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小提琴演奏教学模式之我见

2019-07-03 02:11李姣楠
艺术评鉴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提琴高校教学模式

李姣楠

摘要:本篇文章通过列举我国目前高校小提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方案,希望能够帮助高校教师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从而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与时俱进,基于此,文章在分析高校小提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和借鉴。

关键词:小提琴   教学模式   高校   我见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1-0089-03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人们对教育的多元化也越发注重。而当前我国高校的小提琴教学模式仍然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才能最终培养出高水平的小提琴演奏者。为了提高高校小提琴演奏水平,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展开论述。

一、高校小提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对象参差不齐

在高校中,因为教学对象的专业和学习的方向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也决定了小提琴的掌握程度高低不一。可是有的非小提琴专业的学生却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学习该专业的知识,却往往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同时,因为不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导的难度也增大。

(二)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虽然教学改革一直屡被提起,可是能够真正做到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转变的却并不多,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都被繁重的学科压抑着,长久以往下去对身心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过于单调

因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处于过度依赖教材的现状,因此教学模式无法实现创新和改进。同时,作为入门的小提琴演奏书籍并不适应于大学生,因此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理论知识的缺失。

二、高校小提琴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方案

(一)教学理念及时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衡量学生是否具备了良好的演奏能力是按照演奏技巧进行划分的。虽然演奏技巧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却不意味着是唯一衡量好坏的标准。而想要判断一个学生的小提琴演奏是否完美,除了需要重视演奏技巧这个硬性指标之外,更多应该是学生在长久练习以来是否培养出相应的音乐素养,以及是否能够进行流畅而真挚的情感表达。而在传统小提琴教学模式中过度强调掌握技巧只会让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和获得高分练习,只会以教师的评分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认为只有越能演奏复杂的谱子越能证明自己的能力。而这种观念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对小提琴的学习目标将会造成偏离。因此,只有教学理念能够及时改变,摆正小提琴教学中的重心,才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提琴教师,首先应该摆正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明确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教学理念。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把音乐的内涵和情感的表达作为教学的重点和目标,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熟练的技巧并不是学习的目的,而是一种有力的工具和手段。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始终把音乐文化和音乐内涵作为重要的课堂内容,让学生在进行必要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后再学习演奏技巧。除此之外,小提琴教师自身不能以掌握演奏技巧作为检验自己工作和提升自己能力的唯一标准,应该学会参考不同时代尤其是当今流行音乐的重要元素,从中发现创新点并运用到教学中,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和音乐共同成长。

(二)对教学模式进行必要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通过一对一进行小提琴演奏训练,虽然能很大程度上实现量身定做的学习方案和及时发现缺点并改进,但是也造成学生对自己的水平没有清晰的认识和综合对比。学生如果对自己的能力没有客观的认识,很容易满足现状并止步不前,同时因为缺乏必要的刺激和鼓励很容易陷入瓶颈期而无法突破。同时,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对教师资源还是学生家长的经济能力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对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是不可避免的。

在不同的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小提琴入门的课堂中,可以通过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因为此时学生对小提琴课程处于熟悉和理解的阶段,并不需要进行重点的辅导教学。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入门既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也不会对老师造成过大的压力。而如果在入门后学生也具备了相应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目前掌握的知识水平进行小组授课,保证能力水平在同一個阶段的学生能够一起进行学习,从而能够相互鼓励和相互竞争,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竞争环境中才能逐步掌握知识。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并不是毫无可取之处,因为当学生已经具备了演奏的基础,此时就需要由理论和经验都非常丰富的教师单独重点授课,从而帮助学生能够顺利地攻克难题。

因此,教学模式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而是应该根据实际的环境和教学的对象进行必要的选择。每个教学模式都能适应某个学习阶段,需要教师能够在充分的观察和分析后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计划进度的调整,才能让学生充分吸取音乐的养分,从而收获成功的喜悦。

(三)重点提升学生的小提琴演奏能力

小提琴的演奏能力需要学生在掌握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但是由于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学生的小提琴能力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有的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必要的练习和培训。面对这种情况时如果不经区分和筛选,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课堂教学,无法提升学生的小提琴演奏能力。

因此,为了提升高校学生的小提琴演奏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很多学生在入学前都没有实际接触过小提琴这门课程,因此面对这种没有基础知识的学生应该首先对其专业知识进行扩充和强化,并逐步从理论层面上升到实际的演奏训练。而如果是已经具备了相应基础的学生,此时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起从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不仅影响其他没有基础的学生,同时也会降低课堂的质量效果。因此,应该直接以强化其演奏能力为教学目的,不断提升学生的音准和技巧,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更加明确的目标。

(四)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

倾听小提琴演奏不仅能够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同时也能陶冶情操和放松身心。因此,在高校的小提琴课堂中,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作为一项贯穿始终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学习演奏技巧的同时能够提高个人品格和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经常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经典名曲,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丰富情感。同时要鼓励学生在进行小提琴演奏时不要刻意强调弹奏的正确与否,而是能否在弹奏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的表达,并让其他学生对该段表演进行评价。只有不断改进和训练,学生才会将弹奏当成一种表达方式,才会更好地传递自己的情感。

(五)优化课时的设置

虽然很多人始终认为在大学就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场所,认为小提琴演奏只能作为一项娱乐活动进行,这种错误的想法最终导致大学向社会输出了一批学习机器,缺乏自己的想法和综合能力水平低。而这也是为何教育要进行深化全面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求,而仅拥有高分考试成绩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应该有选择地增加或减少一些课程,针对学生的喜爱程度和结合专业的必要程度进行筛选。而对于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并受学生广泛喜爱的课程如小提琴专业课程,应该尽可能增加开放课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提琴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小提琴演奏者,因此,仅课堂上进行理论学习和技巧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实践才是检验的唯一标准。因此,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演奏训练,还需要学校能够通过组织小提琴演奏比赛、学校之间的音乐交流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展示和实践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比赛中发现自身能力上的不足和缺陷,才能在不断提升随机应变能力和场控能力的同时积累下大量的演奏经验,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提琴专业课程已经在各大高校进行了广泛试行,在取得显著效果的同时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反馈和提出改进的意见,从而帮助高校培养出优秀的小提琴演奏者,为我国艺术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天虹.与时俱进、因材施教——高校小提琴教学改革之我见[J].艺术教育,2017,(01):88-89.

[2]胡莘華.小提琴演奏基本功训练之我见[J].北方音乐,2017,(37):58.

[3]张瑛.林耀基小提琴教学法之我见——林耀基教学法实践运用初探[J].黄河之声,2018,(04):68-69.

[4]李刚.奥尔夫教学法与综合院校小提琴课程教学研究微探[J].艺术评鉴,2017,(19):110-111.

[5]霍斐.高校小提琴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黄河之声,2017,(15):39.

[6]陈静.奥尔夫教学理念与高校小提琴教学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6,(15):193.

猜你喜欢
小提琴高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Pear Conc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