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高级中学大课间活动有效管理的研究

2019-07-05 15:03黄雁冰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研究

黄雁冰

摘  要:本研究结合梧州高级中学大课间活动的实际情况,采用他组织和自组织相结合的管理理论,在组织结构上强调管理重心下移,在原有的线性垂直职能式的组织结构中,加入一条以团队为核心的扁平式组织结构,垂直职能式和扁平式组织结构相结合的管理结构由上至下统筹、组织、监管、实施,形成统筹管理,每一层级有相应的职能。

关键词:梧州高级中学  大课间活动有效管理  自组织管理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3(b)-0125-02

梧州高级中学大课间活动的原有管理形式,以校长、书记负责统筹监控,各年级由三位副校长,分别牵头组成年级管理小组,主管年级活动,政教和团委协管,班主任跟班监管,体育老师组织实施,负责集合整队,组织开展活动及安全疏散。形成了垂直职能式的组织结构为“他组织”管理为主的管理形式。

1  理论概念解析

1.1 “他組织”管理理论

1911年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科学管理理论,是最具代表性的“他组织”管理理论。他将机器的一些特征应用到组织结构和管理中,如通过任务的划分,使其变得简单而规范,成为单一的机械性工作;把作业过程中,最优的操作方式方法标准化后予以推行;通过制定明确的任务目标,而提高工作效率;以“经济人”人性假设为基础制定各种管理措施等。

在这种机械化、标准化、目标化的管理体制下,确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却剥夺了工作者的自主权,他们没有了思想,只会听从组织者指挥,成为机器一样按部就班,机械化的高速运行着。

1.2 自组织管理理论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自组织理论是以耗散结构论、协同学为主的系列学科总成,包含丰富的系统理论,整体论、演化论思想,清楚地揭示了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复杂系统秩序和活力由来的机理[1]。

自组织理论将组织看作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自我组织的系统。以尊重人的需要和满足为基础,对组织的结构、机制进行设计,使人们自觉自愿地改进工作,主动协同工作,形成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自组织局面,并朝着组织资源最大化利用方向发展[2]。

2  构建他组织和自组织相结合的大课间活动管理模式

2.1 大课间活动自组织管理的生成

2.1.1 大课间活动系统的开放性

大课间活动系统中的开放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开放性,即组织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简单的从外在气候环境来说,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不可能一成不变,在组织管理上会根据天气冷暖调整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夏天会把大课间活动安排在7:00左右,这时天气没那么炎热,冬天则把大课间活动安排在9:00左右,让太阳出来后再进行运动。而活动内容上,夏天热,体能容易消耗可以安排运动强度小的运动,冬天冷,体能消耗相对小,可以安排运动强度大的运动。二是组织内,班级与班级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都存在交流与沟通。而这种交流和沟通,会促使双方进行自控和自调,以达到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目的。

2.1.2 远离平衡态是大课间活动自组织管理系统生成的必要条件

在“他组织”管理理念中,平衡和稳定是追求高效过程中所必备的,这使得所有人都按部就班,被管理者和参与者没有了自主权和创新性,而原有的大课间活动正因为管理者期待稳定,追求平衡,使得整个活动缺乏活力、效率,变得一片“死寂”。而也正因为大课间活动在慢慢的远离平衡态,才促使管理者对此刻的大课间管理产生反思,而想方设法的进行改变。

2.1.3 重视大课间活动中的非线性作用

线性关系是“他组织”管理理论的特征,其将组织看成是一个线性的叠加系统,管理者掌控整条线,而也正是因为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导致被管理者和参与者做出不按线性发展的非线性行为,当这种行为出现时,被管理者和参与者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惰性,不愿按部就班参加大课间活动。而此时,对于依然做的比较好的班集体进行表扬和肯定,你会发现他们会做得更好,而对于没做好的班集体,即使不给予批评,只要给予做得好的班级表扬甚至奖励,相当于给做不好的进行惩罚,并给他们树立了标榜,促使他们自我反思、自我修正。这正是非线性相互作用的魅力。

2.1.4 重视涨落的积极意义

在自组织管理理论中,干扰与涨落存在积极的意义,其认为存在波动才会形成新的有序,达到另一个质的飞跃。在大课间活动中,存在着涨落。例如:对于长期处在 “他组织”管理中的大课间活动而言,此刻自组织管理参与进来,那么这种出现,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干扰和涨落。此外,在活动中,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下,个人或集体的创新性工作方法,可能被放大,使大课间活动的发展越上了新的台阶,发生了质变。如何重视涨落的积极意义?应该是当涨落出现时,要积极应对,学会把握时机,因势利导,这样才能在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中产生质变。

