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加强红色基因传承的几点思考

2019-07-09 03:15周淯杭
祖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思考高校

周淯杭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他指出:“我们要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业绩。”

关键词:高校   红色基因传承   思考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高校是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战场,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散地,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前沿阵地,肩负着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的伟大使命,忠实履行这一伟大使命是每一所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红色基因的基本内涵

红色基因是伴随共产主义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产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激荡着无数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直面困难,迎难而上,舍生忘死,一心为国为民,创造了一个个令世界惊叹、令国人自豪的奇迹,谱写了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自强的奋斗诗篇。时至今日,“红色基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创新部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全民化的重要部分,做好红色基因的研究与传承,将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进一步交融共生,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二、加强红色基因传承和弘扬的紧要性

一是永葆红色江山不变色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当前,社会价值观日益呈现多样化,这是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充分繁荣、充分发展的体现,但也有一些历史沉渣泛起,西方敌对势力趁机进行文化侵蚀,企图混淆大众视听,荼毒青少年价值观,把错误思潮潜移默化的植入他们头脑中,扰乱我培养社会主义人才之大计,拖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作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不是世外桃源,更不是与世隔绝之地,而是各种思潮汇集激荡之所。复杂严峻的形势,五花八门的思潮,更加凸显出了我们用红色基因滋养学生的重要性,用红色基因构筑全体学生精神家园的紧迫性,使得全体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增强全体学生的“四个自信”,决心做新时代红色江山的守护者和建设者。

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精神动力。红色基因镌刻着我党我军不畏艰险、不畏生死,以小米加步枪的劣势装备,以大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赶走日本侵略者,推翻国民党腐朽统治,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史。他是革命史,也是奋斗史。高校的第一功能是培养人才,肩负着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复兴道路上险峻环生,挑战与机遇并存。红色基因是鼓舞和激励人们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内在精神动力。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弘扬,能够促使高校师生秉承革命先烈的战斗精神,强化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意识,强化遇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奋斗精神,用自身的智慧和汗水,不断强化能力本领,精通专业知识,做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者。

三、加强红色基因传承基本措施与制度保障的思考

第一、注重党委领导,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是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集散地,高校党委、领导班子要主动扛起政治责任,把打牢学生思想根基、纯正政治信仰、传承红色基因摆在首要位置。习总书记指出:“青年又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认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念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和确认期,价值观波动大变数多,高校党委要充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注重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制度,召开红色基因传承学术研讨会,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精品课,用红色基因武装学生,引领学生,确保培养的人才方向始终正确。

高校要注重凡事讲政治,坚持从严治校、治学,坚持教学、科研、办学等一切活动都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教育全体教职员工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做到三只讲台无杂音,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对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教职员工,打着各种旗号抹黑历史、歪曲事实的,要敢于较真逗硬,对于知错悔改情节较轻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理,对于严重违纪屡教不改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绝不能让一个人带歪一群人。

第二、注重锻造一支坚强有力传承红色基因的骨干队伍。

人是红色基因传承和弘扬的关键因素,一支坚强有力的骨干队伍,有助于高校将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贯穿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将红色基因融入到学生的精神血脉之中。高校应该充分发掘自身红色基因生长点,在新时代涌现出的各类优秀人才,如优秀科研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大学生士兵、见义勇为者等等,充分激活学校拥有的新时代红色资源。通过树立榜样,立起旗帜,以个体辐射全面,带动全体学生自觉传承和传播红色基因。要注重这些人才的迭代替换、梯次培养,不因学生毕业,导致骨干队伍流失,队伍功能弱化,确保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工作不断线、人才不断档、标准不降低。一颗红心永向党,红色基因传承的骨干队伍将来会活跃在各行各业,必定也能如同万里长征一般,走一路红一路,成为各行各业红色基因传承的先锋人物,激励更多人守护我们的红色江山,成为复兴中华民族的奋斗者。

第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灵活运用教育手段,使红色基因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紅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在文化传播中,最忌单调说教照本宣科,而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因人因地施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情感共鸣了,才能启迪思想,震撼灵魂。因此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进入课堂进入教案,深度挖掘经典感人的红色案例,采取不同形式讲好红色故事,如主题演讲、歌唱祖国、阅读红色经典书籍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情感认同感。在组织思想政治实践课时,如参观红色文化景区,一定要精心组织,提前让学生熟悉该红色景区的英雄人物及英雄事迹,边参观边温故红色历史,让红色故事在眼前活起来。适当时间可以在红色景区开展实践教学、重温入党(团)誓词等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仪式感和参与感。在实践课中,学生与红色基因的紧密接触,使红色基因与广大学生产生情感交融,使红色基因融入学生的精神血脉。

第四、注重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创造优良的红色基因传承环境。

高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中红色基因的发展,寻找红色基因与校园文化的融合点,提升红色基因在校园文化的展示度。如加强学校传统媒体、新媒体对红色基因内容的刊发,设立红色文化专栏,既要宣传红色基因,又要对错误思想进行批驳;通过网络开展红色基因文化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网络的思想引领作用,开设集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于一体的网络课堂。在学校内制作红色故事橱窗,摆放革命先烈雕塑,让红色文化处处可见,处处受红色基因教育,让红色基因深入到每一名学生的心灵。

(作者单位:武警警官学院)

猜你喜欢
思考高校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