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探析

2019-07-02 10:01刘丽萍
参花(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在这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之下,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图书馆也引入了信息技术对图书资源进行管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为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本文将就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普通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与阐述,进而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校图书馆 信息化建设 研究

一、普通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使得图书管理不再局限于纸质图书的简单借还,而是使整个图书馆管理更加网络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进而最大程度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以及职能,有利于推动图书馆发展进程。多元化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方面的应用,使得图书馆的功能更加多样化,使得图书馆的功能模式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还为信息化教育体系的建立创造了基础,为新型的知识型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另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知识的汲取不再仅限于课堂,不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1]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发展思路

(一)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使得图书馆成了目前高度集中的信息集散地。在目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数字图书馆必定代替传统的图书馆。传统图书馆单一的纸质文献资源远远不能够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相关需求以及读者对知识的相关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务必要解放思想,结合时代发展形势,对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及建设进行大胆创新,积极地对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索,对图书资源进行高效合理的利用,进而更好地发挥高效图书馆的职能与作用。[2]

(二)加大资金投入

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因此,学校要全面重视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列入计划,加大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结合相关的网络资源,多多引入外界力量,加强对外的联合与交流,进而对该区域的有利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不断地开拓更多的信息渠道,整合区域优势,改善该区域的网络环境,进而提高服务水平,实现资源共享。

(三)提升技术水平

要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就要对互联网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传播与利用,使知识信息更加标准、真实、有效。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成败,与信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社会作用。因此,要想加强信息的规范性与标准性,就要不断地提升互联网数字化图书馆信息管理的相关技术水平,进而不断提升信息的利用价值。[3]按照相关制度对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保证信息资源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四)强化监管力度

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就是要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保密性,近些年来,党和政府对网络安全予以高度重视,并呼吁要加强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建设。为此,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务必要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的相关条例,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加大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力度,对各种不安全的网络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的措施以及方法消除不安全因素,进而保证网络系统运行的通畅以及安全。

(五)健全竞争机制

要想加快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使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更加标准规范,就必须拥有一支专业水平强、技术过硬的高素质技术人员队伍,进而不断地对技术进行突破与创新。因此,学校要对此重视,健全技术人员的竞争机制,采取一定的激励方式,不断地提升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通过建立健全竞争机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人才,进而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六)加强业务培训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大部分存在着管理员队伍资质差异较大的现象,在素质、专业知识、学历方面参差不齐,对新技术接受能力以及接受程度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这对信息化图书馆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因此,不仅要鼓励相关的技术人员对技术进行开发与创新,还要建立针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与评价体系,组织相关的学习交流活动,扩展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能力以及视野,[5]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定期对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考核与测评,对工作能力强、表现好的人员进行奖励,对于能力差、表现差的人员进行惩罚,使其能够真正了解到优胜劣汰的意义,进而更加积极地进行业务学习与训练,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

(七)发挥资源优势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高等院校教育方面的建设与发展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在这种发展背景之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要远胜于地方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设备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正在逐步提升,但其对自身的资源优势不能够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要想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就要纵观大局,积极借鉴一些国外先进的图书馆管理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挖掘资源潜能,将原本单一的读者群体拓展向全社会,进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6]

(八)转变服务观念

1.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创建个性化服务体系

多媒体是目前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传播平台,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创建个性化服务体系,进而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相关需求,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7]高校图书馆在对自身信息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不同层次、不同行业领域、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考虑,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能够满足不同群体要求的相关服务体系与项目,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2.建立校地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地方的办学特色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一旦出现地方周边企业、相关单位或者中小学的文献信息不能够满足高校图书馆信息需要的情况,高校图书馆就要主动与政府进行沟通,建立校地合作的服务模式,使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能够更好地为地方服务。这样不仅能够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利用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提升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优化普通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就要了解普通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通过解放图书馆管理理念与思想,大胆创新,加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提升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水平,强化网络安全的监管力度,健全技术人员的竞争机制,加强管理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发挥资源优势,转变服务观念等,全面提升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服务水平,促使图书馆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促进其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婷.基于读者服务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

[2]李楠.“互联网+高校图书馆”融合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01).

[3]刘娇月,安璐.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5(05).

[4]肖小勃,乔亚铭.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4(02).

[5]吴汉华.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设施建设现状的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

[6]刘建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初探[J].电子技术,2013(42).

[7]涂正清.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初探[J].图书馆论坛,2005(02).

(作者简介:刘丽萍,女,本科,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馆员,研究方向:图书信息)(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设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数字化校园的整体构架及技术分析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