2.2 他组织和自组织相结合在大课间管理中的应用

在大课间管理中要应用上他组织和自组织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必须要找到他们间的契合点,才能使两者相结合,使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成为一个有效的自组织和他组织相结合的系统。自组织和他组织之间的共同特征是宏观有序化,根本差别在于他组织中的成员是被动接受,而自组织中成员是主动接受[3]。这就要求,把控两个层面的管理,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总体指导和积极有效的干预,在微观层面上充分放权,让各子管理系统有充分的自由度,形成自组织运作模式。

3  梧州高级中学大课间活动有效管理的模式

3.1 管理理论及结构

采用他组织和自组织相结合的管理理论 ,做到运用他组织管理把控大局,制定总计划总目标,让各层级在自组织管理过程中根据大目标,进行自组织过程中的方向把控和行为决策。在组织结构上强调管理重心下移,在原有的线性垂直职能式的组织结构中,加入一条以团队为核心的扁平式组织结构,如图1。使整个组织系统处于非线性,而远离平衡态,以形成有利的涨落,并倡导团队式的组织形式,充分放权。最终形成三个团队,第一个由年级管理组和体育教研组组成的年级体育工作组,第二个由校团委和学生会学生组成的学生体育工作组,第三个由班主任和班委组成的班级体育工作组。三个团队管理组根据上层管理的目标,自行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实行不同的管理手段。

3.2 大课间活动管理方式

在大课间活动中,构建了垂直职能式和扁平式组织结构相结合的管理结构。在垂直职能式管理的这条直线中,首先由上至下統筹—组织—监管—实施,形成统筹管理,每一层级有相应的职能。第一层级让学校建立由校长牵头的校级管理组与体育教研组,一同制定大课间活动计划和内容,形成统筹管理;第二层级年级体育工作组,其根据第一层级制定的计划和内容,设立本年级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目标,并依据目标制定活动评价方式;第三层级学生体育工作组,主要放权给学生,依据年级体育工作组制定的活动评价方式,建立监督管理的目标和方式,并由校团委组织指导学生会学生,参与到大课间活动管理中,让学生自行进行大课间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第四层级是班级体育工作组,由班主任引导班委组建,制定本班的大课间活动细则,让活动具有更现实的操作性,而得以实施。其次由下至上,形成系统反馈。在第四层级中通过班级自评,班委将现实情况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反映给班主任,由班主任或班委向监管和组织层级进行反馈;第三层级通过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形成数据式的检查评价结果,反馈给第二层级,并获得第二层级同意,向全校公布评价结果;第二层级通过年级大会班主任会议把活动整体情进行总结,通过行政会议把活动情况及时有效的反馈给校级管理组,并利用体育课进行体育意识的深化教育和大课间活动不良行为的整改。

在扁平式管理的团队中,同一层级之间形成协同与竞争。在不同的年级体育工作组间设立奖惩制度,如同样是大课间集体做早操,同学们自管变差老爱迟到,那么随机进行两到三天抽检,做好迟到人数的年级登记,比如高二年级迟到人数最多,高一年级迟到人数最少,那么高二年级就要求在新的一周里比高一年级提前10min集合 ,这种看似惩罚的方式却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而且这样的惩罚不需要时时进行,只是利用涨落,形成有利的干预。

在不同班级体育工作组间,建立竞争模式。如在每年11月将进行校运动会,那么在11月之前的大课间活动,年级体育工作组不统一组织大家进行活动,而是让班级自行组织,统一练习校运会的集体项目,体育老师在体育课程中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最终通过校运会的比赛,达到检查各班大课间活动的效果,让各班之间形成良好的积极的竞争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存健,赵先卿,李国,等.学校体育管理的自组织观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79-82.

[2] 皮武.自组织理论对高校管理的意义[J].教育评论,2005(5):45-47.

[3] 李晓强,段旭光.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理论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3):48-50.

[4] 姚焕桃.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管理特征与内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20(6):108-112.

[5] 张进清.论学校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以自组织理论为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7):8-10.

[6] 张庆新.学校体育管理的实效性[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5(3):65-68.

[7] 杨琬.组织理论视角下的高等体育教育管理发展历程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3):109-113.

猜你喜欢
研究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示”部字研究
“示”部字研究
公司研究
与圆相关的两类直线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