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岛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2019-07-05 14:06赵萌
山东青年 2019年4期
关键词:外交政策

赵萌

摘 要:太平洋岛国指位于赤道附近及以南地区的国家,具有重要的地理战略位置。太平洋地区独立国家的增多,是该地区在联合国的地位也有所提高,实行的外交政策成为影响其他大国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岛国的国家基本情况和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基本历程,说明该地区参与和平行动的目的,以研究和平外交的未来发展趋势,寻求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太平洋岛国;和平行动;外交政策

引论

联合国和平行动内涵包括维和国际和平与安全、保护人权、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国际法五部分,其中,维持和平行动(Peacekeeping Operations,以下简称维和)是联合国履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职责的核心手段之一,是联合国的一大创举,已经发展成为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手段。从内容上说,维和行动是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使用非武力手段帮助冲突各方维持、恢复并最终实现和平的一种方式,是联合国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下为维护国际和平及地区安全而创立的一种特殊手段。专家小组回顾《联合国宪章》序言,认为通过“联合我们的力量”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动荡的局面。联合国和平行动可以而且确实对防止和解决冲突作出重要和有时是决定性的贡献,但不能也不应该要求它们应对所有威胁。[1]

本文主要从近十年太平洋岛国参与维和行动的维和人员的变化,分析岛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以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和平与安全。

一、太平洋岛国简况

(一)地理位置

太平洋岛国和地区是指位于赤道附近及赤道以南的国家和地区,大部分位于赤道以南的太平洋地区,又被称为南太平洋岛国,在地理上这些国家都属于大洋洲。这里岛屿众多,面积广大,被海洋包围,海岸线曲折,导致内陆与沿海交通不便;海产和旅游业资源丰富。同时,多数国家人口稀少、国土面积小且发散,增加了南太平洋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发展的脆弱性。该地区处于世界政治中心的边缘,长期以来,其天然偏僻的地理位置和孤悬海外的地理条件对整个大洋洲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

(二)发展简史:西方殖民与独立

太平洋岛屿历史悠久,公元前8000年,在新几内亚高地已有人居住。人们进入太平洋群岛后,最初在一些沿海岛屿定居,并从事一些贸易及采掘沿海资源的活动,如海边捕鱼等。直到16世纪,欧洲人通过地理大发现开始探索大洋洲;1768—1779年,航海家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三度出海前往太平洋地区,航程途中运用测径仪为新西兰与夏威夷之间的太平洋岛屿绘制大量地图,并为不少新发现的岛屿和事物命名;还有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岛国逐步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丰富的资源吸引来西方大国,太平洋岛国进入了殖民史。[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国家开始了民族独立运动。亚非国家殖民地的成功解放鼓舞了大洋洲各岛屿,各国的独立运动悄然展开。当前已经独立的国家有萨摩亚(Samoa)、斐济(Fiji)、汤加(Tonga)、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 )、基里巴斯(Kiribati)、库克群岛(Cook Island)、马绍尔群岛(Marshall Island)、密克罗尼西亚(Micronesia)、瑙鲁(Nauru)、帕劳(Palau)、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图瓦卢(Tuvalu)、瓦努阿图(Vanuatu)和纽埃(Niue)等 14 个国家,尚未独立的国家主要由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托管。

(三)全球安全治理

为确保岛国的经济发展,完善政治制度,在1985年8月6日“南太平洋论坛(Pacific Island Forum,2000年改为‘太平洋岛国论坛)”上,十三国首脑在库克群岛举行的拉罗汤加会议上签订了《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South Pacific Nuclear Free Zone Treaty)》。该条约不仅对防止核武器扩散、促进世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有效改善海洋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它的缔结反映了南太平洋各国维护本地区和平与安全、反对核军备竞赛与核战争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2002年发布的《太平洋岛屿区域海洋政策》(The Pacific Islands Regional Ocean Policy,PIROP)是进入新世纪后太平洋岛国论坛在推动区域海洋事务和机制建设上的第一个重大举措。

