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蒙克:爱与焦虑

2019-07-09 04:17GEORGE
BOSS臻品 2019年4期
关键词:蒙克策展版画

GEORGE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享誉世界的挪威艺术家。他是美术史上最令人难忘和最具标志性面孔的创造者,是西方表现主义的先驱。在他的一生中,生命、悲剧、疾病、绝望、爱情、死亡等一直是他人生的代名词,他的画风是表现主义形成的前奏,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他对内心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 20 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他创新的技法,以及对色彩和黑暗题材的大胆运用与当时人们日渐转变的心态和观点产生了共鸣,这也使他成为最早的“现代”艺术家之一。

《爱德华·蒙克:爱与焦虑》(Edvard Munch: Love and Angst )展览已于4月11日至7月21日在大英博物馆展出,这是45年来英国与奥斯陆蒙克博物馆合作的最大一次蒙克版画展。展览涵盖了艺术家从1890年代到1900年代创作的83幅作品。其中有50件版画来自奥斯陆蒙克博物馆。现场将呈现这位挪威艺术家对于复杂而时常充满忧虑的人类情感的表达。

除了“恐惧”“焦虑”之外,展览的主题还包括“女性”。本次蒙克最负盛名作品《呐喊》的珍贵石版画原作将作为重点展品在“焦虑和分离”板块展出,这一板块还包括一幅与《呐喊》相关的素描《绝望》。为了让观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现场还将展出从未在伦敦公开的版画原板,它们将出现在相应的版画旁边。

此次《爱与焦虑》版画展抓住了蒙克艺术创作神话的精髓。在19世纪90年代,蒙克不仅仅是在勾画过往的感知,更是在挖掘精神状态的符号。作为对比,我们可以看看19世纪晚期其余象征主义艺术的案例,比如高更(Gauguin)和奥迪隆·雷东(Odilon Redon)。蒙克的符号是最鲜明、最普世的。这里几乎所有的版画都有油画版本,但版画绝不是次等的,它们才是蒙克艺术帝国的核心。如果他想创造一种新的情感符号语言,他的形象就必须是可复制的。蒙克的色彩,包括他那崇高的黑色带来的感官愉悦,终究是比内容次要的。无论是油画还是版画,他的艺术都在你的脑海中萦绕。岸边孤独的人、戴着帽子游走城市的“行尸走肉”、被嫉妒占据的年轻人的脸庞,展览充满了这样让人难忘的画面。

蒙克有充分的理由觉得自己遭受诅咒。他在19世纪的挪威长大,被疾病和死亡所裹挟。这里最令人沮丧的图景并非象征主义,而是事实。此次展出的《病孩》(The Sick Child)描绘了他年仅15岁的姐姐索菲亚患病的情景,肺病将夺去她的生命,她消瘦而脸色苍白,还未脱尽童稚的气质,靠在一个白色的大枕头上。画中她的痛苦表情萦绕不去,与一位悲痛欲绝的老妇人紧紧地握着双手。铜版画干刻技法狂放、随意,整幅画面色调灰暗低沉,悲剧气氛浓烈。

对蒙克来说,这个病中的孩子成为了一种记录他绝望情绪的载体,以及他的愧疚,因为他成为了活下来的那一个,他需要面对自己对逝去亲人的感受。姐姐死后40多年时间里,蒙克曾多次回到这一深深影响到他的创伤事件中,并以此主题绘制了多幅作品。策展人Giulia Bartrum评价蒙克作品中“完全流露出姐姐去世时的情感”。《病孩》1892年在柏林展出时引发了丑闻,因为当时人们并不习惯在绘画中再现死亡时的痛苦,并对作品中的“未完成感”嗤之以鼻,于是展览在一周内便被迫结束,但与此同时,作品中与印象派的“割裂”在艺术先锋中获得了极高的赞誉。

此次大英博物馆的展览中,一大亮点便是一幅蒙克和未婚妻Tulla Larsen的自畫像。1902年,在蒙克未婚妻Tulla Larsen的卧室中发出了激烈的争吵声音和枪响。蒙克在扭打中左手中弹,两个指节飞出五米远。而后,这一幅绘有蒙克和Tulla Larsen的肖像画被作者一分为二。此次是它们首次被并排陈列。

