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地区共享发展水平评价与预测
——以安徽省为例

2019-07-05 01:33江三良
铜陵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共享性包容性检验

江三良 唐 纯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一、引言

共享式增长这一概念一经出现 (ADB,2008)[1],即得到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认可。①印度“十一五”计划(2007-2012)突出实施包容性增长战略;泰国、越南等亚洲国家在最近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也体现了共享式增长的思想。中国堪称是实现共享式增长的典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将“共享”纳入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包容性增长思想升华为对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化和具体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重点难点在“全面”这个层面上,这就意味着要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目前学术界对共享式增长的研究不断深入,相关的研究文献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共享式增长的定义和内涵。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对包容性增长的统一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共享式增长做了概括。国外学者如Ali和Son[2]从社会机会函数角度考察,认为共享式增长包括获得健康、教育机会等社会福利的获取,强调增长给所有社会成员带来就业及发展机会。Rauniyar和Kanbur[3]则强调共享式性增长是指“机会均等的增长”,并伴随不平等的下降,应该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和制度的范畴。这一定义与益贫式增长的相对定义相似,区别是益贫式增长更关注穷人的相对增长以及穷人和非穷人之间不平等的下降,而共享式增长关注的是更加一般性的不平等。国内学者如赵满华[4]从生产力发展角度论述共享发展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促进共享发展实现机制,邸玉娜[5]从包容性发展三个维度:机会平等、生产性就业、可持续发展为框架对包容性发展的内涵作出阐释,李雪娇和何爱平[6]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与发展中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结合,提出共享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葛笑如[7]论述了“包容性增长”的前提是经济发展,核心要义是机会平等,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成果共享,最终价值导向是社会公平正义。二是对共享式增长水平的测算。Ali和Son[2]使用类似于社会福利函数的社会机会函数来进行衡量,McKinley[8]根据亚洲开发银行对外援助目标而设置综合指标体系评价国家层次的共享性水平②,Suryanarayana[9]提出使用消费和收入水平排序以及消费收入弹性的方法来衡量经济的共享水平。国内学者徐盈之[10]等人引入绝对趋同和俱乐部趋同理论对中国省际包容性增长水平进行了空间趋同性检验,并对包容性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孙才志[11]等人采用社会函数方法对沿海11省市的财政、教育、医疗就业和生态机会指数和包容度进行测算,徐强、陶侃[12]则使用广义Bonferroni曲线和社会包容指数测算中国经济增长的包容度,并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包容水平因素。三是共享式增长机制政策研究。Higgins和Prowse[13]研究贸易和共享性增长之间的关系,论述分配渠道、企业渠道、政府渠道三个机制影响经济增长共享性。张勋和万广华[14]通过估算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实证表明农村基础设施总体上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对包容性增长发挥积极作用。蔡荣鑫[15]认为,在政策层面,通过高速、有效、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与发展机会;确保人们能够平等地获得机会,提倡公平参与;确保人们能得到最低限度的经济福利。李刚[16]指出“共享式增长”不仅仅是实现全员机会均等参与经济活动,最终消除贫困,他认为共享式增长是多元的,还应该包括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内容。

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对共享性的内涵和定义仍没有统一,对经济增长共享性的定量分析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但主要聚焦于国家层面,而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共享性研究的文献还比较少。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是以过度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缺乏可持续性,是一种非共享式的增长模型[17]。安徽省是中国改革的先行地区之一,其经济社会数据及其揭示的问题与规律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经历了近4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近15年来GDP年均增长率高达14.44%,人均GDP由5791元增长到39,091.81元,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区域问题比较突出,截止2016年底,安徽省单位GDP能耗为0.531吨标准煤/万元、单位产出污水排放量达12.75吨/万元;尚有120.2万人在国家规定的2,300元每人每年贫困线之下,精准脱贫的任务十分繁重;人均GDP最高与最低的地市间差距大到62,496元。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让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惠及更多的群众,如何让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十九大提出的“两阶段目标”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对安徽区域经济增长共享水平的评价与预测,可以为全国广大发展中区域乃至全国提供有意义的借鉴与启示。

