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题导入中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019-07-09 00:00钱凯华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6期
关键词:问题导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钱凯华

[摘 要] 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师关注、思考和实践的课题,本文通过一线教学的案例研究,简要生动地阐述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数学问题的导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问题导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问题不仅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数学的核心,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从教学实踐来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应该重视在问题导入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运用悬念问题设置导入法

教师利用问题导入来进行教学实践,即通过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内在渴求。例如,教师在研究小数的有关知识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有趣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关于小数点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在大屏幕上显示以下动态图片:今天好又多超市正式开业,轩宇是超市的销售员。客人朱小敏来到超市问:黄瓜和西红柿多少钱?轩宇回答:黄瓜4.5元,番茄3.18元。朱小敏继续咨询:西蓝花1千克多少钱?回答是8.6元。朱小敏想购买黄瓜2千克和黄花菜1千克。朱小敏离开超市后,徐晶晶来到超市问:瓜子和香蕉怎么卖?轩宇回答:瓜子7.8元一袋,香蕉3.8元0.5千克……这些实地的视频播放后,教师提问,你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数字。学生沉浸在对视频的回忆中,小强说:“我看到了4.5,3.18,8.6和7.8,3.8。”教师点击一下鼠标,继续问,现在我们看下大屏幕上的数字和小强说的一样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问:你能说说数字中间那个小点是什么意思吗?有学生回答整数中间没有点,小数中间有点。教师肯定这位学生的回答,并适时地进入小数点教学。可见,教师引入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数形结合问题导入法

通过数形转换,解决了数学中的许多复杂问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简化抽象问题,使抽象问题形象化。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而且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学生转换思想,将圆的面积导出为一个长方形进行推导转化的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学生很难通过教师的口头解释来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因此,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进行绘图可以优化教学效果,利用几何画板将圆均匀地分为若干部分,用动画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教师问学生得到了什么信息,促使他们主动发现。在转换过程中,圆的大小没有改变;圆被分割得越多,在拼接中,图形就越靠近长方形,在图形的帮助下,进一步观察改变后的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关系。找出长方形是否为圆,长方形的一半宽度是圆的半径,因此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进行推导,至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获得了突破。

三、采取适时追问问题导入法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应该用他强烈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堂上,教师用亲切生动的语言询问学生: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教师要表扬提出合理问题的学生。对于提出不合理问题或重复问题的学生也应该设法表扬他们。对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一个积极思考的阶段,赞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探索和发现知识的理解,还能发展数学思维,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关于圆半径的认识,为了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教师提问后不给予太多提示,而是给学生留下空间。学生可分组探索和分享问题。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追问,学生在思考碰撞时会找到很多方法。教师问:一个圆的半径有多少条?学生回答:数不清!又问,长度呢?学生回答:他们都是一样长!这些问题不需要测量,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定理。但是课堂教学只是为了填补学生知识的空白吗?学生是否相信教学是成功的?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在学习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是教师的任务。在探讨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核心数学素养得到了有效提高。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到一定水平,应重视问题导入方法的研究。在问题导入的环境下,努力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高,使学生得到积极、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锋.论数学教育中提升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建议[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6).

[2]谭哲.在问题解决中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教师,2017(25).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问题导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数学课堂问题导入艺术实践研究
刍议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导入”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