与未婚妻的分离被认为是蒙克陷入戏剧性困境生活的关键。我们不难看出,整幅作品基调晦暗,男人脸上的红与女人脸上的灰白成强烈的反差。“在热恋期,蒙克完成了这幅非凡的肖像。”策展人Giulia Bartram说,“他看起来脸红了,而她却有点厌倦。如今两幅作品都收藏于蒙克家族。”

Giulia Bartram希望观众能看到蒙克女性作品的重要性,她认为蒙克的女性肖像是被忽略的明星。“蒙克与女性的关系非常复杂,身体上他对女性有所畏惧,这种畏惧和紧张或许来源于他的精神疾病。”Giulia Bartram说。

蒙克作品中对情绪的表达几乎占据了他的整个艺术生涯,而艺术家与各色女人的纠葛更是让这种情绪得到了充分的升华。在版画《嫉妒》中,性感奔放的女人,与其他男人调情,半裸露的身体充斥着情欲与挑逗,男人面部放大靠前,空洞的眼神直勾勾的目视前方。伴随着紧张、焦虑与不安,让我们很容易联想起现实情感中的伤害。

蒙克曾在日记中提到过“女人是一种很有乐趣的动物,我想我应只画女人”。而现实生活中,女人却也是艺术家痛苦的根源。他在《吸血鬼》中将男女的情欲想象成一个女人在蚕食一个男人,女人对他来说是恐惧的,他一生都如画中的男人一般被动,受胁迫地被吞噬。在经历了几次生死之恋后,蒙克尽管心灰意冷,然而他还是不能忘情于女人。他不断地换女人,不断地投入感情,又不断地沮丧失望,女人给他灵感,也让他彻底陷入癫狂。

《焦虑》(Anxiety)描绘了一群苍白的、样貌诡奇的面孔,表现了蒙克对人群不可名状的恐惧和陌生感。策展人Bartrum认为,这幅作品会让在伦敦感到孤独的人产生共鸣。蒙克对同一主题版画的双版本创作,是他在木刻技法上的一次尝试。他很快就抓住了这种媒介的潜力,将木头本身的纹理显露出来,并通过木块上的粗糙凿痕来传达荒凉的主题。虽然黑色版本传达了一种特别黑暗与忧郁的情绪,但红色版本却暗含与血液或日落时超凡脱俗的玫瑰色光照的联系。蒙克的版画制作方法亦非常具有实验性,他经常在版画中改变用墨,在各种印象感觉之间变换,尤其是在他的木刻版画中,他也会将不同技法用于同一主题。在他的作品《焦虑》中,蒙克在尝试木刻之前先制作了石版画。虽然蒙克的社会压力和疏离主题在所有版本中都得到传达,但各个作品之间形式和技法的差异体现了多种的意义上和情感上细微的差别。

蒙克一生总共创作了4个版本的《呐喊》。大英博物馆展出的是其中的石板画《呐喊》( 1895)版本,这幅版画由奥斯陆的一个私人藏家所有。在20世紀早期,这是蒙克作品最广为流传的一个版本。

当莫奈在描绘风景的时候,蒙克正在探索爱和欲望,嫉妒和焦虑,忧伤和情绪失控,这些情感在《呐喊》中一览无余。黑白色的《呐喊》石版画如同炸弹一般击中你的心。天空是扭曲而颤动的木纹。黑色的褶皱映射着海岸,如同一层层含着悲怆的涟漪,凝固在一座孤独的教堂塔楼之上。你看着它,仿佛看着心脏监测器。脉动在空间中回响放大,你会感受到幽闭恐惧症般的压迫,就像蒙克所描绘的现代灵魂的普世形象所遭受的折磨那样。策展人Giulia Bartrum说道:“作品在情感上的影响无疑是重要的。蒙克精神上的不稳定和精神疾病,这在当时是个重大的主题,也是他所试图去描绘的。任何尝试表达人类大脑内部运行的事物在今天都能产生巨大的共鸣。”

这是一件消弭距离的艺术作品。即使在描绘绝望、孤独和死亡的时候,蒙克也以一种肯定我们彼此沟通能力的方式来描绘。他让你感到痛苦,也给你留下灵感。这是一场展示了我们为何需要艺术的展览。否则,我们怎能听到彼此的呐喊?

猜你喜欢
蒙克策展版画
版画作品选登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策展哲学》
树林里那看不见的稻田
“生盐长醋”树与“神秘化糖”果
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名画《呐喊》中的人原来不是在呐喊
Zhejiang Publishes Chinese Edition of Edvard Munch: Complete Paintings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