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身心健康状态及对策研究

2019-07-09 03:15周必华
祖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解决措施辅导员高校

摘要: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生源复杂,同时在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大学生思想方式与思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社会中更多的人更加关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部分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侧重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致使大学生在走进社会中,出现了诸多不同类型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心理健康问题引发了事故。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参与者,需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主要以辅导员身心健康为主题,在阐述辅导员身心健康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结合问题,分析其本质原因,提出了与之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促进辅导员身心健康发展,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基础条件保障。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身心健康状态   解决措施

教育事业的发展,丰富了高校课程,完善了高校课程结构体系。心理学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分析身心状况。大学生正处于青春躁动时期,在整个大学生涯中,容易产生苦恼,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辅导员需要发挥自身教育作用,引领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然而高校辅导员实际情况是,自身身心状态欠佳,进而无法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而言,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有必要意识到辅导员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并在积极探索出缓解辅导员身心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由此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效果。鉴于此,本文对“辅导员身心健康状态及对策”展开更深层次的剖析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辅导员身心健康状态分析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其个人身心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效果,一定程度上讲,辅导员身心健康状态与大学生身心健康状态保持一致。因此,高校有必要注重辅导员身心健康发展,促使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出既有的作用,由此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然而现实情况是高校辅导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接下来,笔者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就辅导员身心健康问题产生原因提供几点意见,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一)工作忙碌、压力大

现阶段,不断有高校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高校深化改革途中,高校领导人纷纷在教学方案中,不断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由此,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即辅导员增加了大量的工作,教学任务也随之增多,为了给大学生提供高效课堂与教学质量,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前,提前做好各项工作的准备。整个准备工作中,辅导员需要查阅大量参考文献资料,同时需要借助网络,查询相关资料,并且还需要结合大学生具体情况,构建教学思路[1]。另外,辅导员还承担了其他任务,致使辅导员不得不分散精力,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然而辅导员却陷入了一个困境,越想把各方面的事做好,越做不好,主要原因在于辅导员精力过于分散,同时耗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一旦辅导员将时间大量用于此事,其他事情必然有所纰漏。基于此,辅导员要想真正意义上做好自身工作,势必会抛弃部分工作,然而这是与现实不符的。除此之外,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时,由于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例如与家长关系不和等、对未来比较迷茫等。为取得实质性的教育效果,辅导员需结合不同的问题,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措施,才能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心理问题。种种原因的存在,造成辅导员工作负担不断加重。另外,高校辅导员不足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辅导员需要同时为几个学生提供服务,这种快速与高压工作方式,会给辅导员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长期以往,辅导员自身也会产生心理问题。除此之外,辅导员仅仅是一份职业,在现实生活中,辅导员也需要为自身的生计着想,例如晋升等,这些活动也会耗费辅导员大量的精力与时间。

(二)学校地位有待提高,负面情绪严重

高校近年来虽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日渐增加,辅导员工作任务也随之加重,但是辅导员在增加了工作量的基础上,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即个人地位没有随之任务加重而提高[2]。对于学生与家长而言,在现实生活中广为谈及的依旧是重点学科的老师。就辅导员这身份,广大家长与学生的重视度远远不够,甚至乎起码的尊重都没有。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得益于人们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无法在短时间内改正过来。基于学校角度而言,在辅导员薪酬方面,发放标准也是远低于文化学科的老师,严重降低了辅导员个人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辅导员在付出辛勤劳动之后,没有收获相应的回报,同时发现远没有自己付出多的文化课教师发放了更高薪酬,将会产生不公平的抵触心理[3]。久之,必然会出现心理问题,不利于辅导员各项工作的开展。部分辅导员在长期受到不公平的待见下,会在心理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发生离职问题。

二、缓解辅导员身心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工作效率的提高

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的制定,首选需要高校认识到问题产生本质原因,从源头上出发,才能真正意义上解决此类问题。上文提及到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针对这一问题,辅导员需要注重个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针对现实情况,寻找一个高效工作方式。例如辅导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全面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问题,在此基础上,将心理问题分类整理,之后将心理问题相类似的学生集中统一疏导,这样一来,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为多个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轻了工作负担[4]。其次,辅导员应该与高校领导员进行协调,针对超额的工作量,应该勇于向领导人员说“不”。针对这种情况,高校领导人员势必会招聘更多的辅导员,保证各项工作的持续进行。这样一来,不仅仅可以减少辅导员的工作量,还可以让辅导员为学生提供更加周到的心理健康服务,徹底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重视与家长沟通

大学生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是因为环境发生变化。需强调的是此处将的环境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此,辅导员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全面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辅导员在掌握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可以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策略开展工作,有助于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5]。其次,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促进家长对子女的了解,从而有助于发挥家长的心理疏导作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快速解决,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辅导员工作时间,降低其心理压力。

(三)建立奖励机制

现阶段,我国高校对辅导员的重视度远远不够,具体表现在薪酬、福利等,同时在工作任务上,通常安排给辅导员,也就是说辅导员在承担大量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回报,加重了辅导员的心理不平衡感,进而诱发心理问题[6]。因此,高校需给予辅导员更多物质方面的奖励,并结合工作量,增加补贴,由此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这样一来,辅导员心情自然会舒畅,工作积极性也随之提高,逐渐地减轻心理负担与压力。基于此,高校需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奖励机制,对于工作表现优越的辅导员需要给予相应的奖励。除此之外,辅导员为了给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由此超出的工作量,理应给予相应的补偿。高校只有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个公平的氛围,才能让辅导员更加原因不断提升自我,以高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做好每一项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思想受到了外来物质文化的冲击,尤其是网络中的一些落后文化,无不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致使大学生心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基于此背景,辅导员自身也有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与工作负担。高校教育发展过程中,除了解决学生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之外,还需要关注教师的发展,不断解决辅导员心理问题,促使其向学生传递更多的正能量,由此保证大学生健康成才。

参考文献:

[1]蒋银屏.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可行性分析——以无锡太湖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44):121-123.

[2]吉峰.辅导员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三级网络”预防体系构建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0):213-214.

[3]景慧.高职院校辅导员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索与对策——以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例[J].智库时代,2018,(31):83+85.

[4]赵海鹏,杜亚辉.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专业化特点及提升路径——以广州市高校为例[J].教育观察,2018,(13):22-25+128.

[5]石杭科.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协同开展的思考——以暨阳学院为例[J].现代交际,2018,(12):123-124.

[6]赵海鹏,王文龙.十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专业化发展趋势——基于对七种思政类期刊129篇论文的内容分析[J].大学教育,2018,(06):181-183.

(作者简介:周必华,辅导员,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主要研究教育学,管理學。)

猜你喜欢
解决措施辅导员高校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