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画:穗版《清明上河图》

2019-07-09 09:26李璇
瞭望东方周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外销广州

李璇

北宋画家张择端曾以一幅《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下北宋汴京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几百年后,一种名为通草画的画种又兴盛于清代的广州城,由于题材广泛、风格写实,它也被称作广州版的《清明上河图》。

通草画是指在通草片上绘制而成的水彩画。而通草片是由通草茎髓切割出来的类似纸张的片状物,易折易脆,本非书画正统材质,却在新的市场需求下因缘际会,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如果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以长卷的散点透视细述人情物态,通草画则像一张张色彩分明的明信片,鲜活地叠加出热闹多彩的广府众生相。

“一口通商”带来的新商机

在广州通草画研究学者程存洁的回忆里,他第一次接触通草画,缘于英国人伊凡·威廉斯的捐赠之举。

2000年,英国人伊凡·威廉斯将自己珍藏的70幅通草水彩画捐赠给广州博物馆,让通革画从历史的尘埃里浮现出来。

时间回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下令封闭闽、浙、江三处海关,仅保留粤海关对外通商,广州由此成为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

“一口通商”.让欧洲、美洲等地的商船在广州集聚起来,日益增长的外销需求,使得广州的手工艺人开始探索更为符合外国口味的工艺品,其中,以广州社会风情为主题材的通草画,作为一类新型画种。日益得到外销市场的青睐。

在程存洁看来,通草画对社会生活的描述,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要远超中国传统文人画与院体画。

“广州的民间画家尝试过瓷器、玻璃画、油画等多种材质,却只有通草片价廉物美、便于携带,而且颜料涂在通草片上。会被其表层吸收,产生不同的效果,色彩更艳丽,也更富有立体感,且历久弥新,深受外国人的喜爱。”程存洁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当通草画渐渐在外销市场上风靡开来,当地画家把握住商机,纷纷在紧靠广州十三行商馆附近的同文街与靖远街开设画室,进行通草画的生产与销售。

画室虽不乏精雕细琢的精品,却也有不少作品是在流水线上大规模生产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草画在诞生之初,更多偏重的是写实,是数量的堆积,而非画艺的推陈出新。

尽管如此。通草画还是一步步扩大了影响力,行销世界,鼎盛时期,先后在澳门、香港、上海等地都有制作通草画的画铺,而近年来大批描绘南美风情的通草画被重新发现,也进一步拓宽了业内对通草画辐射范围的认知。

回望市井百态

在照相术尚未普及的年代,通草画的作用与明信片相近,都是以精细写实的形式向世界展现本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以及种种带有烟火气的生活场景。

然而,通草畫的衰落,也正系于其写实的特性。20世纪40年代,随着摄像技术传入中国,通草画赖以生存的市场变得稀薄起来。

通草画原本就是为适应外销需求而出现的画种,在十三行一带便足以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其题材又大多是广州市井生活的直观展现,并不能吸引本地居民。即便是通草画繁盛的时期.也很难在广州的历史文献中找到零星的记载。

因此,当通草画不再是外销市场的“宠儿”,却也无法在国内画界站稳脚跟,衰退自是无法避免的结局。

后来,通过馈赠与购买等渠道,上千幅通草画回流至国内,被珠江三角洲多家博物馆珍藏,也成为研究一百多年前广州城市生活最为直观、珍贵的新图像资料。

“通草画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生活生产、节庆习俗、人物肖像、花鸟鱼虫、风景园林、交通工具、戏剧表演等各个方面。堪称晚清市井全书式的图像资料,也是当时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窗口。”程存洁说。

程存洁曾见过四幅表现新式消防制度的通草画,画中分工精细的消防队员们扛梯子、挑水桶、推水车的形象,生动地显现出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领风气之先”的气度。

船上生活,也是通草画着力表现的重要题材。水上商铺提供的修鞋、理发、饮食等服务,渡船、舢板、“西瓜扁”(形似剖开一半西瓜的接驳船)等船舶形貌,都能在通草画中找到对应的形象。每一张通草画,都截出了一个意蕴万千、囊括丰富历史信息的水上画面。

除此之外,街头巷尾的市井生活。在通草画作品中占据了相当数量。画中人或是在固定的生产地点从事打菜刀、卖糖饴等工作,或是在日常场景中度过缸前观鱼、亭下纳凉的消闲时刻。或是在节庆氛围下舞龙舞狮、龙舟竞赛、元宵舞灯……昔日广州城中鲜活的人间百态,被定格在了一幅幅通草作品里。

在程存洁看来,通草画对社会生活的描述,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要远超中国传统文人画与院体画:“通草画画面反映的内容本身就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是对官修史书和文人笔记的重要补充。”

通草画作品《新式消防图》

中外交往的见证

通草画作为外销画的历史过往,以及近年来画品回流引发的研究热潮。都为这一画种增添了跨文化层面的意义。

为了让外国买家尽可能了解通草画描绘的广州风情,一方面,画家会在通草片上尝试西洋绘画技巧,让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可感;另一方面,在通草画的内容表现上,也极尽工巧细致。

例如,茶叶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而广州不仅是茶叶的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加工基地,与茶叶生产、加工有关的场景,也就成为通草画的常见内容。

在已回流的一组12张茶叶题材通草画里,可以清晰地看出清代广州茶农刨土、种植、浇水、采摘、炒茶、挑拣、装箱、称茶、品茶等全部工艺流程,而茶箱上标注的雨前、君眉、洞宾、秋香、龙珠、乌龙等茶叶名称,也成为外国人了解当时广州茶叶贸易情况的重要凭借。

程存洁曾考证这组茶叶通草画所捕绘的地点。极可能在广州黄埔古港一带:“通草画不同于消耗品,它可以被游客带到老家的客厅里,让亲朋好友看到广州的生活景象。无形中起到了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而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程存洁还注意到,表现三国演义、穆桂英挂帅等国内戏剧表演场景的通草画,常被制成贺年卡,并配上“广式英语”出售,这类通草画。也成为研究考证“洋文”在广州流传演变的第一手材料。

值得留意的是,经过多年以来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流转,不少国外人士尝试模仿清代通草画的形式进行新的创作。

“中外美术传统的差异,也反映在了通草画的创作上。外国朋友会更注意运用透视法和光影的变化,他们不仅临摹通草画上的内容,还会利用这种形式去描绘当地的风景人物,这些尝试为通草画的传播、发展注入了生动鲜活的力量。”程存洁说。

除此之外,随着伊凡·威廉斯开启了通草画自海外回流的道路,画品是如何在一代代人手中流转、最终又回到故乡广州的故事,渐渐也成为画品内蕴的一部分。当观众走过一幅幅通草画时.或许能够听到历史的回响。

猜你喜欢
清明上河图外销广州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清明上河图》身世传奇:多次入宫曾遭劫被调包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记忆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广州车展展位图
开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