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笔记(2012年4月—5月)

2019-07-03 03:21胡冬林
作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母熊

胡冬林

写在前面的话

五月,对哥哥来说,是快乐的,也是不幸的。

2007年的5月4日,他将半个家搬到了长白山脚下的二道白河镇,开始了长达六年的半个森林人、半个写作人的快乐生活。

2017年的5月4日,他没有任何征兆的离开,让他的亲人和朋友们猝不及防……

走的人绝尘而去,留下的人暗自神伤……

2017年5月2日晚上,接到哥哥的电话,约好第二天上午来我家,早饭后我便开始准备,想跟他一起吃午饭。近十点还不见他到,正要打电话去。他恰好打了过来,“我起来晚了。刚刚吃完早饭,下午过去吧!”

下午三点半左右,哥哥来到我家,聊了许多,人和事以及他的女儿与外孙。4月26日他为自己的新书去广州签售刚刚回到家。其间顺路去深圳看望了女儿和半岁的外孙。好事连连,但从他脸上却看不出喜悦,反而有一丝忧郁。或许是许多计划中的作品尚未完成,或许是对他所了解到的人和事有所不满与忧虑,又或许是厌倦了城市嘈杂的生活而心生烦恼……果然,他从椅子上站起身:“我在城市里生活太久感觉憋闷,还是去山里自在……”于是,他跟我讲起,八月打算去长白山西坡的松江河镇,租房重新开始每天上山的快乐日子。

从他的山林笔记中,明显可以看出他在城市与在山里生活的不同——回到城里,他的日记基本不记,或只是记些流水账及发些议论.毫无生气;回到山里,他立刻变了个人,兴冲冲,乐颠颠,每一篇山林笔记都长篇大论,充满激情。山林就像是他的家,那里的一切都像是他的亲人,只有在那里他才感到自由和自在。

胡夏林

在长久深入森林踏查的过程中,我愈发感到人类学识的贫乏,愈发感到自然进化的伟大。能在对森林的踏查中有一些微小的发现并记录下来已实属幸运。在自然面前,人类只应有尊重与爱护之心,而不应有战胜与改造的妄想。

——摘自2012年5月27日《山林笔记》4月1日

河谷里有一棵巨橡树,当年树上曾有七个熊坐垫,可想而知那时候熊的家族多么兴盛。如今树仍在,熊却几乎被猎杀净尽……

曾在长白山的八月底见过橡树上的熊坐垫及落在地上的枝桠,才知道熊会吃秋天坚韧的橡树叶子。以前在电视里见过熊在六月里吃嫩橡树叶,因为那时的橡树叶有股叶子的清香。妹妹前两年来长白山看我,正值六月,我带她一起上山,她采回一些橡树叶用来做蒸包子的屉布,每个包子下面垫一张,蒸出来的包子因此有一股很特别的清香味道,住在城市里的人是吃不到也想象不到的。

熊看到一棵被风吹倒并劈开的树的柔韧弯枝,于是它上前不断地拨动这弯枝令其发出阵阵响声,熊的这种玩耍就像在弹奏某种乐器。此时眼前浮现出这个画面,可作为一个细节写到《熊冬眠树》中。

熊一般选用椴树皮作为软垫铺垫冬眠仓的仓底,因为椴树皮的吸水作用好。扒下树皮后,它会看天气情况晾一下再铺进仓内。

如果熊喜欢吃的软枣子藤架与结有橡果的树相连,它会经常在这里停留,往返于两种植物间不停地吃。

熊从来不害人,其实所有的野生动物都不害人,除非人类损害了它们的权益,它们才会采取报复行动。

采冻蘑的经历与西曙线的熊小道都是要写进文章中的内容。

想起深山中大枯树上生长的木蹄层孔菌。越进入深山,这种枯树与菌类等附属物相生成趣的现象越多。

下午上山看到红胁蓝尾鸲已经飞回来了,灰头鸡不知什么时候也已北归。前些天放开喉咙热烈歌唱的黄喉鹀,现在已大批到来,结成求偶群,整天恋在一起嬉戏。又听到那种“啦——啦——”的粗粝鸣叫,却一直没能找到它,不知到底是什么鸟。

走去看看大斑啄木鸟在悬崖上啄的两个新巢,没有动静,但附近有啄木鸟在活动。又在直升机场进水渠的老河身一带发现它们在另一处橡树上凿出的新洞。黄昏时山上可真冷啊,拍一会儿照片,手就冻得生疼。鸳鸯似乎已交配完毕,“哦儿哦儿”轻松地叫着从我附近飞过。

麝鼠排便处有新便,稀稠黑亮一小摊。因蛙类尚未醒来,它吃的肉食是水虫,所以粪便中见不到以往那些蛙的骨渣。昨夜的山猫足迹清晰可见,每个相距尺余,上面有轻雪覆盖。还有那种我一直弄不清的某种跳鼠的足迹,活跃又新鲜,一旦停下觅食时,便留下比花生米大一些的精细小爪迹,极可爱。

进入四月,有母亲的忌日和女儿的生日。亲人生命的逝去和诞生都在这个月,同时也是原始森林万物蓬勃迎来大好春光的一个月。这是对我有重大意义的一个月,这个月要用心写作,用心上山观察。

归途毫无征兆地摔了个大跟头,腰及臀上部持续疼痛。

4月2日

烈士纪念塔一带成了黄喉鹀的乐园,到处都能看到它们在春天里呈现出的亮丽鲜黄头纹和下颌,而颈前那块黑围嘴更是黑得发亮,格外醒目。亲眼看见一只雄鸦在树枝上歌唱,高亢而持久。

翻过山冈进沟,下行进入红松林,那里成了大斑啄木鸟的觅食场,它們竟然三三两两地聚在这里,在雪地上蹦跳觅食。

山坡对面的次生林中有今年绽放的第一批冰凌花,看上去是昨天才开花的。另有清晰的山猫足迹在湿雪上走过,并留下一堆粪便,这足迹像是刚刚才走过去。高大的雄雉在咯咯大叫宣布占地,并巡视自己的领地是否有外敌侵入。各种鸟鸣开始多起来,尤其正午时分。

这个季节阴天的下午,是鸟儿最活跃的时段。听见“依悠——依悠——”的松鸦叫,于是吹口哨与之对歌,将它引了过来。它落在大松树顶层的一根枝杈上,向我这边小心探看。松鸦和大嘴乌鸦不一样,后者会大大方方落在树顶,而松鸦则会选择落在树冠顶层偏下一点的某根小树杈上,也许它是在害怕被眼尖爪快的鹰掠去。而大嘴乌鸦体型硕大,看上去不那么害怕鹰的袭击。另外的原因是松鸦的羽色比较鲜艳,也使它容易成为被发现的目标。所以它会落在顶层的叶冠下方,让自己处在稍微隐蔽一点的位置,相对安全且不影响它四处瞭望。

午时在林中看见两棵被砍倒的大树,而远处一直有伐木的油锯在响。看到树边的耙齿菌,采了一堆回来。今天的遗憾是未把发现的那份山猫粪采集回来。

去年松子大收,次生林里松鼠们吃松子的餐桌也很丰盛,它们留下了许多吃剩下的松子。捡了几颗被它们抛弃的松子,哈哈,原来都是没有果仁的空果。未见它们的踪影,但新鲜足迹颇多。

松鼠餐桌令我遐想连连:如果我是一只松鼠,在这个小餐桌上同它一起聚餐,一人捧一个松塔剥剥落落嗑个不停,比赛似的吃进一粒粒香喷喷的松子仁,那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松鼠在餐桌“进餐”的画面以后要找机会亲眼看一看,最好能够拍到。