二、安徽区域经济增长共享性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评价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12-2016年的安徽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本文以2012年为基年,其中缺失的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填充。

(二)指标体系构建

经济增长的共享性不仅体现在GDP的增长上,更多地应体现在对民权民生、社会和谐发展、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体现在城乡差距、弱势群体参与经济增长的权利和机会。倡导和推进共享发展,要求革除民众尤其是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和所面临的社会排斥,倡导和保证机会平等,保证所有社会成员能够平等地参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并平等地共享发展成果。经济增长是实现共享经济成果的基础和保障,只有保持高速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才能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摆脱贫困,缩小城乡差距。经济增长的结果应该是居民福利水平的改善,而居民社会福利主要体现在基本公共服务,它具有公共性、普惠性和社会公平等属性,全民均等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共享式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保证结果的公平和贫困人口受益,贫困人口所占比重和城乡发展差异能够直接反应社会成果是否共享。鉴于此本文从经济发展、生存权利、社会进步3个维度选取30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评价安徽区域发展共享水平,如表1所示。

部分指标说明:使用单位产出能耗、单位产出污水排放数和单位产出工业固体废弃物来反映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代价,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社会保障与就业份额采用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除以地方财政支出;贫困发生率采用郭苏文(2015)[18]的算法用社会救济对象总人数/总人口×100%来测算,其中社会救济对象包括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和农村五保供养人数,数据来源于《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恩格尔系数采用魏婕、任保平(2011)[19]的算法,采用(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进行测算;文盲率采用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每万人拥有的教育资源反映,计算公式是每万人拥有的教育资源等于各类学校数/总人口,其中各类学校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学、职业中学、普通小学、幼儿园学校。

表1 区域经济共享性增长指标及权重

2.评价步骤

步骤1: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各个指标的属性和所代表的含义各不相同,因此指标之间不能直接进行计算,需要根据指标的属性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由于数据中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并存,因此采取极值标注化处理,对于正向指标:

逆向指标:

步骤2: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

其中K=1/Ln(m),m为系统样本数

步骤3: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gi

步骤4:定义权数wj

步骤5:计算综合得分hi

(三)熵值法评价

1.评价方法选择

从共享增长的内涵出发,测算共享度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测算,而是覆盖多层次领域,在我国,经济增长共享度测算十分复杂,当前国内研究比较多的是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衡量,但计算复杂,对指标权重矢量的确定主观性较强,选取不同的隶度函数会造成较大差异结果。当指标集U较大,即指标集个数凡较大时,在权矢量和为1的条件约束下,相对隶属度权系数往往偏小,权矢量与模糊矩阵R不匹配,结果会出现超模糊现象,分辨率很差,无法区分谁的隶属度更高,甚至造成评判失败,应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能够深刻反映出指标信息熵值的效用价值,可以避免权重赋予时的主观性,数据结果比较客观,因而本文采用熵值法对安徽济共享度进行评价。

3.评价结果

利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安徽省2012~2016年经济发展共享程度和经济发展指数、生存权利指数和社会进步指数,如图1、图2所示。

图1 安徽省经济增长共享水平

由图1可见,2012~2016年五年里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共享程度稳中有升,呈不断走高形势,结合图2可以看出来,安徽省区域生存权利和社会进步两大方面发生较大幅度提高,经济发展指数相对较低,究其原因有:(1)自改革开放至今,安徽经济得到大幅度的增长,但近5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并且仍体现出粗放式增长特征,具体体现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单位产出能耗、电耗、工业固体废弃物等指标仍居高不下,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自“十二五”以来,安徽全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关乎老百姓贴身利益的一大批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商务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大提高了百姓在共建共享中的获得感。(3)拥有大量贫困人口的安徽省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实施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持续实施民生工程,贫困人口从679.1万人减少到120.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2.6%下降到2.2%[20],具体表现为区域生存权利指数大幅度提高。

图2 3个维度指数综合评价

三、安徽区域经济增长共享水平预测

(一)灰色理论GM模型

灰色模型(GM)是依据原始数据建立的微分方程所描述的动态模型,根据有限的灰色信息去预测系统的未来变化趋势和决策,具有所需建模样本少且预测精度高的特点,既可用于软科学,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方面,又可用于硬科学,如工业过程、工程的预测控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益,预测结果精度较高,可靠性较大。

