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战略的路径研究

2019-07-03 23:49王晓芸梅春燕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

王晓芸 梅春燕

摘 要:通過发展职业教育来提升边疆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使其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是当前精准扶贫战略的必然选择。边疆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要立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功能,为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职业教育;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战略;路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1.019

1 引言

著名的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曾认为贫困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缺乏和较低的生活水平,其根源和实质在于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的匮乏。“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舒尔茨指出,“贫穷的国家之所以落后,其根本原因不在于物质资本的短缺,而在于人力资本的匮乏和自身对人力投资的过分轻视”。由此可见,只有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医治贫困这一顽疾。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贫困从深层次上讲也属于能力贫困的问题,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不高、职业能力缺乏是致贫和妨碍脱贫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来提升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使其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是当前精准扶贫战略的必然选择。

新中国建立以来,各级党政部门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措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是扶贫开发的主要措施,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把“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列入扶贫攻坚的“五大工程”之一。

2 职业教育助力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战略的路径

2.1 职业教育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

边疆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构建。这要求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农村人才队伍,即需要专业型、创新型、实用型、组织型和综合型的人才。其中,专业型人才主要是指卫生、教育、科技、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人才;实用型人才主要是指种植、养殖、经营、农技推广等方面的人才;组织型人才主要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基层组织、农村社会组织等方面人才。当前边疆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要根据教育部深化产教融合的要求,拓展办学理念,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增强师生为“三农”服务意识,调整专业和学科设置,增加相关农业生产和经济类实用型课程,包括农村工业、文化、社会、建筑、规划、法律、旅游等方面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课程,为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培养人才队伍。边疆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既需要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人员,更需要培养大量有文化知识,并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因此,需要边疆地区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训与培养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实现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的同步升级。

在当前边疆地区的农村,很多村民很少甚至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和培训,很多知识仅只是通过经验的传授和自学成材,农业技术知识和农业管理知识的缺乏,限制了他们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作用;此外,一些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壮年,大多数外出务工,人才呈现出净流出的状况。人才的缺乏,严重地制约了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因此,人才队伍的建设是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基础,职业教育必然要承担起新的使命。

2.2 职业教育加强科学研究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

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的乡村还存在传统的自然经济模式,一些少数民族在相对封闭的山村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粗放的生产方式与当前我国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因此,边疆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需要职业教育承担相关农业实用技术研发的使命,提升农业实用技术的研发水平、加强协同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改变粗放的经营方式,面向市场、优化结构,依靠信息与技术手段,不断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架起农业科技与生产力转化的桥梁,提升农业科技贡献力,加快边疆民族地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速度。

此外,职业教育还应该主动对接现代农村村落规划与民宅设计、乡风民俗研究与民族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研究与服务,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改善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的人居环境。

2.3 职业教育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

边疆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需要职业教育履行好社会服务的使命。因此,职业教育要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其服务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市场经济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也出现了传统伦理道德日渐弱化的迹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的乡村,由于受到了外来不良文化和风气的影响,“黄赌毒”等不良风气也有所滋生和蔓延。边疆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要通过教育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进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边疆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实现对边疆民族地区村民的道德教化,增进乡村的凝聚力,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的协调发展,助力边疆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

2.4 职业教育发挥文化传承功能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

我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风采各异,构成了中华民族丰富灿烂的文化谱系,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极为重视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下,边疆民族地区很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面临无法传承的局面。职业院校不仅是教育机构,也是重要的文化机构,要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中需要担负起优秀乡村文化传承的使命,不能丢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此,职业教育要加大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的力度。不仅要强化课程设置中的文化传输功能,还要加强文化研究与创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一些既具有乡土特色又契合时代精神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活动。

職业院校具有的文化品性,职业教育还要发挥人才的优势,通过专业设置、课程教育、文化研究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来传承和发展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此外职业院校还可以通过校村共建的形式,进行法律、法规和文明宣讲、送文化下乡,推进移风易俗,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培养良好家风、民风和社风,促进民族地区的乡村文化繁荣,增强村民法律意识,提升乡村魅力,助力乡村文化建设,为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提供精神支撑。

3 职业教育助力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策略

3.1 抓住战略机遇期,增强服务理念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但是当前大部分职业院校重视学历教育和正规化教育,忽视了更为广泛的社会服务。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是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机遇,也是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实现内涵发展、创新育人模式的内在要求。服务和担当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重任,职业教育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3.2 加大投入,夯实办学基础条件

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限制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办学条件薄弱,导致了多数职业院校实训实习设备不足、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产业合作难以深度开展等问题。在精准扶贫的战略背景下,目前边疆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难以起到在科技研发、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方面起到支撑作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任重道远,仍需进一步加大投入,提升职业教育的各项办学条件。

3.3 实施专项发展计划,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资源有限,应当对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方产业发展专业,灵活设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整合有限的资源,对于精准扶贫进行重点专项支持。根据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实际需求和当地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通过实施专项发展计划,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玉峰.中国职业教育扶贫:从全覆盖迈向全面精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6):37-41.

[2]曾天山.以新理念新机制精准提升教育扶贫成效——以教育部滇西扶贫实践为例[J].教育研究,2016,(12):35-42.

[3]李中国等.西部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5):75.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漫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实施难及整改措施
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