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

2019-07-09 03:15王蕊
祖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共产党人党员干部总书记

摘要: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党员干部是我们国家的骨干,具有担当精神是一个优秀党员干部的必备素质,也是国家发展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如何塑造担当精神,关键在于政治意识的培养,同时也离不开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担当精神   党员干部

责任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个共产党员所应具备的优良品质。习近平同志曾在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这种担当精神一直在激励着党员干部奋发向前,鞠躬尽瘁,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前进。

一、担当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担当即承担,体现着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从广义上来说,担当意味着人要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信仰,始终将国家的兴衰成败看作是自己的责任;而从狭义上来说,担当更要求人们端正尽心尽责的人生态度,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学习上勤勤恳恳。不管我们身处社会上的哪一种角色,都要把自己的职务做好,敢于担事,不怕困难。党员干部作为国家的栋梁,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道路上的领头羊,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因此,更应该具备担当精神。

(一)担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形成的优秀品质

从建党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在这9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我们党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时期,也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不论是哪个时期,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担当精神。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国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统治腐败,百姓生活艰难,国际上面临着帝国主义侵略。在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担负起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在当时那个条件艰苦的环境下,无论是从军事装备还是物质生活方面,共产党都远远落后于敌对势力,但正是因为心怀大志、肩上重担,让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斗不止,这种不怕牺牲,敢为人先的精神就是担当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国家更是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国内经济一穷二白,国际上遭遇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这时候如何让祖国变得强大,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又成为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学习苏联到逐渐探索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改革开放,一步一步带领我们国家走向繁荣富强,靠的就是共产党人的领导和担当。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共产党人都用生命、智慧和汗水诠释着独一无二的担当精神,当代共产党员更应该将这优秀品质传承下去。

(二)担当精神是领导干部的本分

领导干部本身就是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为民办事的公仆,而担当精神则是一个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组工会议上说:“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较真碰硬。”习总书记深刻的诠释了责任担当是一个领导干部的天职与本分,的确,不想担当就不该做干部。一个好的干部应该不论处在何种岗位上,不论职务大小,都应尽职尽责、敬业奉献,始终把国家、党、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

(三)担当精神是国家发展对党员干部的要求

十九大以来,我国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自觉担当起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然而新时期党员干部也面对着层层的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也需要防范各种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和消极腐化危险,这就更离不开党员干部担当精神的支撑。自从习总书记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党内作风焕然一新,一些沾染官僚主义习气、为官不正的干部也在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少数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的官员也已经革职查办;还有一些“干净却不干事”的干部正在深刻地自我检讨。习近平同志曾谈道:“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显然,这些“问题干部”是不符合共产党人所要求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与人民公仆角色的党员干部也格不相入。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担当精神,不愿担当,不想负责,这会严重的阻碍时代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习总书记也因此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坚持原则,认真负责。

二、党员干部担当精神的自我塑造

“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对学员的谆谆教诲,更强调了塑造担当精神对一个党员干部的前途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如何培养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也成为一个国家的重要课题。

(一)塑造担当精神离不开高度的政治自觉

政治自觉是一个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表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的政治自觉,达到自觉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员干部要做到“五个敢于”,这是党员干部担当精神的具体表现。第一,“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守住心中是与非的底线,同时敢于说话,在一些根本性错误的言论、行为面前挺身而出,有力回击,决不能退避三舍、唯唯诺诺;第二,“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前,肯定会有数不清的矛盾、说不尽的困难,这时候就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迎难而上、披荆斩棘;第三,“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自中共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危机面前就没有退缩过,战争中面对敌人的枪支弹药,临危不惧、挺身而出,长征中缺粮少水、疾病缠身,依然艰苦奋斗,无所畏惧。这种不怕牺牲,不怕流血,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更应传承下去;第四,“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失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便是批评与自我批评,面对失误就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结合理论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第五,“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一个干部首先不能自己沾染官僚主义等陋习,要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同时在各种不正之风、邪恶之气面前也要丝毫不留情面,坚决打击,不能向恶势力低头。这“五个敢于”阐明了一个党员干部必备的素质,有了这种高度自觉,党员干部才能更好地為民办事。

(二)塑造担当精神离不开学习

提高了担当的政治自觉后就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能力。习近平同志说过:“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不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我们党都离不开学习。今后我们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肯定还会出现各种新的矛盾、新的问题,这些矛盾与问题,也许我们熟悉也许我们不熟悉,这就更需要党员干部不断学习,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古语言“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有效增强决策的科学性,赶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然而学习不可盲目,毫无头绪、杂乱无章的学习只会使你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所以在学习中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形形色色的知识宝库中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塑造担当精神离不开实践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加强实践其实也是在提高担当的能力。毛泽东同志说过:“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实践就是离开办公室,深入基层,获取第一手资料,通过调查分析,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寻求真理,真正做到为民办事、为民担当。中国共产党从实践中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创建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从实践中带领人民改革开放,走向富裕。在实践中,党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丰功伟绩;在实践中,领导干部强化了担当的丰富内涵。

三、结语

我们国家的未来离不开党的领导,而担当精神是党的领导的关键。担当不仅意味着责任与付出,更需要的是能力与本领,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审时度势,一步步提升自己,为新时代中国的宏图伟业,中国梦的实现增添一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DB/OL].新華网,2014-06-30.

[2]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B/OL].党建网微平台.2013-06-28.

[3]习近平.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J].求是,2012,(06):3-7.

[4]习近平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的讲话[DB/OL].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09-01.

[5]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4.

[6]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7]袁建伟.敢于担当是好干部的必备素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干部要敢于担当的重要论述[J].学习论坛,2015,(31):17-19.

[8]谢炜,曹石.论领导干部担当精神的自我塑造[J].党建理论,2016,(01).

(作者简介:王蕊,在读硕士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党员干部总书记
《共产党人》发刊词(节选)
共产党人的感情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