(二)GM(1,1)建模步骤

步骤1:

收集原始数据x(0)

对x(0)作一次累加生成算子(1-AGO):

步骤2:

构造数据矩阵B和数据向量YN

其中紧邻均值

步骤3:

根据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a,u,则有

步骤4:

步骤5:

对X˜(1)(k+1)求导还原成预测模型X˜(0)(k+1),并进行误差检验,若检验结果可用,则可用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否则,需要建立残差模型进行修正。

(三)预测结果

以图1中2012~2016年安徽经济增长共享值作为原始数据,进行GM(1,1)建模

x(0)=(0.24,0.41,0.48,0.57,0.76)

累加处理 x(1)=(0.24,0.65,1.13,1.70,2.46)

均值生成 z(1)=(0.445,0.890,1.415,2.08)

数量矩阵 YN=(0.41,0.48,0.57,0.76)T

根据公式求得

代入响应方程,AGO还原序列

令 k=1,2,3,4,5,6,7,8 进行 GM 计算回代预测模型对安徽省经济增长共享度进行预测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

(四)模型精度检验

常用的GM(1,1)模型的检验分为三个方面:残差检验、后验差检验、小误差检验。残差检验是按点检验,检验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符性,后验差检验是残差分析统计特性的检验,小误差检验是系统普遍性检验[21-24],精度检验等级表如表2。

图3 安徽省经济增长共享指数评价与预测

表2 精度检验等级表

1.残差检验其中残差

相对误差

残差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模型精度检验表

2.后验差检验

首先计算原始序列x(0)(i)的方差S21,残差序列ε(i)的方差S22

小误差概率p=1。

结合表2可知,平均相对误差g(i)<0.01,后验差c<0.35,小误差p>0.95,且图3中GM计算生成数列与实验原始值数列曲线拟合较好,由此可知GM(1,1)预测模型是可行的。GM模型是基于灰色累加生成序列的方法上建立的,在预测结果上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适合短期内系统趋势关联度预测。由预测模型得出的预测值与实验值曲线很吻合,2017~2020年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共享程度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综合评价值年际增速为e0.2128。

四、总结与启示

本文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存权利3个维度为基础建立区域经济增长共享度评价体系,运用客观性较强的熵值法赋予指标权重,建立熵值综合评价模型。根据灰色系统原理,以熵值法求出的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原始实验数据,建立预测模型GM(1,1),同时通过模型精度检验论证模型的可行性。区域共享指数测算有利于改善原有的以GDP增长为最重要目标的区域发展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近几年来安徽省经济增长共享指数稳步提升,但可持续性的波动较大,经济发展指数增速较慢,已经成为安徽区域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最大约束,趋势走线拐点发生在2015年,社会进步指数和生存权利指数都有了显著进步,这极有可能与国家在2015年强调的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方略有关。

结合安徽省发展实际及启示,我们认为,对包括安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地区而言,未来几年的主要任务有:

1.处理好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关系。促进经济增长依然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同时,要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质量,要坚定不移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2.平衡好扶持弱势群体与保护创新创业者应得收益的关系。政府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方略,关注弱势群体利益,但不能损伤创新创业者应得的高收益。

3.注意城镇化加速发展中的区域关系调整。发展中地区也是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地区,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区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资源的合理流动,防止区域和城乡差距的扩大,防止区域间的不平等不合理竞争。

4.继续贯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高覆盖率和均等供给水平,加大教育、医疗及各类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居民公平获取公共服务、更充分更均衡实现收入增长的机会。

注释:

①共享式增长也称为包容性增长,共享式增长和包容性增长对应的英文都是inclusive growth,参见庄巨忠:《为什么中国需要提高增长的包容性》。

②该综合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和经济设施利用;降低极端贫困、一般贫困和不平等;人的能力方面;基本社会保障这四个维度。

猜你喜欢
共享性包容性检验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创造人文性的数学课堂生活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鸿合”软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
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