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校指导体制的改革与启示

2019-07-08 03:51黄红亚韩芳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日本改革

黄红亚 韩芳

摘   要 伴随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与社会差距的拉大,日本学校指导体制的形势愈加严峻。为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焕发学校指导体制的生命活力,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深化特殊支援教育;推动外籍儿童教育稳步发展;构建贫困学生国家援助体系;预防欺侮,强化儿童救助;促进教职员研修体制成熟化;改善学校工作环境;等等。当前日本学校指导体制改革启示我们要贯彻落实教育民主化,完善教师进修机制,减轻教师负担。

关键词 日本  学校指导体制  改革

作為日本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指导体制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其宗旨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学习观,进而为实现自我价值奠定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指导与生活指导。鉴于日本学校指导对象较为广泛,笔者主要从残疾儿童指导、外籍儿童指导、贫困儿童指导与其他儿童指导四个方面对当前日本的学校指导体制改革作简要阐述。

一、日本学校的现状

受“少子高龄化”与“社会差距固定化”的影响,日本学校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第一,残疾学生人数逐年递增。根据2015年文部科学省(以下简称“文部省”)发布的《学校基本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5月,残疾儿童总数约43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儿童约36万人,占同年龄阶段儿童总数的3.6%。第二,需要日语指导的学生人数增加。伴随日本侨居外国人口的增加,需要日语指导的外籍儿童在10年间增加了1.6倍。调查显示,公立中小学的在籍外国学生人数是73,289人,其中,需要日语指导的学生占了大约40%。第三,贫困学生比例增加。据调查,2013年日本儿童的贫困率达到了16.3%,超过了201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平均值(13.3%)。第四,校园欺侮与未就学问题形势愈加严峻。校园欺侮是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的问题,目前的校园欺凌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肢体上的伤害,还包括情感上的攻击行为。日本在2014年发生的重大欺侮事件达到了449件,中小学未就学学生约12.3万人,小学发生的暴力行为约1.1万件,是1997年的8倍。第五,教师配置计划亟待改善。根据2014年公布的国际教师指导环境调查(TALIS)结果显示,日本教师在一周内的工作时间是参与国中最长的。从工作时间来看,授课时间与参与国的平均水平一致,但社团活动的指导时间与校务工作时间远远超出了平均水平。为缓解教师压力,同时为有效实施学生个别指导,新的教师配置计划急需制定。

二、日本学校指导体制改革的内容

为了培养在不可预测的未来社会能立足于传统文化、拥有广阔视野、志存高远的学生,文部省在2016年公布的《教育走向强劲化》中强调要“强化学校指导体制”。新的学校指导体制预计小学从2020年、中学从2021年开始全面实施。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

1.实现儿童指导的多元化

(1)深化特殊支援教育

21世纪伊始,受欧美“融合教育”理念的影响,日本实现了从“以养护学校、特殊学级等教育场所为中心发展的特殊教育”向“针对每一个人的教育需要实施适切的教育支援的特别支援教育”的转变。这意味着特别支援教育不再局限于“残疾”和“教育场所”的“分离式结构”,而是以每位儿童的“教育需要”为中心运转的全纳教育体系[2]。为了构建完整的全纳教育体系,推进特殊支援教育的稳步发展,必须培养残疾儿童的自理与自立能力,并为其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构筑系统完整的特别支援教育体系。为推进特别支援教育的发展,日本政府于2016年对《残疾人支援法》进行了修正,并颁布了《消除残疾人差别法》,形成了系统的特别支援教育体系。一方面,日本政府在充分听取教育学、医学和心理学等领域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就学标准”和“认定就学制度”,确保每一位残疾儿童都能在普通中小学接受适切的教育。另一方面,国立特别支援综合研究所与当地大学协作,共同推进特别支援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发展。此次改革继续沿用特别教育专家制度,在保持早期支援协调者与外部专家等原有人数不变的基础上,新增就业支援协调者74人和严重残疾支援顾问74人[3]。

