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研究

2019-07-05 14:06铁洪娜
山东青年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文化

铁洪娜

摘 要:本文分析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剖析地方高校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理论支持、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保护工作的开展与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业人才支持等方面的作用,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思考: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化建设,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融合,实现地方高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双赢。

关键词:地方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异常具有丰富性,而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的标志。它对于增进人们的认同感,展现历史感具有重要意义。地方高校与地方存在密切关系,而且拥有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地方高校要主动肩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责任,从而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不断激发人类创造力。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它体现出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文化想象力和文化意识等,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密码。一个民族要保持独立性和多样性,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这个民族文化主权的象征,也体现出民族的文化身份。

在现代文明快速发展时代背景下,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剧,文化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剧,同时也夹杂着不同文化的角力。一些文化在角力中成为主流文化、强势文化,与此同时,一些文化则面临着被边缘化、被削弱的危险,导致世界文化格局的重构,相同的经济模式、价值模式、文化模式,使不少民族丧失了独立性。不同民族的特質被削弱,不同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出现同化现象,导致文化记忆的丧失,人类文化的丰富性正遭受巨大的危机,一些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正走向消亡,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现状对于优化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危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定义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的人,一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负责人。受外在环境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人受外在思想影响,角逐于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存在淡化思想,一些人不屑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导致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后继无人,不少企业不愿意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开发中,从而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陷入传承和保护困境。

2、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不到位

目前,不少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不到位,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时代感,是老古董。在市场经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价值,而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认识不清,不了解哪些是属于物质文化遗产,哪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遗产混为一谈,概念认识不清,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3、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性人才欠缺

由于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专业性人才支持。加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专业理论作为支持,而且需要掌握相关的技能,这就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没有落到实处,不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和保护。此外,相关的法律建设也不健全,全社会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格局没有形成。

三、地方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多种力量参与,地方高校具有师资和科研优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1、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地方高校与地方存在紧密的关系,而且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加上地方高校拥有一大批理论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学生队伍,因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理论支持,能够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系统而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性。

2、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保护工作的开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一般的工作不同,它不像固定文化遗产具有具体的结构形式,只需要划拨一定自己保护资金就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深入开展调查工作,从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情况、生存空间和保护情况,需要专业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有些还需要专业的设备。地方高校具有自身的优势,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保护工作提供支持。

3、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业人才支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以物质的形态存在,而且需要相应的人才作为支持。地方高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它能够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利用师资优势、科研优势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专业人才支持,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得到有效的传承。

四、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地方高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共生关系,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地方高校要基于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肩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责任。

1、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化建设

地方高校要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根据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现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需求,积极推动地方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化建设,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师资队伍建设。

2、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程

地方高校要利用文化资源库为依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利用高校有形文化资产和无形文化资产,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程,以高校博物馆为阵地,使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知识普及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借助图书馆馆藏资源和经验、方法等,不断提升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意识、素养,提高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

3、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融合

地方高校要借助产学研一体化,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与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通过项目化研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融合的需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利用市场杠杆,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4、完善地方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机制

基于地方高校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高校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需要,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争取地方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大与文化产业的互动。要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需要,确定人才培养核心目标,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要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需求;进一步完善评价制度,发挥评价制度的导向性作用。

五、结语

总之,地方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地方高校要基于与地方的密切关系,主动肩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责任,并探索地方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措施,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开展系列化实践活动,积累经验,弘扬民族精神,实现地方高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刘宁.地方高校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研究[J].大众文艺,2014(09):90-92.

[2]胡芳,谢鼎新.地方高校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8):67-68.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文化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