在林中见到六只绿头鸭在头顶的空中盘旋,它们已经开始上山进入林中,找一段隐蔽河岸或林中的隐秘之处筑巢产卵了。大自然有自己的时间表,从春分到清明之间的这段时间对动植物都是很重要的时间段。今天已看见这个自然时间表中呈现出的种种现象:野鸡占地求偶、黄喉鹀引吭高歌、冰凌花悄无声息开放、野鸭进山筑巢、红胁蓝尾鸲唱起热烈的情歌、斑鸠发出婉转歌鸣……许多大自然的现象让这时间表每天都在延伸、扩展、变化与更新。而对于我,最要紧的则是抓紧这短暂的宝贵时间进行观察和体验。

晚飯后静静地看一部美国影片《最后的猎人》,片子拍得真棒。只是情节稍稍有些表面化,交代太多,线索也单一。但我更多地是看那些壮美的风景、活跃的动物及那种艰辛的渔猎生活。主人公是个真正的“最后的猎人”,一切都靠双手,靠先人传下来的渔猎技术和生存技能过活。我现在面对的一些人也属于这一类,不过这却是一些贪婪的盗猎者。

林中的鸟雀呈现出三种早春极美的色彩:最艳丽的柠檬黄,最醒目的蔚蓝,最亮丽的火红;这三种色彩分别属于黄喉鸡、红胁蓝尾鸲和大斑啄木鸟。接下来的颜色还应该有浓黑、鲜绿、葡萄粉灰和金黄。

斑鸠的歌鸣已连续听到四天,今天鸣叫的次数又有增加,但我却看不到它,这个机警的小鸟站在树顶不易察觉的高处,去年曾见过它在树顶的横枝上鸣叫,似乎在嘲笑我说,你这个笨蛋,能看得到我吗?

今天的行走量大,甚至走到低血糖。

幸亏上了山,身上发麻的症状也消失不见了。

当虎灭绝之后,熊便成了森林之王。

年幼的小熊出巢后的每一天都要面临新的冒险——食物和游戏。

被公熊杀死幼崽的母熊,会变得十分胆小。

当一公一母两熊情投意合时,如果有另一头母熊来试图插足,这头母熊会挺身而出赶走第三者。

4月3日

天阴小雪,屋子里也凉嗖嗖的。

把昨天捡来的长在树头上的冬青放在靠近阳台的玻璃窗前,让它正对我的写字台,一抬头就能看见。即使没上山,它也能释放出山林的气息,让我陶醉其中。

昨天一进沟里便听见轰轰的油锯声,整整响了一上午,接着便是圆木轱辘扔进车厢的砸撞声。回来时看见那些新伐的大树,树干已被截成段堆放在空地上。当我从林中走出来进入山中的宽道时,拉木材的车就在我前面吱吱嘎嘎行驶,泥地上碾出七扭八歪的车辙……

来到这里五年多,一直看到这一带有人砍树当烧柴,现在已经开始砍伐大树了。林子里有七八棵被伐大树的树桩以及拖树下山的痕迹,已形成一条被树干拖出来的平整大道。

如此下去,这条沟的树将在十年内被砍光……

今天降温,似有零下十度的样子。小鸟们该怎么度过?

心绪不宁,写不下去东西,午睡后去小宗的林业局坐坐。他打开电脑让我看了几个评论家为我的《巨虫公园》写的评论文章,另有几篇我还没看过的报道文章。顺便让他帮忙查找一下“在场主义”这个奖,了解一下前面三届的情况。这是个民间赞助的奖项,影响力不小,得到了也是值得骄傲的事。

去湖边巡视一圈,北红尾鸲已经飞来多时,燕雀亦随后来到。遇见灰头鹀、柳莺及一小群鸫,其中似有乌鸫和一只雄灰背鸫,鸫今年的数量要比往年多。晴天时还要再来看它们,也好顺便了解一下鸫的几个种类。金翅雀和黄喉鸡的歌声也要仔细听一听,尽最记住。

还看到一对鸳鸯,后悔没带望远镜,不能仔细观察这一对正在求偶期鸳鸯的行为。

只有在长白山,我才能亲眼目睹和实地考查初春的鸟儿,这实在是我的幸运。

4月4日

今天是母亲去世40周年纪念日。40年前的今天在我记忆中历历在目,尤其是当天下午姚生大哥进到课堂告诉我,“你妈妈死了”那句话的那一刻及以后的一切。妈妈在40年前的这一天离开了我们一家人。妈妈如果活着,今年78周岁,妈妈如果活着,我也可能有个完整的家,因为妈妈不会允许我一直孤零零一个人,会早早就帮我张罗找老婆……现在我比妈妈当年大19岁,已经取得了一些文学成就。或许将来的创作成就会超过爸爸和妈妈,但是现在与当年不存在可比性。正是在爸爸妈妈的教育和熏陶下我才走上了一条正确的创作道路,我的生态文学作品以后会越来越受重视并具有其特殊的意义。我也在这几年中逐渐形成关于长白山地域的生态创作体系,以及逐渐形成一套新的长白山生态文化理念。今年初以来这种理念的雏形已开始出现,只待一步步来进行完善。

生我养我的父母如果天上有灵,一定会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和欣慰的。除了已出版的四本书,今年还将出版散文集《狐狸的微笑》,接下来会有更多的作品创作发表,更多的著作得到出版。等我到天上与父母相聚时,如果能有十本作品出版,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终有一天,我会把出版的十本作品送到妈妈的墓前。

妈妈安息,儿子不会辜负你生前的期望,愿你护佑我度过生活中和创作上的重重难关,顺利地走到更光荣的顶点。爸爸也已去世八周年了,请二老一定护佑和鼓励你们的儿子在创作之路上的步履更稳健与坚定。

这个日子尤其想跟亲人在一起,女儿和妹妹,可我们三人却分作三个地方,妹妹出门旅行还没回来,女儿在学校发奋苦读。给女儿发了短信,如果情况允许,4月29日争取回去给她过24岁的生日。

妈妈,这四十年来真想你啊,但愿我们在梦中相见,你是这个世界上对我最好的人,如果你活着,我的生活道路可能更安定,创作上也会有坚强的后盾。但是请妈妈放心,儿子会更加努力,写出更多让你和爸爸引以为豪的作品。

再次下雪并降温,今年春天气候十分不正常,一阵接一阵的寒流来袭。心脏有不舒服的感觉,脑缺血症状也时有出现。跟妹妹通了两次电话,说说出书的情况和近期身体上的一些症状,妹妹告诉我坚持服用维脑路通,并嘱我开春这个时段要格外注意。

4月5日

下了一上午的春日大雪,雪片繁密随风飘落。有一阵雪花大得几乎看不见人影,有一阵却又突然艳阳高照,这天气真是奇怪。每天都盼着雪赶快融化,地面赶快干燥,却几乎每天都下雪,担心刚刚迂回的候鸟们找不到食物而挨冻挨饿。好在气温在一天天升高,雪也融化得比较快,遇上晴朗的好天,只消一天积雪便可融化干净。

写“熊小道”开始上路,这一章早晚要写,放在文中最合适的地方,用来引出更多吸引人的故事。由此想到冬雪中仅有的几种绿色植物,苔藓、冬青、木贼,雪下还有蕨类。自己经历的熊小道有几种:2007年6月的松子熊粪小道,2008年深秋的山楂海棠小道,2009年险桥的熊粪小道,2010年的熊归仓道。实际上有熊粪的地方都是熊小道,有时与林中人走的小道重合,但这些小道过去也是熊和鹿走出来的。熊小道这章一旦写出来文章就活了,分量也重了。

午后想睡会儿,却没有睡成,脑子里一直在想身体上出现的问题。过去的十年没有注意控制饮食,不知不觉患上了糖尿病,而自己却没引起重视,以至于病情不知不觉中慢慢发展。眼下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将来会引发各种相关的并发症。活多少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着的质量要有所保证,不能因为身体的疾患而耽误写作,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

