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2019-07-04 19:27施年荣金剑飞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制作微课应用

施年荣 金剑飞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微商”等词汇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微文化”已经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随着“微时代”的到来,让人们渐渐了解并熟悉一个新名词——“微课”,校园里也渐渐涌现出一股“微课”的热潮。本文就如何制作微课进行探究。

关键词:微课;制作;教学;应用

作者简介:施年荣,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小学教师;金剑飞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李集街长岭小学校长。(湖北 武汉 430000)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2-0135-02

在我国,微课的概念最早是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他认为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它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情景化、开放性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的应用环境。

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资源,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等将会越来越普及。

一、微课的制作

微课的出现,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新型方式,更是一种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新途径。教师要运用微课为教学服务,就必须先要学会制作微课。

录制一节微课,教师首先要反复修改讲课稿件,仔细推敲教学环节,字斟句酌确定更合理的表达方式,这是微课录制的脚本。接着,我们就要找一处设备齐全的录制间,要保证周围环境的安静,避免杂音录进了视频,录制过程中如果出现失误,就必须重新再录。录完后,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反复认真聆听,为了让微课更适合学生,可以找一名学生试听学习,然后根据学生反馈的效果再重新修改稿件和录制。一节微课最后要录制成功,并达到满意的效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也正是因为在解决这些困难与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也会收获很多有益的经验,从而不断成长。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主要会用到以下几种微课。

1.录像型微课。录像型微课是指利用摄像设备(录像机、手机、DV、电脑摄像头等),在一定的环境中,对教师讲课内容进行记录制作而成的微课。录像的地点可以是家中,也可以是教室或者室外,这取决于课程内容的需要。录像型微课的最大特点是授课者要出镜授课,但是视频内的教师不直接与学生交流,所以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放松状态,他们对所教授的知识点接纳更快,而且授课者的表情、动作等依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录像型微课特别适合小学语文识字、音乐、美术、书法等直观演示的课程。

2.录屏型微课。录屏型微课是指制造者在计算机中安装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超级录屏、录屏大师等),录制教师通过教学课件(PPT、Word、绘图软件)呈现的教学过程。录屏型微课不出现教师,仅仅显示电脑屏幕上的文字、图片、流媒体内容。录屏型微课比较适合语文阅读教学、数学分步演示等方法传授的教学。

3.动画型微课。动画型微课是利用flash动画技术和绘画艺术制作的微课,它最大的特征是趣味性和直观性。动画型微课有视频格式(mp4、mpeg、mwv、avi、mov等)和动画格式(swf、flash)两类,这一类型的微课主要运用于欣赏课、物理化学实验课、中学数学几何课等。

4.截取型微课。截取型微课内容主要来源于学校过去教研活动中录制的公开课、示范课的教学实录,主要是将较长的视频中的知识点或精彩部分剪辑为多个微型视频,并配上视频的相关信息(重点、难点、关键点),从而达到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的效果。这一类型的微课主要运用于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教学。

二、微课的运用

微课制作完成后,如何让它与教学有机融合,从而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呢?这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们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按照应用时间将“微课”应用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拓展等不同的时段,把握“微课”应用的有效时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课前“微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虽然是一门感性的学科,但也有它的知识性。对于一些介绍性知识,我们就可以在课前录制成微课。如诗词的诵读,如何读出节奏,如何读出韵味,在微课中就告诉学生吟诵的基本特点,平声长,仄声短,还可以播放名家的诵读,让学生反复聆听,不断模仿。再例如,语文教学中的复述有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复述课文的方法有很多,如画流程图法、图片引导法、动画配音法等。在微课中教师可以分系列逐一介绍,让学生跟着微课学方法,学生在家就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在课堂上就能更好地展示。

2.课中“微课”,突破教学难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强,所以课本中出现的重点、难点不好掌握。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来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向目标方向思考,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将知识消化的目的,真正地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

如《聪明的徐文长》这篇课文,让学生知道徐文长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处,激发学生勇于思考和创新的热情是这篇课文必须突破的难点。只有将难点解决了,学生才会认识到徐文长的聪明,也才能从实质上理解本文的中心意思。筆者在课堂上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获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将徐文长利用水的浮力提水桶过桥、利用水井的深度竿上取物的过程制作成微课,让画面动起来,可爱的卡通形象是小学生最喜爱的,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徐文长解决问题的办法巧妙。

课中微课的运用,让视听结合,声像并茂,新颖有趣,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

3.课后“微课”,拓展阅读积累。海量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最好办法,但现实中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效果不理想,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进行了“微课”导读拓展的尝试。

绘本是低年级孩子喜欢的课外读本,但孩子们一般只重视图片的欣赏,或者简单的故事情节,绘本有绘本的阅读方法,如何阅读出绘本的精髓,就需要老师的引导。通过“微课”视频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例如,如何运用预测的方法读整本书,我们就尝试利用这一方法指导学生阅读《狼王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掀起了一股阅读潮。

笔者还尝试利用网络收集了一些指导阅读的视频制作成微课,拓展学生课外阅读视野。“十点读书”“蒙曼读唐诗”“章鱼老师教作文”等丰富多彩的阅读视频微课,成为学生碎片化、自主化阅读的主要内容,满足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也为整本书的阅读打开了通道,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参考文献:

[1]  李本友,吕维智.微课的理论与制作技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2]  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  林雪涛,韩鹏.“技术-艺术”:微课制作的融合与突破[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12):136-138.

[5]  刘丽娜.让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闪光[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47-48.

[6]  兰海燕.巧借微课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J].中华少年,2017,(16):62.

[7]  李鸿.浅议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9,(2):135-136.

[8]  魏辉.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山海经,2015,(23).

责任编辑  胡江华

猜你喜欢
制作微课应用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应用瀑布模型的MOOC制作方法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