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实践重实效研思探究促发展

2019-07-08 03:57王春贤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圆柱体圆柱表面积

王春贤

教学内容: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体的表面积”例2。

教学目标:

1.围绕“算圆柱表面积、做圆柱”实践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讨论交流,尝试发现解决有关“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问题。

2.通过自主式、合作式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探索体验圆柱表面积等有关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圆柱侧面与底面的联系 。

教学过程:

活动一:动手测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师:(播放课件。)你们认识小狐狸的玩具吗?

生:圆柱体。

师:如果用铁皮做这个茶叶筒,需要多少铁皮?需要知道哪些数据?为什么?分析一下测量哪些数据更好。

引导学生:求铁皮就是求圆柱的表面积。

生1: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底面积。侧面积可以用c和h求出。

生2:通过r和h求出。

生3:也可以通过d和h求出。

师:真不错。现在大家对比一下,测量其中哪一组量更好?

师:为什么半径不好测量?

生:因为底面圆心不好确定。

师:那么在计算底面积时,周长和直径谁更方便?

生:测量d和h更方便。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并计算你身边圆柱体的表面积。

(在临近1分钟结束时,在屏幕上出现倒计时。)

师:时间到,请同学们按组汇报。汇报时说明你们测量的是哪些数据,如何测量的,最后结果是多少。组内同学可以补充。

组1:我们测量的直径是6厘米,半径是3厘米……

师:说一下你们怎样测量的直径。其他组同学看看他们的方法对不对。

生:我们用格尺和三角板测量的。以直尺为标准线,两个三角板分别放于圆的顶端和底端,两个三角板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直径。

组2:我们用一个直尺,固定一端,在圆上来回动,最长的就是直径。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

师:大多数的组测量了两个,只有一个组量了一个,你们组找找原因,为什么你们慢一些?

生:我们都集中算一个圆柱,没有分工。

师:是的,如果在完成任务时,有合作有分工就会提高效率。

(教师引导学生边汇报边演示,能直观地弄清学生的思路,学生测量直径的方法很多,培养了创新思维,同时对比测量效率,使学生知道了如何合作更加有效。)

活动二:动手制作一个圆柱

师:刚才你们算了圆柱的表面积,现在你们愿意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柱体吗?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时间5分钟。

师:倒计时还剩30秒。

(限时完成任务,这样可培养时间观念,避免学生不知自己的速度而导致过快或过慢。过快,时间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过慢,任务完成不了。这也是对学生的一个挑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完成给定的任务。)

师:时间到,下面请你把你们组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组1:(不好意思地说)没做成。

…………

师:多数组都没有成功,能找到失败的原因吗?

生:我们忽视了侧面与底面的关系。

生:我们动手太盲目了,没有考虑清楚就制作了。

师:做每件事都有一定的方法。下面我们共同总结步骤。(大屏幕上出示。)

①先根据圆柱侧面积和底面的联系算出相关的量。

②画了圆柱体的展开图。

③然后再剪出侧面和底面。

④分工、合作。

活动三:再次实践制作圆柱(时间:5分钟。)

师:我们愿意再尝试一次吗?

师:(提醒时间)时间到,请同学们汇报结果。

…………

师:最终第3组获胜。你们组获胜的秘诀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我們组先在纸上记下所需的数据(c、h、r),然后根据数据,有的绘制展开图、有的做侧面、有的做底面……做成了圆柱。

师:正好吻合,真棒!做事三思而后行!有顺序、有分工有合作。

活动四:制作圆柱形状包装盒(时间:2分钟。)

师:妈妈过生日的时候,我们都想送她礼物。如果礼物是圆柱体的,你们能给包装一下吗?怎样包装呢?大家思考包装纸材料的多少和做圆柱是不是一样的呢?

生:不一样多,包装纸要多一些。

师:回家后给你最喜欢的一样圆柱形物品做一个包装盒,要求既美观又省材料。

反思:

本课是“圆柱体表面积”例2的延伸,属于实践活动领域。因为学习内容具有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特点,所以本节课设计时,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活动贯穿整个课堂,创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课堂,遵循“实践——认识(反思—总结)——再实践——再认识”的思想。本节课引导得法,学生学得灵活,体现了重在思、贵在导、导思结合的原则,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的素质教育思想。

1.体现了“双主”地位

整节课教师创设了以学为中心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操作过程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主动进行发现式、探索式学习,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2.注重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发展。教师让学生去发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在课堂中和生活中的区别,使他们意识到课堂中的数学是经过提炼总结出来的。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由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促进探究向深层次推进。

制作圆柱这一环节设计上有独具匠心之处,学生操作过程中迸发出不少智慧的火花。学生因为制作失败引起思考,使思维聚焦在失败的原因上,才发现自己对已有的知识认识还不足。由此学生又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圆柱底面周长和侧面的关系。这个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非常有帮助,并培养学生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

3.注重激发参与意识和过程意识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再创造”。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收教材和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节课围绕“计算圆柱——制作圆柱”展开活动,探究的脉络清楚。学生经历了“实践—失败—总结—再实践—成功”的探究过程。学生在对与错、应该与不应该的斗争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课堂的生命活力由此显现。在总结之后的再一次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现出来了。只有经历这样的感悟、体验的过程,才能得到能力的锤炼,智慧的升华。

4.注重培养合作能力和时间观念

本节课笔者给学生多次合作的机会,在每次合作时都限制时间,以此来向学生渗透在有限时间内要想有效完成工作就要合作,就要动脑想技巧。比如:教学时先让学生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接着制作圆柱,然后再次實践制作圆柱,最后做礼品盒。每次合作笔者所提的要求呈阶梯性增加难度,每次都及时总结经验,以备后面更好的活动。这些设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珍惜时间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反思本次实践活动,还存在活动设计的延展性和丰富性不够,学生思维和实践的融合度不高等问题。数学实践活动设计应以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为主线,放手组织学生进行思维深化和实践探究,才会让数学的学习创新智慧。

(作者单位:省农垦九三管理局局直小学)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圆柱体圆柱表面积
积木的表面积
巧算最小表面积
巧求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计算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表面积是多少
找出圆柱体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