进入四月,必须好好干活儿了。

午后忽接中国作协创研部小鄭电话:中宣部准备拨出部分经费帮作家们出书,并有研讨会之类的系列待遇,决定给我一张申请表让我填写。我这个不招待见的主儿,却能遇到这等好事,是命里有贵人相助啊。

4月6日

大降温。

起早干活儿,继续写熊小道,接续上面一段。写得还算顺手,依仗这几年的素材积累,越写心里越有把握。回头再看已经写下的部分,感觉尚好,这一篇散文在描写上做了些改变,有些段落脱离了过于纪实的风格。

午睡被打扰,没睡成,索性出去走走,吹吹寒风。

在湖边看到银喉长尾山雀、红胁蓝尾鸲、鸳鸯、绿头鸭、燕雀、金翅雀、白鹊鸰、麻雀,还有一只小雀未看清楚,黄喉鹀头顶那撮小黑缨缨直直地竖立着,正值发情旺季。

这些天在控制饮食,但仍有不适的感觉,身上发麻,头像扣了顶帽子。看来还是运动不够,要多上山呼吸新鲜空气。今年春天身体情况不如往年。

熊临死前呼出一口大气,粗重促急,响彻耳畔,令人心灵震撼,贯穿古今……

小熊出生后头一年成活率约2/3,如遭人类猎杀,成活率只有1/3。

那头不畏死亡的棕熊从容赴死,无所畏惧,它在我心中永远不朽。

4月7日

奇怪,白鹊鸰数量很多,灰鹡鸰、黄鹡鸰、山鹡鸰、长爪鹡鸰却几乎没有看到。由此看来,白鹡鸰来得早些,灰鹡鸰等其他种类的鹡鸰来得相对较晚。

上午十点多正是鸟类觅食高峰,上方的天空忽然飞来三只大斑鸠。正巧我躲在枝条后面,得以拍到。红睛、黑尾、葡萄灰的羽色,这儿是它们的常年觅食地,也可能有巢筑在崖罅间。

守候一只红胁蓝尾鸲,看它边觅食边忙来忙去守护自己在河边一段二十余米长的领地,如有其他雄鸟飞来窥探,它必发出低沉的“喀喀喀喀”声驱赶。有一次竟冲我飞过来,发出这种驱逐声。它飞翔时有嗞嗞的轻声,求偶期的情歌还没有具体听到和分辨,要注意识别平时的鸣叫与求偶期的鸣叫有何区别。有只雌鸟对它有意,在附近飞来飞去,时不时探头朝它看,但这只雄鸟羽色不甚浓艳,雌鸟有些拿不定主意。有些发育成熟的雄鸟呈现极其绚烂的蓝橙相间羽色,鲜明艳丽,甚为惹眼,难怪这只雌鸟犹豫不决。

北红尾鸲似已结对,有雌鸟在石壁与墙缝间找筑巢地点,黄喉鹀集结成三四十只的大群,边觅食边配对,这应该是一种配对集合,类似人类的择偶聚会。

中午从山上回到家中,把一路想到的熊的特点大致归结为以下几种记下:

1.熊是森林里效率最高的清洁工。

2.熊扒山胡萝卜(山地瓜)根茎吃时,会翻开落叶层深扒土层,这个行为无意中将落地的树种种下,而橡子树叶腐朽后将变成树种的养料。

3.熊扒开朽木寻食,促进朽木加速腐烂,成为树苗生长的温床。

4.熊扒开花栗鼠巢寻找松子,也为松子的发芽生长造成有利条件。

5.熊猎杀有生活缺陷的猪、狍、鹿,促进其种群健康。

6.熊脱落的毛发会被小鸟叼走絮窝(熊六月脱毛)。

7.熊吃菌类促使孢子传播。

8.熊吃野果和果树种子后,排出的粪便起到了传播浆果种子和果树种子的作用(每年大约有20万粒)。

9.熊吃草籽时也与吃野果与浆果的效果相同,间接传播野草种子,促使其生长发育。

午睡醒来看纪录片《狼王之战》,边看边想“熊森林”这一段落的新路子,这回能写好吗?时间跨度从2005年到2012年,八年的时间专门写我关注的那只母黑熊(我把这头母黑熊叫“好媳妇”)。几乎每年都可以听到她的消息或看到她的踪迹,有三次距离最近,第一次:遇熊;第二次:“好媳妇”被套,熊崽上树;第三次:发现冬眠树仓。主线写跟熊踪迹时我与这头母熊多年来的交集。这个路子可能是最佳路子,写起来也会顺手些,同时把熊对森林的几大好处加入文中。

“好媳妇”冬眠时产下的小熊崽,出仓时跟在妈妈身后咪呀咪呀,稚声稚气地叫。

下午正在写下以上笔记,喜彦恰在此时来到,跟他进行一番热烈的讨论,将我的总结说给他听,并在纸上画了图,喜彦给予多项补充,大致厘清诸多问题,及时记下笔记免得忘记:

1.熊领地可设定在40—50平方公里。

2.熊在林中扒开落叶层寻橡子时,可扒出1.5米直径的圆形露土地面。熊还可在山坡用一双前掌往后搂,搂开半米宽一米长的一条地面。

3.熊在山胡萝卜刚出芽时便可以嗅到,于是扒开落叶枯草吃它的根茎。

4.母熊掌宽16厘米,幼熊掌宽8厘米。

5.熊六月脱毛,此时正值鸟类筑巢期,许多鸟类叼熊毛用来造巢。

6.幼熊出仓后仍吃奶到六月上旬。

7.看见熊妈妈被套,小熊上树,时间是六月初。

8.公熊跺脚表示悲愤填膺,掰树杈子是显示力量。

9.公熊母熊交配前要转圈打场子。

10.母熊與公熊比例1:5或1:4,母熊尤为珍贵。

11.“堵杖”和“撇窝”,两个打熊和熊生活的专有名词。

12.熊吃梨拉整梨夹杂破损的梨,硬,变小,色深黑褐。

13.套那头母熊用的是一个旧套。

14.西曙线的行车路旁的山楂海棠有三四十年了,是早先年熊种下的珍稀树种。

15.熊猎杀的均是老弱病残的鹿、狍、野猪等。

16.熊的叫声震天动地,在林中传出很远。

17.熊死时长出一口大气,粗重低沉。

今天是一个重大转折,重新定出一个“熊森林”的路子,这样写起来将极为顺手,而且有说服力,还可以写得非常煽情。

回想寻找熊仓那天,在十分疲乏的情况下需要爬陡坡时。我暗自在心里鼓励自己:要挺住,你能行!

今天我还要给自己再次鼓劲:你一定行,你一定能写好《熊冬眠树》!加油!

