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满意度的几个建议

2019-07-05 11:45邓彩霞
党的生活·青海 2019年6期
关键词:贫困户满意度精准

邓彩霞

群众满意度是精准扶贫成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对扶贫效果满意是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最高评价。当前,贫困山区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满意程度如何?是什么原因造成精准扶贫过程中群众的不满意?未来应该如何进一步提升扶貧满意度?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青海东部贫困山区精准扶贫情况的调研”的实地调研。青海省东部贫困山区已经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群众的总体满意度,尤其是对政策的满意度非常高,但同时,也还有一部分村民对扶贫政策及其落实持有保守或不满意态度,期望政策力度更大、精准度更高、政策实施效果更好。这些“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需高度重视。

一、青海东部贫困山区精准扶贫中存在“五忧”

1.对农户“我得到的比别人少”心理不平衡之忧

村民的满意度大致分为两种:即贫困户非常满意,非贫困户不甚满意。一方面,贫困户认为政府在扶贫工作上非常重视,政策不仅仅带来了经济上的实惠,也带来了就业、受教育、产业扶持等其他机会,相比精准脱贫措施实施以前物质生活变化较大;另一方面,非贫困户反映,他们没有享受到精准扶贫政策的福利,生活几乎无变化,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差距较大,从而诱发不平衡心理。之所以不平衡其根源在于扶贫利益的失衡。其一,贫困户和非贫困户比较产生心理失衡。一方面,由于扶贫宣传工作不全面,造成非贫困户的政策知晓率低、满意度低。另一方面,随着精准扶贫的实施,扶贫工作所带来的利益量增加,引发不满和嫉妒,如果辛勤劳动的收获无法超越贫困户的扶贫帮扶所得,那么勤奋劳动就变得也不那么值钱了,导致村庄村民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恶化,部分非贫困群众产生“扶贫是在扶懒”不公平的想法。其二,贫困户之间的比较产生心理落差。结对帮扶中存在着因扶贫者能力差异致使被帮扶者能够获得的帮助显著不同,从而导致获得帮扶较少的贫困户产生心理落差,从而对结对帮扶工作心生不满,质疑扶贫工作的公平性,引发被帮扶者对扶贫工作的不满。

2.对贫困户“我感觉我还没有脱贫”的不愿脱贫现象之忧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入户政策越来越多,扶贫重心下沉,出现贫困户对政策扶持的期冀越来越大,“等、靠、要”思想普遍,加之脱贫的时间紧、任务重,很多项目必须卡着时间点来推进,干部比农户急。面对扶贫工作过程中巨大的利益,大家都争着当贫困户,但是面临贫困退出的时候,贫困户则是争着向后退缩,贫困户都在讲自己的困难和问题,少有人愿意在脱离贫困线后主动退出,致使脱贫签字就变成了贫困户与扶贫干部讨价还价的筹码。

3.对扶贫工作“我是否真的脱贫”的有效性之忧

项目扶贫是扶贫的重要途径。然而,项目扶贫的效益却不佳。为了防止农户把产业资金用于生活消费,政府采取送幼崽、幼苗的方式,却出现越养越少,甚至把幼崽、幼苗直接拿到市场上变现的现象,依然无法走出贫困的泥淖,政府理想的滚动发展设想总是落空。另外,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薄、环境差,难以引进好的项目,即便有企业愿意落地,也主要冲着补贴和土地等优惠政策而来,很难实现企业带动农户、帮助农户增收的政策目标。让人不得不深思这种“造血式”扶贫的有效性问题。

4.对扶贫目标仅为“增加可支配收入”之忧

以收入水平作为识别贫困指标简单具体,对提高扶贫针对性无疑是有价值的,但仅以收入作为脱贫的唯一标准就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容易诱导人们无休止地追逐物质性收入,误以为钱越多就越幸福,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攀比竞赛成为主导,群众不以贫困为耻,反以贫困为荣的现象并不鲜见。二是农民生活质量不高。以最大程度的“脱贫致富”作为扶贫目标是对原有农民“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的一种否定,致使有些农户的生活确实达到了富裕的经济收入标准,但总体质量却下降了。我们必须思考扶贫目标仅为硬性的“增加可支配收入”是否最科学合理,是否会造成扶贫政策在解决一类问题的同时又会引起其他的农村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老人问题、空壳村问题等)。

5.对扶贫干部“我比贫困户还急”工作压力重之忧

调查发现,扶贫干部工作压力过大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一是扶贫工作中表格满天飞,文牍主义严重。扶贫干部每天的工作中填写各类表格、花名册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外,对基层扶贫的督促使扶贫工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迎接检查,但是检查的结果与反馈意见则是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表格和材料以及各级各类检查使得扶贫干部处于高压状态。二是扶贫工作的政治性成了基层扶贫干部的另一条高压线。当前,扶贫工作是一项政治工作和任务,各级党政干部均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在国家2020年要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的要求下,对扶贫工作的速度追求超过了质量追求的现象在所难免。