其次,确保教职员的数量和质量。教师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数量和质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日本政府依旧把确保教职员的数量和质量放在此次改革的突出位置。一方面,各教育委员会为公立中小学的残疾学生配置了相应的特殊教育助教;另一方面,日本政府进一步革新特别支援教师资格证制度和研修制度,要求每一位特殊教育教师须持有特教证且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

最后,加强对残疾学生的教育援助。为使残疾儿童顺利就学,日本政府顺应《特殊教育学校就学奖励法》的要求,实施特殊教育就学奖励制度。以促进残疾儿童的主动参与为目的,政府不仅根据每位残疾学生的状态提供了相应的个别指导,还大力推进学校设施的无障碍化建设。譬如,推进教科书的电子化建设、在高中普及使用放大版教科书等。

(2)推动外籍儿童教育稳步发展

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良好的教育指导体制离不开教师的大力支持,因而政府不断加大外籍儿童的教师配置,并与教职大学院等相关机构合作,共同构建提高现职教师专业性的研修机制。同时,对外部专业指导人才进行培训,帮助其了解外籍儿童指导的相关知识。都道府县与市町村还为母语助教提供了专业的外籍儿童教育培训。

其次,丰富外籍儿童指导材料。一方面,学校与教师在初次接纳外籍儿童之时,会根据“对话语言评价”结果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等编成外籍儿童指导资料。另一方面,国家在定期更新完善教材文书检索网站的同时,还设置了多语言版本的教育信息资讯,不仅为外籍儿童监护人提供了便利,还推进了外籍儿童指导的科学化建设。

最后,提高外籍儿童的入学率与升学率。一方面,文部省不仅在其官网上刊登了外籍儿童入学、升学方面的信息,还根据日本教育制度编成了多语言版本的《入学指南》。另一方面,日本政府积极与幼稚园构建合作关系,以便有效实施入学前的日语初期指导。针对在籍外籍儿童人数较多的学校,日本政府则通过改进教育内容、改善学习环境等方式来帮助外籍儿童更好地适应日本学校生活。

(3)构建贫困学生国家援助体系

研究表明,以收入为首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与学生学力存在关联性。为此,日本政府积极致力于贫困学生国家援助体系的构筑,该援助体系囊括了经济援助、课业援助、心理援助等各项援助措施。其中,市町村主要根据国家制定的就学援助制度给予贫困儿童包括学习用品赠与、减免远足费等经济援助;学校主要负责安排教师对部分贫困学生提供个别指导;为帮助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价值观,学校还配备了心理咨询师与社会指导教师,专门负责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4)预防欺侮,强化儿童救助

为预防和应对欺侮与不就学问题,根据《预防欺侮的基本方针》等相关规定的要求,文部省不仅聘请了学生临床心理学研究的专家,还与教育委员会等相关机构合作,寄希望于完善教育协商机制来实现儿童就学支援体制的完备。此外,为提供24小时全天候无假期儿童救助,文部省还在其官网公布了“24小时儿童救助热线”。

2.促进教职员研修体制的成熟化

(1)教师在职研修走向规范化

根据教师的教学年数,日本政府将教师研修划分为新教师研修与10年经验者研修等层次。新教师研修是对新教师强制进行的研修,主要包括校内研修与校外研修。一方面,政府在每一地区都指定了相应的研修试点学校与培训导师,培训导师对包括试点学校在内的新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另一方面,为强化年轻教师的教学素养,校内老教师还要负责本校内年轻教师的“一对一”指导工作。10年经验者研修则是对就职满10年的教师进行的培训。此次改革一改以往形式化的培训方式,而是将这些教师视作学校的中层领导来进行培训,其目的是培养校内研修领导者。学校内部还形成了以校长为中心,领导干部监督指导,老教师带新教师,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师在职研修体制。