4月8日

今早又是五点多醒,昨晚睡得早也睡得较好。想清楚了作品后面将要进行下去的写作路子,身心都感觉轻松无比,昨晚的好睡眠也跟这个有关。

晴且暖,但风大。饭后湖边走一大圈,顺便去小宗单位,请他把填好的“中宣部重点精品工程”推荐表格发给中国作协创研部,完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明天要开始修改《难忘青鼬》,这是散文集中需要修改的最后一篇散文,完成此篇的修改后,散文集的编稿便已全部结束。另外一件更重要的——是给这本最后初步定名为《狐狸的微笑》的散文集写“后记”。

4月9日

天光大好,暖意浓浓的初春一日。

早上五点多起床,顺利写下近500字,心情因此大好。

8:50上山,众鸟活跃,欢声歌鸣。往鸟鸣凹地进发,去寻找一个能安放帐篷的地方,如愿寻到,在一个高台上——杉树林中的三棵大树之间。前面有小河,旁边有一棵大松树倒木,上面长满一排排的木腐菌。地方隐蔽,鸟鸣不断,水声潺潺,过几天山上的地面干透了就可以来这里消磨一整天。

有啄木鸟敲梆子声远远传来,以为是黑啄木鸟,但没看见鸟影。一小群一小群的各种鸟儿在林间来回飞舞,有燕雀、灰头鸡、黄喉鸦等一些鸟儿,这里真是小鸟们的天堂。鸟儿们似乎都愿意来这里,我也曾在这儿有过几次难忘的观鸟经历。今天决定了来这里继续写作《熊冬眠树》。

归途走老河身的路线,在鳞头树莺的领地没遇到也没听到它们的歌鸣,大概还没有回来。看见新的飞鼠树下粪便略有增加,看来小飞鼠这段时间活动频繁。这里新来了一只河乌,还见到应该是今天第一只来到这里的灰鹡鸰,肚皮嫩黄,说明它刚披上婚羽。听见一只北红尾鸲在高声吟唱情歌,森林在一天天热闹与丰富起来。

今天发生一件被大嘴乌鸦学猫叫声骗到的事情:

走到直升机场时忽听有猫叫声,是稍慵懒的略粗声,我一边学叫与之互动,一边隐蔽着朝声音发来的方向接近。结果却看到高铁塔上落着一只大嘴乌鸦!它发出这种鸣叫可能是选定巢址后的一种得意呢喃,或者是为招引雌鸦的而故意唱出的温婉低唱。为了查明这个“猫”叫的真相,我在那里盘桓许久,错过了吃饭时间,因而出现低血糖症状,无奈立刻补充一块巧克力并马上赶往饭店,吃了一份牛肉汤饭才得以缓解。

今天上山四个半小时,回到家已近下午两点。补充一个午觉,然后起身去林业局找小宗帮忙修改散文《黄金鼬》(已决定将原标题《难忘青鼬》改为此标题),发给妹妹,让她加入散文集并发走。

完成这件大事,在网上看到第三届“在场主义”的获奖名单,我排在第五位,很知足。

今天山上的阳坡已可以行走,不会湿鞋。老林子的背阴坡还是不行,如果持续不下雪或雨的好天气,以后每天都可以上山了。

晚上大月亮,繁星满天,看来明天又会是个好天,温度也会继续上升,但愿不要刮风才好。

今天看到老河身饮水处附近,又被倾倒了七八车建筑垃圾,如此下去可怎么才好?

4月10日

天暖却阴云不散。

早饭后写作三小时,午睡后又写一些,共出1200字,极顺畅。

午睡两小时,头仍有些沉和隐痛,昨天出门上山途中胸口曾出现阵阵发闷的现象。早春时节的心脑血管不舒服症状,今年较明显,要严加注意,控制进食量。

现在已经适应在闹哄哄的工地噪音中写作了,进展也快了起来,但仍不如静谧安宁的氛围令人舒畅。过几天看看能不能去山上写,四月至五月间遇晴朗天气,应该可以持续一个月每天上山。

母野猪大多已结束产崽,应该找个野猪窝去观察一下,但要保证在不会打扰这一家十几口的情况下。

女儿小时候曾给我讲过一个冬熊的故事,那时我正在研究熊,她一开口,我猛然一惊,那么小年纪的女儿,好像知道爸爸心里想什么……

稿子写顺了,心里别提多高兴,甚至可以把“棕熊”那条线取下,让主线的故事更加强烈,更具冲击性。如不取下也可变成较小字体,先写着,最后看情况再决定。

这篇稿子可能写得既深刻又震撼人。

4月11日

昨夜小雪,今日阴,但流云在散去,有朦胧阳光,似可出去走走。

接近小鸟时,第一只飞起后,你就没有指望了。如果是遇上一只胆大或较傻的鸟,被惊飞后可以找个隐蔽处等,或不断重回此地,还有机会碰见它。

今天遇到一对金眶鹆“啾啾啾啾”飞旋在未融化的残冰雪边取食;又在小树林里惊起一只丘鹬;湖边一只翠鸟也被我惊到,展翅飞走。它们都来了,处于刚刚落脚阶段。我很好奇翠鸟那熠熠发光的翠绿色为什么不会吓走小鱼?这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拍到了一只鸫,应该是白眉鸫,雌性。奇怪的是,下午去保护局宿舍旁的河边散步,又惊起一只丘鹬,与上午在人工湖边惊起的那只毛色、个头儿、飞行姿态一样,看来是同一只鸟,它一展翅就飞到这边来了。今天遇见三种鸟回来安家,真让人开心。

午飯后睡一会儿,起来见天气大好,忍不住又出去走走,结果又有两大收获:

1.听见水塘中林蛙的春歌并亲眼目睹到它们的求偶行为。

2.发现一个去年春天被母熊扒开树皮的舔松脂树——冷杉。

回想一下,新发现的这棵树与去年我和王老师发现的那棵是有关连的,前年和去年这两年,我的这头母熊“好媳妇”都来过这里扒树皮舔松脂吃。这里是一头带崽母熊的春季寻食路线,时间在六月初。只有带崽母熊会这么干,它好像要给幼崽补充流质的黏性食物。另外松脂可能含有杀菌驱虫等物质,这就等同于给成长中的幼熊打免疫疫苗。如果今年春天想看见这只母熊就得弄到一个动物尸体放在这里发臭,然后在崖上支上帐篷守候,或许它会来这吃动物尸体,这样就能拍到它。

此外还发现一个绑在树上四年的野猪套,套死过一头狍子。回来时又发现一个三十多年前的兆头,均拍了照片。这地方的故事可真多呀!但是说来惭愧,我来长白山已断断续续五年,在山上应该都从兆头和旧套子跟前经过多次,而我却没有发现。喜彦跟我来一次就发现并说出大致背景和来历。细想原因,我只注意活动着的动物和低头走路,没有细心观察周围。以后再进入这类荒野之地,一定要慢点走,多四处打量。

一路在林中聆听鸟鸣,有灰头鹀、小柳莺及唱起歌似铜钥匙互击发出叮叮脆声的北红尾鸲。然后小心翼翼踏上一片残雪继续向前走,忽然远远地,传来一片似大群野鸭的高叫之声,停下脚步细听,又不似鸭鸣。这鸣叫以前听过,在老河身入口处,也曾去探寻过,结果寻来的却是一片寂静。

今天的周围环境地方开阔,适合守候久等,下午两点阳光正好,若鸭类惊起可看得清清楚楚。于是一步步谨慎小心地往前挪蹭,愈逼近愈觉不是鸟类而是蛙类,难道蛙鸣这么早吗?

一段往事浮上心头:2008年也是这个时候,在二道林场,在一个枯草丛生的小池塘边守候鸟类,忽听身后传来怯怯的娇柔低鸣,以为是某种水鸟发出的声音。这声音美极了,似女子沉睡乍醒时的娇咛之声(那必是一个骨子里风情万种的女子,绝不是装的),娇娇柔柔怯怯羞羞……结果,结果我看到数只深黑褐色林蛙在互相抱对!那天回来还曾写过一篇小文,感觉很美好。然而,今天的鸣声和那天听见的又不一样,比较急迫也比较大胆,而且声音稍高昂,个体也感觉多了很多,从声音上分辨,那种来自本能的情绪赤裸得无遮无拦。

但我的出现还是被它们感觉到了,水面上搅动出几处波纹,蛙们纷纷潜入水中,躲进水下的枯草团中。

别无他法,若想得到理想的观察结果,只能老老实实坐等。幸好不远处的另一个小池塘里又传来了一阵阵更加响亮的蛙鸣,情急如火想要交配的公蛙们哪有我这个57岁的老头子有耐心啊!

