服务理念,提升大学生使用感受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文化创新服务理念也发生改变,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必须创新服务理念,提升大学生使用体验。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以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主动了解大学生需求,帮助其实现自身的阅读需求。其次,高校图书馆需要改变服务体系,从传统高校图书馆单一、被动的服务体系发展到主动、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最后,高校图书馆还需要树立服务意识,培养知识服务人才,构建知识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知识创新服务,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大学生的使用体验,吸引更多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的关注,从而加强“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创新服务工作的开展。[3]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智能化服务

目前,由于互联网技术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征,为人们的生活出行提供了便利。然而,将互联网技术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进行有效融合,不仅能够丰富图书馆的资料素材,还能够对学生提供智能化服务。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馆内没有的书籍、资料等进行下载,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书媒体进行阅读,这样的方式也会省去学生寻找书籍资料的时间。

(三)创建阅读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可依据专业特点、研究方向以及兴趣爱好等对学生进行分类,然后建立教师区、考研区以及新生区,进入到不同区域的学生或者教师可以围绕着不同的观点进行交流讨论。在每个区域都可以配备数字资源远程服务平台,当交流讨论中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此平台进行相关资源的搜索。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还能够吸引更多大学生,促进“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4]

(四)改善服务环境,增强服务能力

对服务环境的改善,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要从服务设备、阅读环境以及工作人员的能力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善。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以引进“互联网+”时代下先进的电子设备,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便利。其次,每天对书籍摆放进行整理,对整个图书馆的环境进行打扫,保证学生在洁净的环境下能够静心阅读。最后,高校图书馆还需要定期对馆内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馆内工作人员的素养,保证高校图书馆文化创新服务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5]

三、结语

现阶段,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创新服务存在着服务理念不够、信息资源更新慢以及对学生多元化阅读方式倡导不多等问题,这些问题对高校图书馆适应新时代而进行革新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这部分问题,高校图书馆可以采用创新服务理念,开展智能化服务,创建阅读群体以及改善服务环境等措施,促进高校图书馆文化创新服务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健,李权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捐赠图书服务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03).

[2]刘静春,吴柳燕.“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动力与管理探析[J].图书馆界,2018(04).

[3]杨淑珍,秦瑞苹,曲一歌.“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3).

[4]栾文辉,赵瑞中.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构建的思考[J].兰台世界,2014(29).

[5]马彦格.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

(作者简介:张慧清,女,本科,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图书信息)(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互联网+时代
e时代
e时代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e时代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