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内涵及其价值

2019-07-09 03:15赵俊凤
祖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大众化

摘要:纵观中国政治历史的发展,中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自从五四运动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从此一步步的走向了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开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端,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国依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步步走向了更加辉煌的时刻。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福音,本文通过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简要介绍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希望对有需要的人士可以起到一些帮助。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理论价值   实践价值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领导者将这一思想不断的融入到适合中国社会发展当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当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国民经济取得世界第二的位置,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的国防科技等实力不断得到增强,这些都有赖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因此,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成为了当代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又一口号。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所谓大众化,即是指群众化,让所有群众都知道都懂得的。关于大众化,中国的众多学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当中都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其中最早的大众化说法是在文化艺术领域。创造出符合观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让观众在了解并且懂得的基础上享受文化,感受文化带来的熏陶。这就是中国文化大众化的目标,同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也是如此,让平民百姓都真正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马克思主义带领中国走向了更加繁荣昌盛的时代,学习马克主义,不仅仅是中国领导人,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的事,在中国现如今的发展当中,让全民都能真正的懂得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能在中国领导人的带领下,更好的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自五四运动传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的理论之后,在邓小平的带领下,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领着中国人民开创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三个特色,即实践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时代特色,这三个特色是最能体现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准。所谓实践特色,即是指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发展中国,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而不是照搬国外的社会主义经验,建立起适合自身社会发展的实践理论。所谓民族特色,即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民族特色相结合,要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相适应,创造出符合人民大众所能接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谓时代特色,即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更新的,要与时代的步伐相一致,创造出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的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因此,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特色当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如何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的发展而言是有着巨大的影响的,第一次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运用。毛泽东思想带领着中国人民站起来,抗战时期打败外敌,战胜了内战,让中国在经受了百年的沧桑之后重新确立了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带领着中国人民逐渐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准确来说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运用理论,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中国未来的道路也越走越顺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让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就成为了时代发展的顺势所需,如何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成为了中国发展的一部分。因此,把握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明确当代,结合实际,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现代化。既然是当代的理论,就要结合实际的时代背景,把握当下的时事政策,即把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第二,当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是指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中国实际的社会政治背景中进行转化运用,要在群众中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来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第三,抓住大众化一词,将深奥晦涩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懂,易懂,甚至容易被群众所接受认可的理论知识,大众化,让群众都知道,都了解,都能掌握其中的道理。如何更好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还可以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来把握,即科学性,群众性,时代性,实践性。所谓科学性,即是指事物符合其正常的发展规律,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所具备的一个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是有其发展规律的,也是符合实际的运用,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状况,每一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都能让中国在危难之中走出困境。所谓群众性,即是指大多数普通人,马克思主义就是站在群众的角度出发,为群众利益着想的一种理论知识,不论是在其诞生国俄国的实际运用还是在中国社会主义的运用,其主体都是人民群众,其主要力量也是人民群众。所谓时代性即是指事物发展有其时代的转变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符合科学发展的一种理论知识,在中国的实际運用中也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改进发展的。所谓实践性,即是指事物发展的本质就是实践,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就是一个个实践证明了的成果,同时也是时间所证明了的真理的存在,是不会因为别的事物发展而磨灭的真理。

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价值

(一)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和平友好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当中,人人平等,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在这样的社会国度里,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主人的意识里懂得用马克思主义去创造一个美好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提出之后,就一直在不断的完善,当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化,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普遍化,让每一位中国人民都参与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实践当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增添更多的动力。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三大特色当中,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也深刻的认识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广大群众共同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发展道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进来,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体系的表现[2]。

(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全球化背景下统一全国人民思想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奋斗当中得到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思想武器。因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将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集中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然而,当代社会不断发展,国际变化也在日新月异,全球化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浪潮,经济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让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然而,国家的发展也在不断向前,竞争与合作,矛盾和冲突也同样在不断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且在众多发达国家的压力之下成长,难免会遭受到发达国家的侵袭。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物质文化越来越丰富,人民对于精神上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格局当中,谁占据了文化精神的主导力量,就相当于占据了世界前位,因此,文化在当代国家发展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当中,中国走上了顺畅的上坡路,并且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越来越靠近世界舞台中心的位子,这时,发达国家难免会在文化方面想要动摇中国的迅猛发展。为此,中国共产党要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段要把握住人民群众的思想主流,且不可再关键时刻掉链子,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全球化背景下统一全国人民思想的需要[3]。

三、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价值

(一)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和实现公民信仰与国家主导意识相统一的要求

所谓信仰就是一个人对一种理念的支持和追顺,严格来讲信仰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信仰也是由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决定的,个人信仰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人的意志一般也是由信仰所决定的,信仰越鉴定越深刻,人对其所追求的信仰意志也就越加坚定,其身体上也能为此而做出行动。就像方志敏的抗战故事一样,正是他对共产党的信仰铸就了方志敏这一段可歌可泣的人生故事,他对信仰的坚定也让后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所谓公民信仰,即是指全体中国公民的信仰,在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主人拥有怎样的信仰,中国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中国。因此,为了实现中国公民信仰与国家主导意识的相统一,必须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如何坚持和实现公民信仰与国家主导意识相统一,首先,就需要实现公民的信仰自由。所谓公民信仰自由,即是指不强迫,不反对,不控制公民的信仰,要让公民在自我的认知当中选择自身的信仰。只有公民信仰自由,让公民自觉的选择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这样才能让公民在心底里就认可马克思主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思想理论,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4]。

(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属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发展之路,关键在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坚持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特色也要求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时代的发展当中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也要正确对待外来的思想的文化,不能让外来的文化侵占国家的主导意识,应当让主流的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文化逐渐的深入人心。

四、结语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细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是全球化背景下统一全国人民思想的需要,更是实现公民信仰与国家主导意识相统一的要求,同时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希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未来,中国可以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孙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论、方法论与发展观——当代中国学者的使命担当[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5):15-17.

[2]王士荣.日本当代学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论与学术使命[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07):121-126.

[3]王雨辰.论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方法论和当代价值[J].吉首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1-9.

[4]李振.从五大发展理念看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时代自觉[J].思想理论教育,2017,(01):32-37.

(作者简介:赵俊凤,副教授,硕士,作者单位:中共南充市委党校,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大众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论王阳明民族观的当代启示
关于参与式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价值研究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融合的实践价值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施行“少教多学”,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双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