渐渐地,面前池塘中出现一两声试探性的鸣叫,然后再试探,进一步试探……这其间,西侧的河边传来一两声愤怒的鸭鸣,那道堤岸的橡树后面有一对野鸭在逡巡,这里是它们两个的传统领地。2005年秋我来这里住宿时,就见过它们的身影,老板介绍说它们在水上游廊的地板下造巢,夏初便带小鸭们出来玩耍。

昨天我来这里散步,见到这对野鸭两度从不断行进的我面前飞过。现在,眼前的池塘开始不断有蛙加入鸣叫,渐渐形成一片合谐的求偶蛙鸣,并且与不远处那个小池塘的蛙鸣互相呼应。

我心头滚过一波兴奋的浪花,好啊,今天可以仔细听听蛙歌的真韵了。眼前的蛙鸣大合唱中,大部分歌者都是从“哦,哦,哦”的柔弱声调中透出水浸声带的润润湿气。仔细分辨,渐渐辨识出区别:壮硕老蛙的发声似喉咙被扼住,声音稍显嘶哑低沉;弱小雄蛙很卖力地鸣叫,声音很响却柔弱得似乎接下来的另一声鸣叫都显得力不从心;还有的正常发出鸣叫却不时有所停顿,因为已有雌蛙欣赏它的叫声,循着声源找到它的位置。于是它稍加停顿,转动鼓突大眼的头部,看看那只速度较慢或略显迟疑的雌蛙,然后骤然提高鸣叫,投入到更大的鼓噪声中,热情如火……

伴随着阵阵蛙鸣或热烈蛙歌,平静无物的水面上有了动静,一轮轮水波荡开,一只只肥壮的大雄蛙出现了,它们缓慢划水前行,只露出两盏探照灯般的鼓突眼睛和鼻孔。它们在水面四处寻找,见到活动的蛙影就扑上去紧紧抱住。有时雄蛙发觉抱住的是一个同性,互相的泄殖孔对不上,于是便松开抱紧的对象,转而去抱另一只。渐渐地,登上追逐拥抱舞台的雄蛙越来越多,它们在水面四处乱抱,错误百出,看得我忍俊不禁……其间又传来两次愤怒、失望并夹杂报警意味的鸭鸣。原来是它们听见高昂的蛙鸣也凑了过来,而且想趁机大吃一顿肥蛙大餐。野鸭们知道这时的蛙营养极其丰富,雄蛙贮满精子,雌蛙贮满卵子和油脂,对野鸭此时的生殖活动是最好的补充。但是每次由公鸭打头登岸从枯草中钻出往池塘去时,都会看见一个万恶的人类守在池塘边,哼,原来贪婪的人类想跟我们争食!两只野鸭气恼地高声抗议几声后,最终保命的念头占了上风,只好转身离去……

野鸭吃蛙时两嘴相对,即先从蛙的嘴部吞咽,怀孕中的两年以上的大肚子雌蛙,一只的重量就有200—300克,吃进去一下子就撑起了野鸭的半个胃,让它吃个半饱。

归途遇养蛙人,跟他说起此事。他告诉我.在河里冬眠刚醒来的蛙最好吃,肠肚最干净,上岸进塘之后就脏了,失去了湛清明透的水香气味。现在还有人手拿漏勺捞蛙卵,回去成盘售卖,一斤只卖七八元钱,无数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贪婪的人类卖掉了。

今天听见池塘中林蛙的鸣叫与见到它们的求偶行为,是卜分意外的收获,令我惊喜不已。

4月12日

昨夜闲倦,由于在户外待得太久,超过六个小时,午睡也只睡了一小会儿,结果22点刚过即睡,早上五点多起来在凿岩机的隆隆声中补写昨天的经历。草成一篇小文。

五点时分天还是晴的,本想吃过早饭上山,结果到九点已阴云密布,那就留在家里写字吧。

昨天那惊喜的余音还在心中缭绕,接着记录第二大收获,即新发现一棵熊舔松脂树。这棵树径粗25公分,一米以下处被剥光,是2011年春天一头母熊干的,找到嘴啃牙印、爪印和熊毛,可能是一头带崽母熊,这棵树可成为2010年冬被我解救的那头母熊在第二年腊月生下小熊后,春天带小熊出仓扒树皮让小熊舔流脂所留之树,特意带尺量了五个爪痕的宽度为14厘米,加两边各一厘米掌垫边缘部分,整个前掌为16厘米宽.应该是一头200斤左右的母熊。

而我和王老师是2010年春发现的另外一株熊舔流脂树,如此可把时间向前推一年,为2009年春,那也是一头母熊干的。这样从时间上看就合理了,我的这头观察对象,名叫“好媳妇”的母熊总共在八年中生产了三次……

看《动物生存指南3》记下笔记:

乌林鸮一冬天可吃下自身体重2/3的鼠类,活动范围800平方公里,若一切食物不足时可飞至数百公里外另一方向的林缘处觅食,生性不甚畏人。俯冲下雪地时以双翅收拢撑在雪层上免得陷入雪中,幼鸟出巢学飞时立在树杈上,此鹗生活在零下50度的古森林中。

喜彦来坐坐,跟他探讨熊的生活。小熊也把骨头和木头等当自己的玩具。

午睡时接马季电话,重庆出版社北京办事处负责人已看完《狐狸的微笑》散文书稿,很激动。难得对方欣赏我的稿子,我也信心十足。

下午上山采耙齿菌,看到菟葵、金腰子都在开放。菟葵矮矮的植株,只三五厘米高,却精神抖擞地头顶一朵朵小白花,几乎遍布沟底。金腰子形状别致的小黄花三三两两夹杂在冰凌花丛中,两种黄色的花朵错落有致,相伴开放。香蒲冒出小小的嫩绿芽尖,惹人怜爱,生怕一不小心就踩到它。

归途中严重低血糖,应该是中午吃得太少,前天和今天都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大概都是一样的。看来在山上的行走可大幅度降低血糖。以后要适当多带一些零食,另外下午若上山,中午可酌情多吃一点主食,晚上减量。

去年松子、橡子都大收,林中到处是松鼠餐桌,地上到处是橡子果壳。

在水边看见一只孤伶伶的红头潜鸭。头部的老朱红偏棕色,背部以下及后面呈浅灰色,红睛黑尾,胸部以下临水部分呈黑色,宽嘴巴上部的铅灰色白块告诉我,这是一只红头潜鸭。它见身边成双成对的绿头鸭游过,就跟在人家后面,它太孤独了,想找人做伴。但那些都是有伴侣的,谁都不愿意理它,它只好踏曲头颈卧在水面,或一个猛子扎入水下捞取水草。这是六年來第一次见到红头潜鸭,听说黑龙江泰来县是这种鸭子的繁殖地。

午间给张守仁老师回电话,深得老师鼓励,信心大增。继续积累更多更好的素材,争取写出一本七八万字带长白山动植物图片的小书。另外,《蘑菇课》也可扩写成六七万字图文并茂的一本。

张老师让写下我对活熊取胆的看法,想到三点:

一、熊的伤口容易被反复感染而失去生命;

二、熊被囚禁在狭小的铁笼中产生抑郁症与狂躁症;

三、采用动物器官用于医疗是一种倒退,退回到了古时代。而我们的部分国民素质低下集中反映在支持取胆,而不考虑熊的感受,不考虑熊也是一条生命。

要写入《熊冬眠树》中的一些素材,记下备忘:

写冬眠的熊可能因气候变暖而无法冬眠,活活冻饿而死。

写去年发现被套死的狍子腐烂尸体,我天天去探查,想拍一张熊或熊饭桌照片,但是直至狍尸烂光,都没能等来那头熊,不由得担心它是否已被猎杀。而那具狍子尸体则成了埋葬虫的大餐。昨天发现新的舔松脂树让我放下心来,它仍旧活着,还在这一带活动。去年所以没来,可能由于去年榛子、核桃、松子大收,熊可吃的东西太多,它才没有冒险到有人采蘑菇的山下来。

