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中“懂而不会”现象解决策略:学生的视角

2019-07-08 02:47王志勇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生视角数学学习策略

【摘要】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解题目思路还是清楚的,也全听懂了,但轮到自己来解题,就没有思路了.”家长疑惑:“孩子在课堂上能听得懂,但是课后自己做,就做不来了.”教师抱怨:“平时能听懂,也会做.考试就是不会.”这里反映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常遇现象——“懂而不会”现象.我们可以发现,“懂而不会”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从学生学习方面谈一谈解决策略.

【关键词】数学学习;策略;学生视角

一、克服自身惰性,正确掌握学法

(一)端正思想,培养意志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独生子女逐年增多,父母的溺爱骄纵,学生变得越来越不能吃苦.在数学学习上,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缺乏吃苦的精神,一碰到“难”题,就不肯开动脑筋思考,缺乏钻研精神,畏难情绪严重.这正是学生数学学习中出现“懂而不会”现象的一大原因.

坚强的意志,是靠平时的锻炼形成的.首先要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培养兴趣和求知欲.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坚持下来.再次要分析自己的交往圈,多和品学兼优的同学交往,在交往中改掉自己的不良思想和习惯,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还有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心理暗示,自我鼓励,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最后要多和家长、教师沟通,可以谈谈自己取得哪些进步,碰到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家长和教师一定会给予鼓励和帮助.

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学生消除“懂而不会”现象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只有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会不畏苦难,坚持自己的行动,知难而进,为其目标而奋斗.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能克服畏惧困难、懒惰等各种不良情绪和习惯,以坚韧的毅力去克服数学学习上碰到的各种困难.

(二)做好预习,激发兴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些同学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影响了听课的效率,没有听好课,甚至没有听懂课,这样解题出现困难,甚至不会解题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进而能够主动听课,提高听课效率,最终减少“懂而不会”现象.

那么如何来进行预习呢?第一,要认真阅读新课的内容,能够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思路.第二,对阅读中发现的原有知识还不清楚的,一定要在上课前解决好,以减少学习新知的障碍.第三,对教材中出现的新公式,自己先试推导一下,有困难没关系,但至少要能看懂教材上的推导过程.第四,对新课内容中感到疑惑的问题要做好标记和记录,还可以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也记录下来.第五,对课后练习尝试动笔做一做,做错了没关系,这只是为了检测预习的效果.

通过预习,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心理准备,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预习中的疑惑,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通过重新解决预习中的旧知识问题,降低了听课的难度,夯实了原有知识的基础;通过预习的主动探究,得到了数学学习的经验,锻炼了自学的能力;通过思考预习中的疑问,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听课的效率,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会听课,提高效率

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听课效果不佳,听课效率低下,是造成“懂而不会”现象的原因之一.

学生主要通过教材上和课堂上取得数学知识获得能力,因此,听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只有正确掌握听课的方法,提高听课效率,才能真正把课听懂.要达到有效听课的目的,应当注意:首先课前除了做好预习之外,还应准备好教材,课堂练习本,笔记本,笔和草稿纸等上课必需品,这样可以防止上课分心,做好听课的准备,有助于更好地听懂课.其次上课后应该把所有的心思都投入课堂学习中,认真听讲,关注教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自己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注意教材和教师的板书、表情手势,正确深刻地接收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教师讲的和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在整个数学课上,要适当做一些笔记,注意重、难点,记下有疑惑不清楚的地方,还可记下自己的见解等,这些疑惑不清楚和自己的见解可以等到下课后向教师寻求解答.最后一定要认真做课堂分层练习,开动脑筋完成本层次的练习,尝试更高层次的课堂练习,并在教师讲解后,纠正错误,并认真分析总结,学会正确地思考问题,培养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复习,巩固新知

“上课听懂了,原以为就会了,放学后也没有再去看,没想到再来做题的时候又不知道怎么做了.”显然这名学生没有把复习当回事,缺乏及时的复习巩固,没有真正地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新学的知识是最容易被遗忘的,学生必须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复习,进而牢固掌握知识和方法,从而形成能力.

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呢?(1)进行回忆对照.不看教材,回忆教师整节课的上课思路,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例题的解题思路,再和教材笔记对照;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反省,从而加深对教材的了解,加强了记忆.(2)重新看教材,从头理解教材,重点放在没有回忆起来的地方,要做到切实理解、领会.(3)整理笔记.把笔记中省略的或遗漏的补充完整,检查预习时的疑问是否都解决了,上课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都要整理出来,想办法解决弄清楚.(4)要定期回顾复习,比如,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结,期中、期末进行全面复习.

(五)独立作业,总结纠正

学生在教师布置完作业后,不要急于下笔开始做,应该在认真复习后,再开始做.在完成作业解题时,不能只满足于题目的答案,应当对自己的解答过程、思维方法进行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推理是否合理严密等等.要充分认识到完成作业的同时也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知识的过程,是知识点的再一次复习.

作业的基本要求是:(1)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不要边做边翻书,切忌抄袭与照搬.(2)要注意解题技巧方法的归纳,解题规律的总结,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3)要不畏困难,不能一碰到问题就立刻向他人求教,要自己努力解决,即使问别人,也要在自己进行充分的思考之后,这样才能有透彻的理解.(4)在教师批改完作业后,拿到作业,应该关注教师在作业中的标记和评语,仔细分析作业中的错误和自己的不足,并认真订正,并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对这种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二、实行有效练习,熟练知识技能

在当下学生学习過程中,一些学生自以为上课听懂就可以了,没有重视练习,练习不及时;还有一些学生练习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大搞“题海战术”,过量重复练习.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学生通过练习,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对性质定理的掌握将会更加扎实,对数学技能的运用将会更加纯熟.只有通过适量的有效练习,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因此,进行数学练习,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消除“懂而不会”现象的重要方法.

然而,并不是练习越多越好.大搞“题海战术”,大量重复练习,加重学习负担.如果错误没有改正,只会让错误更加根深蒂固.大量重复练习还会造成解题疲劳,会使学生对学习数学越来越没有兴趣,畏惧数学.因此,在进行数学练习的时候,要适量,要有针对性,做到有效练习.

三、结 语

总之,学生应该从思想、课前准备工作、上课过程以及课后的作业练习这些方面上,切实做到以自身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为任务,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以自身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为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在数学学习中“懂而不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志勇.数学学习中“懂而不会”现象的调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学生视角数学学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基于学生视角下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满意度提升的策略研究
浅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义
从学生视角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探析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