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提升教师对培养模式改革的意愿

2019-07-08 02:56张梦涛石志恒
中国大学教学 2019年5期

张梦涛 石志恒

摘 要:本文以兰州财经大学为例,分析了智能化时代该校财经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以172名教师为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该校教师智能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对智能化时代新技术在课堂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中作用的接受程度对其智能化改革意愿具有正向关联;高校教师对智能化新技术的认知程度与其智能化改革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让教师适度了解智能化新技术有助于增大改革意愿,减少改革的主观阻力;教师所从事的专业类别对其智能化改革意愿也有重要的影响,统计学专业和理学类专业教师智能化改革意愿明显高于其他专业;院系领导和专业带头人对智能化改革的迫切意愿对本学院(系)教师具有显著的扩散作用和带动作用。

关键词:培养模式改革;智能化时代;意愿分析;logistic模型

一、引言

智能化时代高校人才培养问题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郑旭东(2018)对教育信息化2.0做了解读,认为智能时代的教育需要对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进行升级改造,创新和重构现有的教育治理体系[1]。陈玉琨(2018)从人工智能方面对智能化时代的学校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师职能育人化、教学内容算法化与学习方式个性化的智能化时代教学要求[2]。张梦涛(2018)以兰州财经大学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教师的“智能化”认知度及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必要性做了研究,对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做出了展望[3]。国内对智能化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诸多研究,为本文奠定了基础,但现有研究大多以理论分析为主,真正使用计量方法、实证测度当下高校对智能化时代人才培养变革前景与意愿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在梳理相关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资料的基础上,以兰州财经大学为例,分析了该校在应对智能化时代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挑战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该校教师针对人才培养模式智能化改革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是对智能化时代高等教育模式改革的积极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其研究问题的角度和研究结论对同类院校智能化时代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二、实证分析

为准确了解财经类大学教师对引进智能化新技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意愿程度,客观把握对智能化时代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阻力,本文以兰州财经大学为例,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各学院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比例分配样本容量,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72份,问卷回收率为86%。

1.模型选取与设定

对于教师改革的意愿程度,把教师对于智能化新技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意愿作为分类型数据,针对分类型数据应该选用logistic回归模型[4,5]。同时由于因变量为四分类,且存在次序关系,因此本文选取有序多分类logistic[1]模型进行分析。有序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原理是将因变量的多个分类依次分割为多个二元的logistic回归。本文中把“教师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意愿”分为四个等级,分析时拆分为三个二元logistic回归,分别为(1 vs 2+3+4),(1+2 vs 3+4),(1+2+3 vs 4),均是较低级与较高级对比。

2.变量选取

本文在參考了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决定选取教师对智能化技术认知程度,对智能化时代新技术在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中重要作用的认可程度为解释变量,并选取教师所属专业类别、年龄、学历作为控制变量[3]。对不同的变量做标准化处理后的结果见表1。

3.基于logistic的教师智能化改革意愿分析

本文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智能化时代教师本科生培养改革意愿的因素进行识别。运行了SPSS23.0软件对样本进行有序logistic分析后,模型检验的sig值小于0.01,说明拟合结果优良,模型运算结果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Logistic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教师对智能化新技术的认知程度”在“1=没听过”和“2=了解一些”时是显著的,显著水平分别为1%和5%;“对智能化新技术在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认可程度”在1%的显著水平下是显著的;“对智能化新技术在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认可程度”各分变量都是显著的,显著水平分别为1%,10%,5%,5%;“对智能化新技术在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认可程度”在“2=影响一般”时是显著的,显著水平为10%;“教师学术专业类别”在“3=统计学”和“5=理学”时是显著的,显著水平都为10%。结果表明,教师对智能化新技术在课堂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中重要作用的认可程度对教师本科生培养方案改革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教师对智能化新技术的认知程度在“没听过”和“了解一些”时是显著的,而教师所属专业类别显示出统计学、理学专业类别的教师对本科生培养方案改革的意愿更加强烈。

同时,“对智能化新技术在课堂教学方法重要作用的认可程度”对教师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而言,影响小、影响一般、影响较小和影响较大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意愿的影响分别是影响很大的0.02倍,0.17倍,0.24倍和0.30倍,说明教师们在认识到智能化新技术会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简化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及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时,会更倾向于对引入智能化新技术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3]。并且教师认为智能化新技术对课堂教学方法的影响越大,引入智能化新技术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的意愿也越强烈。在兰州财经大学,有42.2%的教师认为智能化新技术对教学方法有较大影响,有19.9%的教师认为智能化技术对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影响,可见如果从教学方法的智能化改革入手,该校智能化变革的基础较好,阻力很小。“对智能化新技术在实践教学中重要作用的认可程度”对人才培养改革方案的改革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如果教师认为智能化新技术会影响到本科生实习实训的表现,那么教师出于自身的职业道德与教学态度,会赞同引入智能化新技术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从“教师对智能化新技术的认知程度”来看,完全不了解智能化新技术和了解一些智能化新技术使教师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意愿的影响是显著的。了解一些智能化新技术的教师相比完全不了解智能化新技术的教师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意愿要更强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