《熊冬眠树》,还有一些内容要写进去,记下备忘在此:

写前年夏天一对棕熊到天池山顶爬到石头砬子上躲避酷暑。

写潮润的森林是熊的乐园,寒冷的山沟是熊冬眠的最佳处所。

写熊所吃坚果的几个种类。

写寻找第一个熊仓的感觉与体验。

补写在险桥峡谷看见熊母子的足迹,200斤左右的母熊足迹宽度。

幼熊是森林中的孩童。

熊一天可走一百多华里,在大雪中可飞快行走。

熊对森林的贡献使它们成为对抗气候变暖的英雄,熊传播草籽和树种使森林植被增加。

我在2008年大旱之秋曾救助过山中即将干涸的小池塘中的狗虾,其救助之意是在救熊,因为熊吃狗虾。

4月13日

天极晴且温暖,去水渠边走一趟。那一带堤垮树倒,路极难行。跨过这段不易行走的路,找个地方坐下歇歇。山已经在逐渐干起来,尤其阳坡干得很快。此时正是小鸟配对、母野猪产崽的好天气。狍子和鹿也到了产崽期,我也在怀孕待产中。开始时的难产期已克服,进入了顺畅期。

今年上山走一会儿就感觉很累,身体不如往年,看来还得天天上山磨炼才行。

今天是入春以来第一好天,从鸟鸣凹地斜穿小道进去,面对一条明澈小河,一座寂静无声森林,极想把家安在这里。别人面对这一切,可能会觉得空荡无物,而我却觉得这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云杉、红松、橡树、落叶松、榆树等等,无一不拥有一个上百年的生命史与充满生机的灵魂。它们只不过过于安静或暂时安眠罢了。而且树的世界可能对人类也十分反感,一看见人类便不由自主簌簌发抖,缘由在于人类一直在疯狂地砍树,面对人类它们犹似面对阎王。然而,熊和各种林中动物及鸟类却与人类截然相反,它们都在保护这片森林。所以在面对这片仙境般的静谧森林时,我从心里生出对那些动物的无比感激之情……

这里也是一头母熊领地的边缘,我想我跟它已经很熟识了,八年来几乎每年都能看到它留下的各种踪迹或听到关于它的消息,眼下我正在写它,充满情感充满激情地写它。所以,我觉得跟它更亲近也更了解它。这些年,它被人类赶来赶去,躲过了两次危机险情,仍然顽强地存活着。去年冬天,北坡有五头熊被盗猎分子猎杀,但愿其中没有它,但愿今年还能听到它的消息,看见它觅食的痕迹和踪影……

山楂海棠,很美的名字,果味更美。这是三十多年来的熊走过的小道两侧,留下来的珍稀树种。

母熊赶走幼崽的场面十分悲戚,幼熊哭泣着不愿离去,多次试图靠近母熊,但已下定决心的母熊决绝无情,一次次狠狠咬它,直到将它赶走……

所有的成年熊应该都认得人类的噪声、气味和身影。根据我的了解,鸟类是能够识别的。

人类的科技手段能预测未来50年至100年的气候变化,现在到处都出现一种征兆,即因气候变暖而出现的生态危机……

五天前看见第一只燕子身影,今天看到有三种蝶类飞舞,其中一只闻到我身上的臭汗味,围着我绕来绕去旋飞不停,距离之近甚至可听见其扇翅的“噗噗”声。远处还有隐隐的蛙鸣传来,它们的相亲活动还在继续。

今天在行走中看见两次山猫粪,干得连臭味都没有,掰开来看,全是鼠毛和鼠的碎骨渣。我的山猫还在这一带巡猎,估计过几天就可见到它们的新鲜粪便。

前几天骗我的大嘴乌鸦当看到我已接近它后,明白已经再骗不了我,于是便发出那种老式胶片相机的“咔嗒咔嗒”快门声,让我不由得为它的聪明而惊叹。自然界的许多动物智商都非常高,常常把自以为聪明的人类骗得团团转。

美国印第安纳瓦霍人崇尚一种草药,他们的祖先跟踪棕熊时发现熊曾将此草药的根茎掘出,咀嚼后涂在伤口上,用以杀菌消炎。生存压力及进化本能使熊学会使用草药治療某些外伤和疾病,当地上著也跟熊学会了使用草药来治疗肠胃炎以及外敷伤口。另外还有一些草药具有麻醉和镇静功能,因此极受推崇。

自从一万五千年前,亚洲东部信奉萨满的少数民族群落,为了生存需要跨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形成印第安人群,我就一直把它们视为我的族人。

4月14日

昨天年见一个人用棍子敲打狗身,褪下的乱毛一绺绺飞舞,熊也将进入褪毛期。

动物有最经济最节省能量的运动方式,否则便会遭到无情淘汰,如鸟的飞行,升力推力俱佳,翅膀既是引擎又是推进器,而其中的原理据专家说,是相当复杂的。

鹪鹩在我的林中写字台对岸狂歌,我与这小家伙有两年多没见面了,很高兴这个老相识还在这儿。坐下等它一会儿,见到我来到这里,已经飞出去的它迫不及待地飞转回来守护自己的领地。它的身体那么一丁点,顶多有九厘米,可是歌唱的声音却那么响亮,那么激情澎湃和无拘无束。从这儿开始往蛇谷悬崖下面去,至少又听见或看见五只鹪鹩的歌唱与身影,今天是属于它们的歌唱日。只是这小家伙太不好拍,好动而且机灵。

又去找那棵熊舔树脂树,好好拍了几张照片,并把带熊爪印的树皮拿回来,努力在树身寻找小熊爪痕不见,只好伸出舌头舔了舔松脂结晶,算是对小熊及母熊的问候。还顺便尝了尝松脂软球,乍入口有松香味,之后那团绵软的小球便粘在牙上,发出浓厚的松脂味,充满口腔直透喉头,久久不去……

母熊让小熊舔这种松脂的原因还是没有弄清楚,驱虫?杀菌?增加肠胃功能?最有可能的是驱除蛔虫与绦虫之类的肠道寄生虫,抑或是充作奶水的补充。我个人倾向于这个解释——母熊与小熊的冬眠结束后,母熊首先带小熊去舔食吃臭松的松脂,以清理肠道,驱除寄生虫。

又向前走到三合水电站后面,决定穿林子返回,半路上已经感到饿了,10:40补充一点干粮,在小飞鼠树下又补了几口。经老河身的路线回家,拍到春天最早的蘑菇,竟然在浸在冰壳中的湿透朽木上长出娇弱的小菇头,这是生命力旺盛的耐寒菌种。又拍到一种盘菌,看来这种盘菌的生出与冰凌花的绽放时间基本一致。

在蛇谷深处惊起一只公林蛙,小家伙色彩华美鲜艳,黄背红肚,正值求偶的兴奋期。归途又见一只仰躺在倒木上死去的林蛙,颌下及上腹已被吃光,疑似遭遇了河乌或紫貂的捕杀,正在大快朵颐时被我的到来惊走,暂时舍弃了这顿鲜美好肉。拍了照片后离去,希望它的主人能在我离去后继续返回来享用大餐。大规模春季捕蛙已经开始,昨天看到市场有活林蛙出售,雄蛙24元一斤。前天还看见一个人手持笊篱在山中水塘捞蛙卵。今天在老河身听见附近有两处林蛙在歌唱,像小鸡被抓住时绝望的鸣叫,“啊哦——啊哦——”。