二、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和脱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作为政策承受者的群众对政策实施效果满意与否是考核政府政策实施效果如何的直接主体。为提升我省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1.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和完善扶贫政策

(1)躬身自省,规避政策设计中的缺陷。建议各部门都要对本部门所负责的政策资金和项目进行自查,高高在上、不符合实际的这项措施就必须调整标准、优化结构。(2)细化政策,增强扶贫政策适用性。如打破程式化的贫困识别标准,进一步细化具体标准,使其更加体现政策的公平性,从而增强可操作性。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科学划分贫困户形态,对贫困户进行明晰地分组归类,建立互联互通的贫困户交流平台,以便于有相同想法和意愿的贫困户可以联合起来,实现一个扶贫项目多人参与,从而避免造成资金和资源的重复浪费,真正做到精准发力。(3)完善制度,建立动态贫困数据监测机制。推进地方其他数据系统,如低保、人口信息、公安系统等的衔接和兼容,建立起动态的贫困数据监测机制,准确追踪到贫困人口的退出和再入,及时掌握其脱贫前后所遇到的新问题和情况,拿出解决方案,避免因为非主观因素所造成的返贫。

2.因势利导,倡导参与式的精准扶贫模式

(1)加大参与力度,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实践证明,扶贫工作需要贫困群体的真正參与和介入,而不只是政府部门的一厢情愿,要寻求扶贫主导者和扶贫主体需求的契合点,如在扶贫攻坚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让群众参与、知晓,对扶贫资金的使用、项目资金的管理等要上栏公示,做到公开透明,特别是规划制定、质量监督、工程验收等都要群众参与,从而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扶贫模式。通过政府把外界的支持和农民的行动结合起来,以克服单纯政府供给使农民产生依赖的弊端,让农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成长,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发展”的转变。

(2)树立以需求为导向精准扶贫策略,增强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性。有的农户需要的是机会和优惠政策,而有些则是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帮扶。有些项目之所以是失败的,是因为它只是一种暂时的、孤立的需求,难以与生产生活形成稳定的链式关系,极容易导致项目失败。因此,根据贫困户脱贫需求的差异,分别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灵活使用扶贫资金,避免扶贫政策盲目地以偏概全,以更好地体现精准扶贫惠民政策的有效性。

3.追根溯源,形成内源式可持续增收扶贫机制

“内源扶贫”被认为是扶贫工程的升华版,其要求扶贫工作要构建基于内生资源的可持续扶贫发展机制。(1)挖掘农村独特的内在优势,形成内生发展的动力,打破农村扶贫“路径依赖”,实现政策与资源有效耦合的最佳路径。青海东部贫困山区扶贫发展战略应该在进一步加强区域发展援助的基础上,逐步改变外来生产性投资的资源配置格局,从乡村本身价值出发,在农民需求和偏好的基础上扎根于乡村自身的资源,在不脱离原有乡村资源基础上充分利用乡村固有资源,激发乡村内部活力,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思路转移到全面改革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上来,构建内源性的发展成长机制。

(2)解决扶贫先扶志的精神贫困问题。“内源式”扶贫的另一层解读就是需要注重扶贫过程中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培育。当前,脱贫进入决胜期,随着中央各项扶贫政策及扶贫资金的落实,贫困户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物质上的贫困问题正在逐步解决,精神贫困问题尚有待解决,因此,需要加大宣传自主脱贫先进村、典型农户,营造“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自主脱贫最光荣”等社会氛围的基础上,授贫困户以渔,转“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助力摆脱精神贫困。

4.以人为本,提升精准扶贫目标层次

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扶贫的目标要尽快从增加可支配收入转向追求以幸福为特征的生活质量,突破见物不见人的思维定式:即不再把收入水平高低作为幸福与否的唯一指标,而是把扶贫注意力从物质层面转移到生活层面。从注重农民增收,到帮助农民改善生活条件,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不能单纯为了增收而增收,陷入相对贫困心态,影响生活品质。建议引进幸福指数作为扶贫指标,幸福指数作为生活满意度基础上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并不单纯地由收入水平决定。扶贫工作把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作为工作目标,可以克服单纯追求增收的弊端,使摆脱经济贫困的村民精神充实、生活快乐,这对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一致。因此,建立有“温度”的乡村社区,应该成为未来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5.激励引导,进一步支持扶贫干部助推扶贫工作

当前,在从上到下针对扶贫领域及扶贫干部趋严趋紧的管理态势下,各级部门均制定了针对扶贫干部的考核问责办法,对履职尽责不到位的扶贫干部启动问责理所应当,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扶贫干部的监督问责也已成为常态。“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今年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提出要“满怀热情关心关爱干部。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因此,在当前扶贫干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支持扶贫工作,加强正向激励关怀,以具体的举措关心关爱扶贫干部,如考虑提高在基层工作难、苦、累的基层干部的补助水平,形成一种重视的氛围,坚决树立“脱贫攻坚主战场,就是检验、发现优秀干部的第一线”的理念,使其有“干好有发展”的预期,激发扶贫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作者单位:省委党校)

猜你喜欢
贫困户满意度精准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