(2)促进教师自主研修的科学化

为推进教师自主研修的科学发展,日本政府采取了应对措施:教师研修中心收集、整理、调查、分析不同职业阶段教师的困惑,并据此提供适应不同职业阶段、能有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案例,随后将其以文件的形式分发给各学校单位,教师可结合自身经验与学生特性等组织教学。各教育委员还将部分优秀教学视频与教案分享到了专门网站,以便教师学习借鉴。

3.改善学校工作环境

《学校工作环境合理化报告(2015)》指出,强化学校指导体制与改善学校工作环境并不存在互斥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并提出了改善学校工作环境的两个基本观点:第一,变革学校指导体制。将教师从征收学费等繁杂的会计业务负担中解放出来;增设社团活动辅导员、提高教师社团活动津贴;完善统合型校务支援体制,促进校务工作的效率化与高度化。第二,转变教师的工作方式。改变长时间劳动的工作方式,使劳动时间管理趋于合理化;推进教职员意识改革与学校管理模式改革等[4]。

三、日本学校指导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1.贯彻落实教育民主化

(1)深入贯彻“全纳教育”,实现教育公平

第一,贯彻落实“全纳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制。把“教育民主化”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先进教育思想以法律的形式固化,并借以推广特殊教育整体发展;增加普通學校接收残疾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切实强化辅助支援措施。第二,充实外籍儿童教育。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不同文化底蕴的中外儿童在同一课堂中学习,以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5];增设外籍儿童汉语指导教师与母语指导教师岗位。

(2)健全国家资助体系,确保教育安全

为实现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国家必须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日趋完善。但是,与发达国家资助体系相比,我国资助体系还存在诸多不足。为此,一方面,完善贫困生资助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与政策宣传力度,注重资助体系设置的层次性。另一方面,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需对校园欺侮进行正确有效的干预。引进“生活技能教育”,培养学生有效应对成长中不同挑战的能力[6];丰富“学校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人生安全、心理安全与情感安全;增设校园心理咨询师。

2.完善教师进修机制

目前,我国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素养,教师进修机制空有架子而无实质。基于此,国家、地区、学校必须构建一体化的教师进修机制。第一,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职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呼应、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交叉,连贯一体化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第二,鼓励地方高校等相关教育机构参与教师教育工作,构建开放而规范的教师进修机制[7]。第三,学校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形成老教师分享教学实践经验、新教师传播先进教学理论的交互式校内教师进修机制。

3.减轻教师负担

近年来,教师的负担日益增加,由此引发了职业倦怠、个人心理病变等问题。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为教师“减负”: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与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采用“班主任制”,班主任专门负责与学生相关的行政工作,不授课或不教授语文、数学等必修课;切实考虑教师的身心健康,建立健全教师心理保健制度;鼓励家长、社会人士参与学校工作。

参考文献

[1] 次世代の学校指導体制の在り方について(中間まとめ)[EB/OL].[2017-12-01].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ukyo/chukyo3/002/siryo/__icsFiles/afieldfile/2016/08/01/1374211_07.pdf.

[2] 伊丽斯克,邓猛,乌云毕力格.桥梁或枷锁:日本资源教室“通级指导”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2016(11):57-69.

[3]平成29年度概算要求説明資料2[EB/OL].[2017-12-01].http://www.mext.go.jp/component/b_menu/other/__icsFiles/afieldfile/2016/09/01/1376640_4.pdf.

[4] 学校現場における業務改善の推進[EB/OL].[2017-12-03].http://www.mext.go.jp/b_menu/hakusho/html/hpab201601/detail/1376704.htm.

[5] 刘芸.一次特殊的学生家长会—来自无锡外籍人士子女学校的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12(03).

[6] 王永丽,郭向和.直面校园欺凌保护儿童健康成长—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童小军教授[J].基础教育参考,2016(13).

[7] 戴吉强,李保强.中小学教师负担偏重的现实问题、原因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研究,2004(03).

[作者:黄红亚(1993-),女,江苏常州人,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韩芳(1973-),女,陕西宝鸡人,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日本改革
日本元旦是新年
改革之路
《黄金时代》日本版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改革创新(二)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