裸浴潭的冰雪已彻底融化,一池湛蓝碧水呈现在眼前,忍不住坐在崖下享受片刻清凉。有纤小飞虫在水面旋转,但水中已无鱼食虫,去年秋天的撒药毒死了所有水中生物。

雪消融后耙此菌出现,多在山路边的小树枝上,满载而归。

到家已14点42分,喝一袋牛奶,躺下睡一会儿。

累透了,出去六个多小时,今年上山时间最长,也最劳累的一天。在山上歇了五歇,累得脚软,被一枝冻在冰水中的弯树绊了一跤,摔了今年第一狠的大跟头。

4月15日

昨晚十一时睡,今早五点即醒,最多睡六小时,白天一小时午觉,这些天一直如此,到了一定年纪,觉也越来越少。

昨天在山上离河边不远处发现一个陈年的母猪产房巢,矮趴趴的一堆堆枯枝堆在林地中央,很隐蔽。掀起来看看,里面空间很大。想起喜彦说的话:母猪下崽时巢必须靠近水边,因为它生产后三天不吃食,只喝水,所以产房巢一定要在溪边或河边附近。

猎囊内容补充如下:

三种绳:自救绳、系口袋绳、中等拽猎物绳;两个大口袋,其中一只是防水袋,分别装山货、动物内脏等;小耳锅;塑料布2×3米大小;盐;装子弹用的防潮包;一瓶高度酒,点火也可用;各种红药及拉肚子药;磨刀石;挂面、煎饼、炒面;针线。

棕熊的脑袋里似乎有一张地图,上面标明各种食物的地点。

我们追踪的这头母熊脑中也有一幅地图,它知道在哪里上坡下河,在哪里制造迷局,走更深的雪路,进入倒木圈等等。

熊仓在熊的一生中十分重要,它每年有六个月要在里面度过严酷的冬天。

下了今年第一场春雨,正好睡个好觉,前面工地的工人也躲雨去了,噪音也随这场雨的到来而暂时消失。

4月16日

大晴,空气湿润清新,上午却未能上山。

下午去山上走走。昨晚大雨,山中似乎下得更大,加之有融雪,溪流涨满奔腾,浑浊的河水中夹带落叶等杂物,哗哗轰响。山路泥泞多水,根本无法躲避。勉强走了一段进到后山,坐在树桩上听鸟鸣。银喉长尾山雀成对觅食,它们的歌唱有柳莺、沼泽山雀等鸟儿的伴唱。北红尾鸲已配对,雄鸟婚羽艳丽,黑、白、橙红三色分明,我遇见的这一对十分机警。

除菟葵、金腰子、侧金盏花之外又有一种细长花瓣的小黄花开放,这是我看到的今年初春第四种春花。空气中洋溢着早春的气息,过几天再升温后春色会更浓,会有更多花儿开放。

一小花栗鼠刚出洞即遇见我走过来,尾巴一翻又返回洞中。这个细节可以直接写到跟踪大棕熊第二天的开头,引出熊挖开花栗鼠洞吃松子的情节。

归途看见一个色槭半米直径的冬天新伐桩,横截面湿淋淋溢满清澈的树液正在流淌,灵机一动趴在伐桩截面吮吸新鲜树汁,头一口吸上去感觉很甜,有木头的香味。然后又接着找到一棵白桦树伐桩,继续吮吸,有青草味的甜水;水冬瓜的伐桩有野果味,应该是蓝靛果的味道;榆树树汁也是微甜的,一种青橡叶味的甜。

这些吮吸树汁的感觉是今天最大的收获,可直接写入小熊舔冷杉脂的滋味中去。

晚上去喜彦家吃野猪骨炖酸菜,还有一盘酱鹿肉,很香很韧,土野味十足,我是第一次吃。席间说起树的汁液;说起鹿、猪、熊被套住后打場子的不同痕迹或中套后的反应;说起当年的细鳞鱼、黑龙江茴鱼,之多、之大,令我十分惊讶。人们的捕鱼方式是先炸鱼、电鱼,之后是药鱼……

说起当年老冻狗子的戗子,在砬子头往下修了台阶,在山上一住就是一两个月,在那里打獐子。说起东方红林场建于1983年,29年间大规模砍伐森林已有五六次;说起现在林子的落叶上都蒙有一层尘土,说明现在的森林变得脏污,已经不再干净;说起熊如何吃松子;说起紫貂凌晨一点出洞打食,太阳高照时回洞睡觉;说起熊播撒树种的小道……总之,这些我沉迷于创作中提出的问题,都会更接近森林的本质,也都能在这种场合能得到满意的回答,这就是我的收益,关于林中思考所得到的收益。

有了这些新的思考,作品内涵更丰富也更深刻,细节也会变得更加鲜活。

饭后散步回家,空气微冷净澈,心情舒畅。

喜彦今天还讲了一个采野菜人遇棕熊的故事:那人正在树后采野菜,听见有动静便转过来看,不料迎面遭遇棕熊,熊被吓了一跳,冲过来嗷嗷吼叫着站起来,身高大概2.5米。看到对面的熊,采野菜人吓得依着树一动不敢动,熊使劲嗅闻空气,闻到人发出的怪臭,知道这不是自己的食物,于是前肢落地后离去。走了几步还小心地回头看看,人是否在后面偷袭。其实那人早已六神无主,被吓堆在地,半天动弹不得。

这个镇子上的小何和老丘的死因都是在上山蹓套时,遭到一个熊崽被人抱走的母熊袭击。时间在五月底,两个人均被同一头母熊袭击致死。由此可知熊的报复心有多么强烈,尤其育有小熊的母熊。

北坡的熊比南坡食物多,因为森林面积大,混交林及红松林多,动物也因而数量多些,但领地相对小一些。

母熊的排卵期大约8—15天,受精卵有延迟着床现象或能自身消融。

回家的路上想起上世纪80年代初,在山上深而黑的小溪边见过棕熊吃剩下的残鱼堆,它会把鱼皮撸掉不吃,只吃肉和鱼子。

原始森林于我,是一所大学,我的老师是以熊为首席教授的森林动植物。

4月17日

今天有人看见蓝大胆的巢中有鸟蛋,不多时就会看到它们的幼鸟了。

上山走走,在山湖中见两对斑嘴鸭和一对鸳鸯,鸳鸯的巢似建在小岛上,这两种鸟均不甚怕人。行走到水闸处遇白河站的山林巡逻队,人家在查防火,我竟掐着支烟在抽,被教育了一顿。赶紧道歉,表示不会再犯。这个的确是我犯的大错,在山中,尤其是春天,是绝不可抽烟的。抽烟人的烟瘾一旦发作,似乎什么都不顾了。这是个锻炼毅力的事,一时戒不掉,至少要保证在山里不抽,争取做到吧,但是不容易。在山里行走累了坐下休启、时,首先冒出的念头,就是想抽一支烟……

《熊冬眠树》越写越顺,找到了良好的创作感觉,可以用上劲儿了。

记下一个关于鸊鷉的常识:鸊鷉喜欢把幼鸟驮在背上,母鸊鷉有时用羽毛喂幼鸟,是为了带出残留在幼鸟食道上的鱼刺。

4月18日

上午写作顺手.与昨晚的对接很流畅,十分满意。走上正轨了,感觉特别好。

午睡后上山,坐听斑鸠叫,结果正巧坐在它的巢附近。巢在一棵红松上层的很高处.先前曾看见它们飞来飞去,看来这一带是它们的领地。记得去年春天的这个时节,也在这里听到斑鸠叫,应该就是这一对。远远的还有另一只雄斑鸠的叫声,感觉这两年越来越接近这种鸟儿了。归巢前它们不直接飞回巢,而是先落在斜对面的树冠层中看看周围的动静,然后再兜个圈子飞回巢中。好像已配对了,母鸟有些犹豫,落在窝边看了看,又展翅飞走,雄鸟立刻追了过去……