(四)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太平洋岛国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地区经济逐渐复苏。2017年,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国内生产总值达210.89亿美元,瓦努阿图、萨摩亚相对比较落后,分别为8.566亿和8.629亿美元,而图瓦卢只有0.397亿美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像汤加、帕劳、基里巴斯等波利尼西亚群岛和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区域的国家,由于交通通达状况差、游客接待能力弱,漁业开发能力不强等原因,经济发展较差,严重依赖外来投资和援助。2005年第36届太平洋岛国论坛首脑会议通过了旨在推进地区合作与一体化的“太平洋计划”,把这一地区的伙伴关系带入一个新时代。2014年太平洋岛国论坛的16个初始成员国一致通过了关于新太平洋地区主义框架的议案,加强了该区域的政治决策,并为海洋政策的实施产生巨大影响。

二、太平洋岛国参与情况

(一)最早参与国家及背景

联合国维和行动为人权的保护和促进做出贡献,授予人们维护并主张其人权的权利;促使政府及其他国家机构履行其人权义务并维护法治制度。太平洋岛国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基础上也会参与联合国和平行动,派遣警察、军用等维和人员。

斐济是岛国中最早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国家。1978年3月,为监督以色列撤军、恢复黎巴嫩南部地区和平与安全,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UNIFIL)成立。同年5月,斐济派出726名士兵加入该部队参与行动并在过程中付出大量伤亡代价。之后斐济先后派遣士兵和警察参与中东、科索沃、东帝汶、巴新、伊拉克、苏丹等维和任务。

(二)最近十年来的分段总结

下表是关于太平洋各岛国在2008—2017十年间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人数的统计表。从表中可看出斐济是岛国中参与维和行动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国家,在十年间积极参加联合国行动。

(三)主要参与的任务区

今天,越来越多的任务在没有政治协定的偏远和严峻的环境中运作,联合国的努力已经动摇,部分区域仍有持续的敌对行动。太平洋岛国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参与到联合国和平行动。[3]

太平洋岛国已参与完成的维和行动包括联合国苏丹特派团(苏丹)、东帝汶综合特派团(东帝汶);目前正在参与的维和行动有联合国阿富汗特派团(阿富汗)、非盟/联合国达尔富尔混合行动(苏丹)、联合国脱离接触观察员部队(戈兰)、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黎巴嫩)、联合国南苏丹共和国特派团(南苏丹)、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中东)、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利比里亚)。

在以上维和行动中,岛国履行成員国责任,为各国提供安全和政治与建设和平方面的支助,以帮助克服困难,尽早从冲突转向和平。从地理位置上看,岛国参与的维和行动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中东地区,与岛国位置相近,有利于岛国了解冲突形势发展,及时应对并阻碍冲突向其他地区蔓延扩散。

(四)参加人员特点

联合国和平行动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1948年,一个年轻的联合国以创新的方式在巴勒斯坦部署了第一次维和行动。70年后,联合国的和平行动,包括预防性外交斡旋(Preventive Diplomacy and Mediation)、维持和平(Peacekeeping)、建设和平(Peacebuilding)、反恐(Countering Terrorism)与裁军(Disarmament)等复合型任务成为本组织改善世界各地人民生活的努力的核心部分。超过12.8万名妇女和男子在蓝色旗帜下执行了近40项任务,跨越四大洲,努力预防冲突、帮助调节和平进程、保护平民和维持脆弱的和平进程。事实证明,联合国的和平行动为成功地解决冲突和减少冲突做出了重大贡献。联合国成员国每年都会派遣军事人员参加维和行动,近十年内太平洋岛国在维和行动中提供的人员主要有军人和警察,其中,斐济每年向联合国派遣的人主要集中于特遣队,负责监督有争议的边界;监督和观察冲突后地区的和平进程;保障冲突区的安全;保护平民;通过培训和支助对国内军事人员提供协助;协助前战斗员执行他们可能已经签署的和平协定等。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所罗门群岛和瓦努阿图派遣的维和人员人数较少,零散分布在特派专家、警察和参谋几类中。

