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校外培训机构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9-07-08 03:43程婷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整治机构培训

程婷

相较过往,2018年可谓校外培训机构整治的大年,取得的成果也颇为显著。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今年两会在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议上的话说,“去年我们调研了全国40.1万所校外培训机构,其中有27.3万所机构存在违规,目前已经整顿了约20万所,第一步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可以说,战况喜人、战势劳人、战事催人。”

目前,全国各地仍在持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工作,如浙江、河南、安徽、山东、四川、北京等省(市)启动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回头看”工作,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有走向常态化的趋势。

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老生常谈”通常意味着问题重要却又难以彻底解决。校外培训机构问题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在教育领域的一个表现。校外培训机构有其存在土壤,仍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持续整治过程中不应、也不能为图一时之功,简单地对校外培训一禁了之。整治的最终目的,是让校外培训机构真正成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从这个角度出发,今年两会期间多名代表委员对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建议、意见值得教育主管部门去认真研究、择优采纳,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校外学习空间。

成果:基本完成整改 “黑白名单”陆续公布

讨论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前,需要先明确两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整治主要整治什么?

第一个问题与近年来常提的为中小学生“减负”问题息息相关。去年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指出了整治行动的背景与原因:一些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历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教育规律及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學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响强烈。

校外培训机构整治主要整治什么?按教育部等印发的相关文件,校外培训机构整治主要包括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具体包括线下培训机构场地面积、消防、安全不达标,以及线下线上培训机构无证、无照办学,学科老师无证上岗,聘用在职教师,“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虚假宣传,等等。

近一年来,在这次规模、范围、力度都空前的校外培训机构整治过程中,全国各个省(市)区都进行了全面的摸排整治,效果较为显著。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有关通报,截至2018年12月30日,全国2963个县(市、区)已启动专项治理整改工作,其中2758个县(市、区)已基本完成专项治理整改任务,县(市、区)完成率93.08%。全国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01050所,存在问题机构272842所,现已完成整改269911所,完成整改率98.93%。北京、天津、山西等20余省市存在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完成整改。

从媒体报道来看,按这次文件精神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知识培训须公布内容、班次、招生对象、进度、上课时间、学科教师资格证号,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等要求,一些较大的机构已开始执行。全国统一的集规范、监管、举报、服务于一体的“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2018年已上线运行,此平台已在陆续面向社会公布全国各地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等信息。

此外,部分地区已建立教育执法队伍。2018年,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海淀区在教育系统内通过设定标准、培训等已建立一支教育执法队伍,其余的区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教育执法工作,比如很多区将教研队伍、教育系统中的一些人员,通过专兼职的方式,来充实执法力量。

问题:原有乱象现新貌 现有规范实施有新问题

目前,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有喜也有忧。在一批不合规的机构被整顿、关停的同时,超前、超标、升学考试补课、竞赛培训、乱收费等现象仍屡禁不止。此外,治理过程中校外培训机构又出现了部分机构“地上”转“地下”等新问题。

不仅如此,校外培训机构整治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在《关于相关职能部门加快落实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建议》中就提到,经过一年来的实地调研,发现治理过程中校外培训机构又呈现出四种新“乱象”:一是培训机构从“地上”转为“地下”,在职教师居家辅导高收费补课现象普遍,具有隐蔽性;二是前期清查中合格的补习机构虽硬件达标,但在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方面依然以应试为主;三是培训机构参与小升初招生录取的现象未得到根本改观;四是缺乏对培训机构环境和师资条件设置的具体要求。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两会期间也提到,“在整改的过程中,有一些培训机构转移阵地,把‘战场开到了线上。减负工作,原来叫‘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在叫‘线下减负、线上增负。”

“线下减负、线上增负”新问题背后反映的是目前校外培训整治仍集中在线下,对于生源、师资资源都很分散的线上教育机构,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出台具体整治细则,提前学、超前教、虚假宣传、乱收费等情况有转移到线上的趋势。

除此之外,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化管理上也有一些问题待解决。

民盟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化管理的提案》中指出:一是多头审批,一家管理。存在登记管理混乱、归口不清,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机构在政府机构登记单位和主管单位不一致。二是校外培训机构登记标准亟需细化。培训机构师生比、生均面积等迥然不同,缺乏统一的标准。三是对部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困难。如个人、自由职业者、高校老师等单师单科培训,不愿意主动登记办理手续,这类机构体量小、分散广、数量多,给规范化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则反映当前监管部门在整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资格证本为全国统一考试,但报考者却须回户籍所在地报考,规范意见与法律存在矛盾;班课周期与预付费收取时间跨度有冲突;多部门多头管理等。

对策:建立长效机制与扭转家长观念相结合

针对上述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多名来自教育领域的代表、委员给出了参考建议、对策。这些建议、对策值得教育主管部门在下一步工作中去研究、择优采纳,进一步优化监督管理方式方法。

就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误导家长等问题,民进中央建议,建立切实可行的针对教育类广告管理的专门性法律、法规、细则,逐步建立健全传播教育类信息的正规渠道,设立专门处理教育类广告相关管理事务的窗口,以便人们容易寻找到经过国家专门机构审定的教育类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面对四种新“乱象”,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建议:加大对居家型培训机构的排查清理,一经发现参与居家补课的在职学校教师,应给予开除处分,同时工商部门对参与组织居家补课的培训机构取缔其培训资格;加强对培训机构培训内容、方式、时间的监管,如发现超纲教学等现象即吊销其营业执照、取消办学资格,如发现培训机构与各中学升学考试挂钩,则对相应学校负责人进行免职等处理。此外,她还建议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细化培训机构行业标准,制定明确的培训机构硬件标准。

针对校外机构整治中出现的新问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表示,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开始研制综合治理的文件,不久就会发布。

在完善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化管理方面,民盟中央建议,尽快梳理校外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的业务登记和主管单位,明确责任主体,确立归口管理部门;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登记设立标准,师生比、生均面積、师资要求、教师工作量、场地要求(面积、楼层、商住、消防安全)等必须相互匹配;建立校外培训机构的分层分级登记制度,对“大辅导学校”和“小培训机构”进行分层设计;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的校外培训机构行业协会或在现有的民办教育协会中设立各类委员会,按照各专业分类,对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分类管理;提高在职教师的整体待遇,禁止公职人员从事校外培训工作;从登记管理、教学培训细则、招生宣传规范、教师培训管理、收费退费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明确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的基本要求,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俞敏洪则从校外培训机构的角度建议,打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考地域限制,提高考试通过比例或增加考试次数,解决一些老师没有时间或机会参加教师资格证的申请考试问题;对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登记过程中不同文件中相关规定不一致、不同地方不同执行标准等问题进行研究,明确统一的执行标准;加强多部门联合整治,尽量避免多部门分头行动导致培训机构疲于迎检或管理空白问题。

另有多名代表委员指出,要真正解决超前、超标教学等问题,一方面需普及科学的教育理念,转变家长的抢跑心态;另一方面要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要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克服“唯分数”的顽疾。

面对校外机构整治中的种种问题,陈宝生表示,“这一次,不获全胜绝不收手”。这简短有力的一句话的背后,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集纳多方建议意见,通过进一步调研,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优化管理办法,建立科学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使校外培训机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未来网

猜你喜欢
整治机构培训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