夕阳西下时的橙黄光线,把一切都染上了一层透明的金黄调子,呈现出一种诗意的美,让人心里生出一丝柔软。

前天即看见几朵小顶冰花羞答答开放,今天开得更多。还有一种花苞浅胭脂粉的银莲花也陆续开放;冰凌花则已经达到花开的最盛期,阴坡也一片连一片盛开起来。今年上山总感觉腿酸脚发沉,应该是血糖的问题,这段时间血糖控制得不太好,持续升高。要注意一下饮食,少吃东西多运动。不求多活,只求能多写出东西就好。

拍了几张夕照中的冰凌花.还背了一堆耙齿菌回来。

4月19日

天大好,八点多才起床,难得睡了八个小时。

黄昏时马季来电话:出版社方面印数增加到一万,版税8%,定价32元,预付一万稿酬,做成纯文学的精品,要手绘速写稿,彩色的照片等等,这个出版社的所有初衷都对路。

在脑子里搜寻要补寄给出版社的手绘速写图:星鸦种的小树、险桥、水獭、蘑菇、熊仓、星鸦、山猫、萨满神帽上的动物、岩画、狐狸小道当年中套处等等。

忽然想到把蘑菇考查时拍的野猪骸骨照片(在一个树洞里被猎杀)加到这头母熊的领地内,增加一些内容,引出熊是促进其他动物仲群健康的一大推手。另外,把打熊人说的熊有五岁孩子的智商和科学家说的熊有两三岁孩子智商的对比写进来。

天大暖,却未能上山和写作。今晚上要开始写熊恋爱的内容,这是极其重要的段落,必须细细斟酌,写出画面感来。公熊向母熊献殷勤时以吻部拱蹭母熊颌下肋部凹陷处,此处是熊的“动怡区”。此类细节的描写一定要生动,熊也是懂“前戏”的。

补记:昨天在山上重又吮吸冬天伐桩流出的树汁,感觉色木械树汁甜中带甘蔗味,是一种稀薄处的原味,待积成厚些的浓稠物并经日晒蒸发后会变得极甜,而甘蔗味会消失;核桃楸六七厘米直径的幼树伐桩树汁已变浓稠,品尝后是木糖醇的味道;桦树伐桩的汁液甜味中透出青草鲜味;水冬瓜伐桩树汁带点绿叶的青涩味。据说榆树的伐桩味道也是甜的,还没有遇到过。这些感觉都要写到散文中,把读者带入仿佛跟我一道亲口品尝的情境。

4月20日谷雨

黄昏时坐在大红松树桩上,聆听谷雨时节第一只灰背鸫的鸣叫,重重的,以“啾,啾,啾”的顿音开始,然后是一串“居居啾,啾居啾,居吁啾,”中间还夹杂着从大山雀的叫声中学来的一句“居,居啾”。这是个小青年儿,歌唱得不那么熟练,甚至够不上成年雄鸫的完整歌唱。但毕竟是今年第一个开口歌唱的鸫鸟啊。我沉浸在它宏亮大方的歌声里,倾听其中每一个细节,包括那些低声的呢喃,仿佛是在自我欣赏。鸣叫声收尾处的“沙啦”一声,是鸫典型的表达及一两声的试声。总之,它大大方方地把夕照中的山林当成了自己的练歌台,率性而为,奔放自在。远处有斑鸠的陪唱,间或还有一两声野雉的高声问候。蓝大胆的歌声逐渐减弱,大山雀的啁啾也开始沉默,坚持歌唱到最后的,是这只初登歌坛的青年鸫。

五年了,每年都听到早春的鸫歌,都会有深切的记忆。

我用口哨与它对歌,它显然听见了,开始用花样来压倒我。当我不吹哨,它亦沉默并向我这边窥探。暮色降临,所有的鸟都不唱了,它也似乎安歇。而当我起身要走时,它又忽然大声歌唱起来,似乎要留住我这个痴迷的聆听者。只好再一次停步,聆听它的挽留之歌。

今天下午上山力气很足,一直走到保护区头汊河边,看汹汹小河哗哗奔流。原始林反而不如次生林喧闹,只有一只大山雀在歌唱。不过地面上由于冬天和春季大风刮掉的卡卉枝上生有许多耙齿菌,于是又捡了满满一大包。远处的溪流中有林鸳鸯在怯怯地叫:“哦儿,哦儿,哦儿”,它们此时应该在产卵孵蛋了。冰凌花开得更盛而且开到最大朵,以往从没见过这样的大朵。银莲花一丛丛竞相开放,金腰子花朵金灿灿成片绽开,许多灌木丛的细枝条生出绿芽叶,河柳开出黄茸茸的花序,春天的迹象一天比一天鲜明。

林中歇息时发出一些短信。女儿第一个回复,大部分人都没有回。他们应该明白,收到我的短信是多么荣幸,这是中国寥寥可数的森林作家发自原始森林的短信啊!

上午写作进展顺利,对昨天写过的部分不满意,重新再写,这一次感觉好了许多。

今天谷雨,长白山的灰背鸫在这一天开始第一次鸣叫,以后会牢牢记住这一天。

这几天喝了五味子泡水,晚上及午睡都很快入睡,这几天都如此。看来这是个好东西,要坚持喝下去。睡好觉养足精神,上山和写作也都有劲儿。

写到恰当处,把两次梦见熊,和女儿小时候讲冬熊故事的声调描绘出來,必要时加进梦见爸爸的那个梦……

两次吮吸疤拉子(千金榆)伐桩上的树汁,它甜得引来众多小蝇前来。看到这些小蝇,我当初犹豫了一下,但突然又想,这也是属于山林的一部分,必须亲自体验。于是俯身张口吮吸,甜甜的,湿吞吞的水果型甜汁,有点像苹果汁。

细细嗅闻银莲花的淡淡清香,夹带一丝丝木屑味;而冰凌花香中夹杂一丝好闻的纸的味道;金腰子花略带一点苦苦的叶香;菟葵的香气淡得几乎闻不到,但能嗅到一丁点纯纯的清气。明天再嗅嗅小顶冰花,这种花太细小了,今天没去闻是担心什么也闻不到。哎呀,我若有狗的嗅觉就好了!

那天拍到的长白鳞毛的小小的倒置水珠形蘑菇叫长白毛杯菌,今天拍到的叫红白毛杯菌。

担心我去苏州领奖回来熊小道上的花已开谢,赶不及拍照片,那将是一大遗憾。

4月21日

昨晚睡得很糟糕,一直在半睡半醒状态。早晨六点就被工地的噪音吵醒,上午什么也干不成,脑袋发木,只好看看电视,洗洗衣服。

又看《人与自然》播出的本·基勒姆与母熊斯科蒂的故事。

夜晚小雨,脑袋不舒服。写不了字。

4月22日

16个月大的小熊还吃奶,18个月大就要离开母亲独立生存。母熊在赶走与自己生活了两年的小熊时,会狠咬它,直至将它真正赶走。

母熊在生存压力过大时,也有遗弃小熊的行为,这时的小熊尤其可怜。

黑熊生活的地方必须有树、有枯木、倒木、树桩等等。

1990年前后,猎杀正盛时,长白山的熊平均活不过五年,现在的熊能存活几年?似乎没有人调查。

当地动物专家说山上有一头熊,他要去蹲守拍照片,我想跟着一起去,遭到拒绝,心被刺痛。他发现的可能是我的“好媳妇”吗?

雨嗒嗒,湿淋淋,写字顺手。现在已彻底进入《熊冬眠树》的写作,有15000字了。

猜你喜欢
母熊
生命的交换
生命的交换
母爱爆发!印度母熊勇猛逼退两头老虎
必须是红红的,必须是圆圆的
母熊护子
好虚弱的北极熊
熊口脱险
生命的交换
生命的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