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019-07-08 03:21刘青莲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情感

刘青莲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受到诸多外部文化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得到人们日渐广泛的重视,高中语文教学自然应该承担渗透传统文化的責任。

一、注重文本细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广大教师要有效利用语文教材,这是因为教材收录着众多包含传统文化内容的课文。因此,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师应当对教材课文的内涵进行深层次挖掘,并在课堂教学中展示教材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然后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例如,《师说》这篇课文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的良好品德有效呈现了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由文章的写作意图和背景着手,让学生有效掌握文中的各类观点,切实理解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切实体会作者的苦心,让学生养成尊师重道的优良品质。

二、构建人文氛围

高中语文课程并非简单的知识点讲解,它还是学生情感与价值观学习的重要渠道。因此,为了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教师除了做好知识点教授之外,还应借助于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来达到育人目的。基于此目的,为了能够使传统文化在高中教学中得到良好的渗透,笔者建议广大教师要在充分掌握教材的情况下,给学生构建起一个有效的人文教育氛围,通过有效的熏陶使得他们能够接受到传统文化。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熟悉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知识与传统文化的关联点,然后在备课时将其设计进去,而后开展课堂教学。其次,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和传统文化存在着联系,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课文。譬如在教授朱自清《荷塘月色》前,根据我多年的经验,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文章中作者提出的荷花意象理解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利用一些描述荷花的古诗词或是文学作品,如《爱莲说》《荷花》等来对荷花的意象进行解析,之后教师再引导他们去理解朱自清《荷塘月色》文章所表达的内涵。

三、了解创作背景

每个优秀的文学作品均含有极为丰富的情感因素,通常这都和作者的生活经历以及生命历程密不可分。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就要重视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命历程进行介绍,这样有利于学生切实领悟作品的情感。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创作此作品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境遇,是哀愁、惆怅亦或是孤独。如此一来,学生才能了解作品所蕴含的真情实感,加深对作品的感悟,理解传统文化。如学习李清照的作品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梳理李清照的情感变化,并且了解她创作每一首作品时处于什么时期以及遭受到了怎样的境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其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又比如《离骚》这首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该诗作者屈原先对自己的身世与遭遇进行叙述,而后述志。具体来说,《离骚》上半部分的主旨在于讲述屈原对于楚国人民生活与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并强调即使自己遭受灾厄也不会放弃理想,要借助政治改革来促进国家昌盛与人民安居乐业;后半部分则通过描述神游天上、理想追求以及失败后欲以身殉国来进一步体现热爱人民与国家的思想。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该诗歌,教师可以将备课阶段搜集到的关于屈原在创作前后在楚国从受到信任变成因上官大夫谗言而被流放的影视作品或是历史解答等素材在课堂上播放给他们观看。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屈原创作《离骚》的背景,使他们能够准确理解《离骚》这首诗的主旨。

四、完善教学方式

就目前看来,中学语文教学都是利用古典文学作品来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因此,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情景的方法渗透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庄子的《逍遥游》时,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来将作品中描述的有关情景具象化,还可将一些气势恢宏的音乐穿插其中,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实际描述的宏伟景象,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有效发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庄子传记类型的影视作品片段,这样能够将作者的豁达与率真的情感有效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庄子的精神与道家思想,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心胸更加开阔,这对学生豁达人生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需求与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渗透传统文化,有效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本文为山东省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类型化训练的高中理性思维写作课程研究”的成果,课题批准号:2017ZJG121)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材情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教材精读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