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党校在新时代的角色认知

2019-07-09 03:15肖海霞
祖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新路径角色党校

摘要:基层党校作为研究党的理论知识、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培训党的干部队伍的主要阵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和理论作用。本文对新时代基层党校面临的新形势、新定位、新路径进行了探析,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校在新时代的职能定位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   党校   角色   新路径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实现基层党校新价值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要对党校的角色有一个全新而准确的认知,科学分析面临的新形势,准确把握自身建设的新定位,探索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是基层党校在新时代谋求新发展实现新作为的重大课题。

一、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党校面临的形势发生深刻变化

(一)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变化。进入新时代,世界形势风云激荡,变幻莫测,橙色革命,中美贸易之争,局部战争频发,各类思潮正风起云涌,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的国际秩序体系正在变革,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仍然任重道远。从国情来看,我国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国的政策、方针做以必要的调整,切实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破解新的主要矛盾。从党情来看,全面从严治党已经初见成效,全党的政治意识进一步增强,政治规矩进一步建立,正处于向基层延伸的關键时刻。同时,我党面临的“四大风险”“四大考验”仍然没有从根本上予以解决。“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①站在宏观视角上,统筹审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可以进一步明确基层党校的发展定位,把握理论方向和实践指向。

(二)基层党校的培训群体发生变化。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基层党政工作人员群体在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学习需求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入职的基层党政工作人员普遍具有年轻化、高学历、视野宽的特征,很多人员获得了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理论功底比较深厚,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工作中热情高、干劲足。这就对基层党校的授课方式和课程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党员干部群体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地位,他们的一举一行以及思想文化都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有着无可替代的决定性。”②基层党校的培训能不能适应党员干部群体中呈现的新趋势,能不能在理论深入和实践意义上满足干部群体的新要求,直接决定了新时代基层党校工作的成效,成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关键环节。

(三)培训方式和授课理念发生变化。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获取知识的手段和路径已经是多种多样,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以课堂授课为主,以教师的讲述和灌输为途径,而现代的教学方式则显得灵活高效,更多的以情景带入、小组研讨、实地考察、分工协作等方式进行,以求培训对象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传统的教学内容,多以政治理论为主体,强调经典理论的熟读背诵,而现代教学则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动理论的转化,在“知行合一”上下更大的功夫,从根本上提高党政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推动工作创新发展的效果。在教学主题上,现代党校教育更专注于将课堂交给培训对象,更多的发挥培训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青年干部群体学习能力强、求知意愿足的优势,做到培训主体的客体化转换,培养交流能力和学习思维,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党校的根本特点和角色定位

(一)政治性是基层党校的根本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姓党”,这是党校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根本政治前提。“继1923年刘少奇等同志在江西安源创办第一所党校以来,各地党校纷纷建立并成为培训党、团骨干力量的主阵地。”③这就充分说明,党校从诞生以来就一直致力于为党培养革命力量和建设人才,是党的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党校服从于党、服务于党、听党话、跟党走是党校政治性的基本要求,也是党校区别于一切教育体系单位的根本特征。党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和基本社会实践决定了新时代的基层党校必须要模范的践行党的政治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坚决维护”,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政治和历史使命。

(二)学术性是基层党校的重要特征。新时代的基层党校一方面应做好政治理论和大政方针的宣传者,同时也应该成为结合实际深入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的践行者。在党的十九大上,我党提出了最新了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在新时代指导全党全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基层党校作为党的理论阵地,更应该准确把握这一科学理论的丰富内涵,突出问题导向,做好学术衔接,构建学理框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各地的生动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精髓应用于创新发展之中,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更为丰富准确的学术和实践依据,在学理上进一步推动新理论落地生根,推动新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实践性是基层党校的现实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基层党校的价值体现不仅仅在于政治理论的研究学习,更是通过对于马克思理论的传承和发展,推动理论成果的中国化,实践化,提升学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解决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因此,推动理论创新向实践成果转化是党对基层党校提出的现实要求。在课程设计和理论传播中要注重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与群众诉求向结合、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切实做到服务中心、服务人民、服务发展。

三、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党校的主要任务和发展路径

(一)夯实意识形态主阵地。“党校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熔炉、培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必须在加强意识形态教育中做到尽职尽责、主动作为。”④要持续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性主导地位,不断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理解。特别是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运用,把这一指导新时代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基层党校阵地上鲜明的旗帜。进一步探究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科学地位、理论地位,全面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自觉用新思想武装自己,指导实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

(二)加强党校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新时代提出的一项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教学要求,满足学员需求,强化基层党校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要高度重视党校信息化建设,加强软件升级和硬件配套,强化资源利用和整合,结合地方实际建立起数据中心、云共享、远程指导等现代化信息服务体系。在教学层面实现最广阔的信息获取空间,推进资料收集、案例分析、实证获取的信息化、时效化。在学习层面做到点餐式、定制化,突破学习的空间局限和时间局限,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在管理上,改变以往党校考勤难,学时无法保证的现象,全部实现网上打卡,网上计时,网上考试,给予基层党校分析研判教学质量和课堂管理的数据资料,推进基层党校优化课程设計和教学管理。

(三)创新基层党校课程开发。新时代基层党校的课程要瞄准新特点和新要求,要对接基层党员干部的新诉求。“基层党校培训对象更多的是基层干部,他们更多的要求能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⑤因此,在课程设计和开发环节,要做好前期的基础调研,将党员干部最迫切的需求反映上来,确保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在设计上,应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时代性变化和专业性区分,通过情景教学法、实地体验教学法、双向互动教学法,更多的将学员的情感和认知代入到课程内容之中,获得更多的价值认同和情感体验。同时,要掌握基层一线工作中反映突出的瓶颈问题,在信访维稳、生态环保、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领域开设专门课程,通过实例分析,情景再现等方式,将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与基层实践进一步结合起来,让学员获得破解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基层党校面临着深刻的内外形势变化,彰显了政治性、学术性、实践性的显著特征,抓好意识形态建设、推动信息化发展、创新课程开发是履行新使命新职责的关键所在。抓好新时代基层党校的建设发展,对于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注释:

①石磊:《党校青年教师的角色认知》,《党校之窗》,2016年,第12期,第36页。

②宋爱香:《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设与现实意义》,《才智》,2018年,第5期,第174页。

③余娴丽:《以优良学风引领新时代党校作风建设》,《教育与培训.中共珠海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12期,第35页。

④朱健生:《党校要守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教育与培训》,2018年,第6期,第82页。

⑤张磊:《创新基层党校课程开发和教学方法探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1期,第63页。

参考文献:

[1]王雪梅.把握内涵 遵循规律 加强党校文化建设[J].黑龙江史志,2015,(11).

[2]郭丽霞.新时期提高党校教学水平的途径[J].2019,(02).

[3]刁连堤.党校教育中的学风建设[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2,(01).

(作者简介:肖海霞,现工作于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委党校,研究方向:基层党校管理。)

猜你喜欢
新路径角色党校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