联合国任务区越来越以建设和平为导向,民事人员的角色逐渐成为维和行动的中心,他们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广泛,并逐渐从原来的边缘支助性角色转为当代维和特派团的核心,因此民事人员的数量在太平洋岛国接下来的派遣中可能会有所增加。[4]

三、参与和平行动的目的

(一)履行联合国成员国责任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二条部分规定:“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俾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太平洋岛国参与和平行动正是履行联合国成员国责任,秉承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宗旨的表现。

根据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的第2382(2017)号决议,表示注意到2016年11月秘书长关于联合国警务工作的报告及其中提出的联合国警察部门随时准备有效应对21世纪挑战的愿景,强调指出各国对预防和解决冲突及保护平民负有首要责任,联合国维和警务和特别政治任务一旦获得授权,就可在整个冲突周期作出重要贡献。另外,维和行动部关于每个任务区的授权中有要求,维和部队应支持地区政府履行预防、缓解和消除冲突和保护平民的责任。

(二)扩大自己的国际知名度

《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应一秉善意,履行其依本宪章所担负之义务,以保证全体会员国由加入本组织而发生之权益。”因此,各成员国在履行义务的同时,应合理享有成员国权利,通过和平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以扩大自己的国际知名度,提高本国国际地位。以印度为例:在维和领域,印度算得上是一个“大国”,出兵人数高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印度维和人员遍及联合国所有的15个任务区,岗位包括副司令、处长、参谋军官、军事观察员,还有防暴警察和步兵、警卫和工兵等分队。通过维和行动,印度以维和经费丰富了本国部队力量,加强了军事力量布局,并在各任务区享有盛誉,打响国际知名度。

(三)解决国内的就业岗位

太平洋地区国家由于国土面积较小且分散,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交通通达率低,经济发展的条件很差,导致就业岗位单一,就业水平低,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参加和平行动,向联合国任务区派遣兵力成为太平洋岛国解决就业问题、获取外汇收入、充实国防开支以及开展其他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来源。

(四)取得地区大国的支持

在未来建立和平行动过程中,联合国及欧盟等各组织似乎越来越需要合作。国际社会也支持国家参与维持和平行动,其中一些国家通过维和行动取得了成功,如塞拉利昂和东帝汶等国。建设和平委员会和建设和平基金也会为促使各国参与和平行动提供更好的支持。这些事实与制定的机制表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在雄厚的有力支持下,吸引更多参与者。[5]

联合国维和行动主要是由西方大国主导的,太平洋岛国通过参与维和行动,支持大国国际工作,可以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斐济是岛国中参与维和行动最多的国家,是美军在太平洋主要补给点之一,重视与美国的关系并积极推动美、南太联合商务委员会开展活动;美国向斐济提供经济市场援助,扩大了斐济的市场准入,加大了地区竞争力。

四、和平外交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逐渐扩大参与广度和力度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数量和规模大大增加。截止2018年4月31日,参加15个维和行动的总人数为104043人;在维和行动中提供军事人员和警察人员的国家数目为124个。参与维和行动的人员更加多元化,包括军警人员(特遣队、特派专家、警察和参谋)、文职人员和联合国志愿人员。同时,其任务除继续承担传统的监督停火等职责外,急剧扩展至包括组织和监督选举、维护法律秩序、安置难民、为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创造安全环境、解除各派武清除地雷、重建家园等。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行动的设计符合和平进程和冲突管理的特殊性,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国家的发展计划。人们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决定了各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会继續保持发展趋势,联合国成员国对维和行动的支持力度将持续扩大。

