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分析

2019-07-09 03:15赵欢欢
祖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从明确定位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和方法、构建实践教学制度支撑体系这四方面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议,希望能为我国高校带来一定的启示,提高实践教学改革水平,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的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高校法学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现阶段,为了满足社会岗位需求,国家越来越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我国高校应该担负起这一责任。经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下面本文就以法学专业为例,分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

一、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调查结果

为了了解高校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育情况,通过实地走访、网络问卷等形式,对全国多所高校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法律系学生及教师。其中在网络以及当地共发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6份。如表1是我国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计划表,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多高校将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性与创新性人才,这与国家教育理念相符合,可见法学专业的目标定位较为科学。但是大多数高校的具体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95%以上的学生表示与法学理论知识相比,自身法律应用技能较为欠缺。如表2是法学专业学生欠缺能力调查表,其中大部分的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依然较弱,这体现出目前法学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1]。表3是高校实践教学的效果情况表,可见即便一些高校开展了实践教学,但是教学效果较差,并没有有效提升学生的法学应用与实践能力。

(二)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1.人才培养过程与目标制定存在偏差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我国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与实际培养过程不符,虽然不少高校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上,但是制定培养方案时却存在偏差。很多高校依然按照以往方案培养人才,规章制度与教学设计较为传统,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上存在问题,大多高校过于重视法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在教学课程设置方面理论基础课程偏多,导致学生学习的法律体系单一,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与未来职业相融合,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2.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经分析可知,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很多教师依然采用灌输方式为学生讲述法学理论知识与法律案例,并且一些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案例结合度不高,无法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一些院校在开展实践课程时缺少有效的专业实践训练,例如,模拟法庭等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化,演练过程按部就班,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实践动力,进而失去实践教学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师能力水平不高,并没有实际处理法学问题的经验,所以对学生的教育力不从心。第三,高校缺乏科学的体系来支撑实践教学,对于学生以及教师考核不到位,会影响教师授课和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第四,在实习方面,实践基地人数有限,学生无法到与法律专业相关的领域进行实习,大部分学生只是负责打杂跑腿,不能有效接触到真实案件中,导致学生应用能力进步缓慢。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一)明确定位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各大高校都需要反思,积极进行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首先要明确定位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按照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法学专业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高校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立足于院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创新实践的教学理念,建立实用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派遣调查人员进入社会了解法学岗位的需求,制定专业性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2]。教师一定要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在讲授法学基本理论的同时,培养学生法律应用技能与生法学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与沟通能力,从而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

进行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改革还需要完善课程设置,要以应用型人才目标为基础,探索新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高校可以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环节。以刑法总论课程为例,以往高校安排理论课程六十学时,实践课程四学时,而改革之后应该增加实践课程量,尽量达成实践课程与理论授课的均衡,做到即学即练。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情景演示方式,为学生创设模拟法庭的环境,让学生扮演被告、原告、法官等角色,进行案件的模拟辩论,要将问题落在实处,有效进行知识延伸与拓展,并及时解决辩论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庭审现场视频,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探讨实战经验。在专业课程体系中,高校可以增设实用性的课程。例如,增设法学案例分析课,法学逻辑学等,从而完善课程结构,丰富授课内容。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设法律诊所课程,服务于当地法律咨询部门,让学生提早接触社会真实案例,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法律案件。

(三)创新实践教学形式

创新实践教学的形式与方法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破原有方式,增强师生互动。可以利用翻转课堂、微视频授课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慕课平台学习,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讨论。以案例教学法为例,教师可以选择社会上针对性的真实案件,带领同学一同分析,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适当开展即兴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可以开展模拟法庭,让学生体验实战的状态,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法学应用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入社会,参与真实案件的代理活动。有条件的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扩大实习范围,让学生进入公安机关、律师事务所、法院等相关单位进行学习实践,从而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工作能力。

(四)构建实践教学制度支撑体系

实践教学效果与学生的专業能力息息相关,根据调查教学报告显示,高校的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高校一定要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制度支撑具体教学。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相关课程计划,提高实践教学的可行性,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切实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高校也要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交流,可以联系当地律所、法律事务部门进行沟通,并派遣相关法学专业教师进入机构挂职锻炼,从而综合提高教师的法律处理能力[3]。高校也可以让真正的律师、政法人员进入校内授课,举办讲座,开展法律援助,提高实践教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高校还要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将实践环节工作量纳入考核标准,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实践教学,通过有效的实践通过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应用型的高技术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法学专业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育出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教育效果不理想,所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应该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完善相关制度,调整课程设置,将实战课程融入理论课程,利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凌云.应用型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优化路径研究[J].教育评论,2018,(11):67-72.

[2]袁丽.科学证据理性思维复合型法学人才实务培养[J].证据科学,2018,(05):603-610.

[3]黄春燕.高校应用型法学教育的实践教学方法应当体现理性精神[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3):13-20.

(作者简介:赵欢欢,讲师,博士,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