(二)与地区海洋治理结伴同行

在当今社会全球化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太平洋岛国和平外交政策若想继续扩大发展,必须面对日益严峻的海洋问题。欧盟在全球海洋治理理论中处于引领地位,2016年欧盟委员会通过了《全球海洋治理联合声明》,包括完善全球海洋治理架构;减轻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压力, 发展可持续的蓝色经济;加强国际海洋研究和数据搜集能力三方面。此外,为恢复被破坏的海洋生态环境,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实行区域海洋污染联防联治;实行区域海洋污染联防联治;依托海洋高科技,实现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6]

太平洋岛国实力弱小,需要依靠太平洋岛国论坛、太平洋共同体(the Pacific Community)等区域组织弥补自身海洋治理的脆弱性,也可以与其它国家建立合作:2017年6月,斐济与瑞典政府共同承办了联合国高级别会议,支持实施关于海洋问题的第14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投资海洋外交,巩固太平洋战略。利用一些国际组织或国家在海洋治理方面的优势,太平洋地区积极与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合作,效仿日本海洋治理理论,构建全球海洋治理伙伴关系,促进人与海洋的和谐共处,实现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三)对域外大国的依存度增加

现在的太平洋岛国的发展由于种族差异、政治经济差异等还存在着很多冲突和矛盾:国家发展脆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问题、无核区建设……。为解决以上问题,形成区域的良好治理,实现有效的区域和平建设,岛国必须加强国家治理,紧密与域外大国的联系。

太平洋岛国作为非加太地区(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成员,享有欧盟的财政援助,并保证与欧盟市场的交易,稳定出口产品收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迫切关注岛国面临的挑战,在2014年发布了一份题为《太平洋的人类发展状况:一份关于贫困和排斥问题的报告》,为其发展提出明确建议。除这些国际组织外,美国、日本、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也不容小觑。太平洋岛国发展和平外交政策,需要继续保持与国际组织的联系,加强与域外大国的依存,提高本国军事化管理,完善部队培训体系。

结语

许多国家和区域已经发展了处理冲突的能力,在许多情况下,国家行动者与包括联合国国家工作队在内的国际发展伙伴合作,共同制定包容性的国家发展计划。近年来,区域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加强了调解能力和预防能力,各国在促进和分享支持他国谈判和调解的良好做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南太平洋地区在国际中的战略地位日趋重要,岛国的发展日益凸显,其在联合国中扮演的角色趋于多样化,参与维和行动成为其扩大政治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途径。雄心勃勃的任务、艰难的政治和行动环境、棘手的冲突和高度的期望是当代联合国行动的令人生畏的障碍。太平洋岛国的和平外交政策虽然还存在着诸多矛盾,但不应忽视的是迄今为止岛国为维和行动做出的贡献。进一步发展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岛国提高国际地区,保持本国经济增长,维护地区和平安全建设。

[参考文献]

[1]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和平行动高级独立小组关于团结我们的力量促进和平的报告:政治、伙伴关系和人民(S/2015/446),20.

[2]雷芳,张志兵.南太平洋岛国现代化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20):157—159.

[3]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和平行动高级独立小组关于团结我们的力量促进和平的报告:政治、伙伴关系和人民(S/2015/446),21.

[4]Cedric de Coning,Civilian Peacekeeping Capacity: Mobilizing Partners to Match Supply and Demand,International Peacekeeping,Volume 18,2011.

[5]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和平行动高级独立小组关于团结我们的力量促进和平的报告:政治、伙伴关系和人民(S/2015/446),48.

[6]杨振姣,王斌.欧盟:统筹规划建章立制形成合力持续治理,中国海洋报,2017,8(8).

猜你喜欢
外交政策
英国“脱欧”后的外交政策:失去欧盟后的英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吗?
乔·拜登力图在外交政策讲话中向世界表明美国回来了
浅析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微变化
俄罗斯外交文化因素动因分析
浅论美国外交政策中孤立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永续性
论西汉王朝对闽越外交政策的演变
践行新保守主义的美国新智库:外交政策创议
美国《外交政策》:美国错判中国的强大
涉台外交政策演变过程及其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1949—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