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实践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

2019-07-09 03:15李苑
祖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引领作用社会实践课堂教学

摘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关于加强高校实践育人的相关文件,强调实践育人基地的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践行能力,充分体现当代素质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實习基地考察、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实习日志等形式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并重点探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对课堂教学起到什么样的引领作用,如何让课堂教学形式更为丰富,内容更加有实效。

关键词:社会实践 课堂教学 引领作用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常态,这就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要发生诸多重大转变,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还需要从教学一线抓起。近几年,各大院校逐步加大了学生在校的实践环节,实践创新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如建设实习基地、更新教学实验室、实训室、安排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但真正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之内由教务处根据各专业特色统筹安排、有校、企双方指导老师直接参与的实践模式还未成行。

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加强专业技能的提高,而是通过实践让学生们感知社会,认知自我,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不脱离社会现实,提高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使大学生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提高创新意识增加创业良机;通过实践让课堂教学与人才培养更加有机地融合,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二、学生社会实践的历程研究

我国历代思想家、教育家、诗人对于实践育人的重要性有诸多的阐述。宋代诗人陆游在诗中写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知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国家教育部早在2006年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印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并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近几年,我院(旅游外语学院)结合实际情况,依照办学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将应用型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也相应地做了一些变动。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把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不同的商务情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即读、写、听、说、译五种技能提到了首位,这是学生进入国际社会并取得成功的通行证,也是当今衡量商务人才质量和规格的重要标志。

(一)社会实践体验

自2010年以来,我们本着”走出去,结交良师益友“、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安排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至涉外酒店、外贸公司等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把学到的东西,拿出去接受社会的检验。学生通过岗前集中培训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实习企业及具体的工作岗位。作者全程参与了这一过程,期间出现了各种预想的和突发的问题,究其原因归纳为学生的个体差异、人生观和价值观差异、对待事物的态度、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等。同时,也发现了不少制约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瓶颈问题,涉及学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度、激励模式、保障体系和制度的建设等。更为重要的是,在实习体验中发现了课堂教学与职业技能培养脱节、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欠缺、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现实发生碰撞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我们解决,我们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二)社会实践之领悟

学校像一个温床,而社会是一个熔炉。在学校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草,有老师的呵护,有同学间的照应。但温室中长不出乔木,花草也经不起风吹雨打。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等得到了检验。部分同学能够在实习中广交良师益友,不耻下问,勤学肯练,思维变得非常活跃,创新意识非常强,相应的职业技能也随之提高。而部分同学则无所适从,工作中处处遇阻,自我价值难于体现,公子哥公主病时而发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酒店实习的同学自以为学了多年英语,证书也拿了不少,足以应对酒店服务了。但生搬硬套把课堂学来的东西直接应用到工作中时有发生,比如遇到陌生人时不自觉地会问到”whats your name?”而忽略了商务场景中更加委婉的表达”May I know your name, please?”。 学生没有意识到英语语言的交际语用功能在职场中如何体现,因此,学过的”I want to和Id like to的区别早已抛到脑后,更想不到用”I was wondering if…”。其实在课堂学习中老师都强调过这些表达的语用差异,但学生学而不思,思而不用。

三、学生社会实践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

(一)明确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和改革方向

韩愈的《师说》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何谓“道、业、惑”?所谓“道”,简单地说就是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事物发展遵循的规律、做人做事的原则等等。我们要明白“道”就是路,选定了路就选定了方向。从师者,就是要引导学生明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选好自己一生要走的路的重要性。人的一生如果发展方向选错了甚至背道而驰,一切努力都枉然,有时甚至会给社会带来灾难。历史上的赵高,一个奸臣毁掉了一个王朝;董卓指鹿为马,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些人位高权重未必能体现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其实,一个拥有独立人格、思想丰富的普通人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品行端正也能让人肃然起敬。这就是明“道”而使然。“业”是实现“道”而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层面的操练,且术业有专攻。“业”不仅仅只是强调知识层面的传授与掌握,更重要的还有技能和职业能力方面的训练。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加强学识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综合培养,既注重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传授,也注重技能方法、职业能力和素养的训练。“惑”就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不解之处。但就目前教学现状而言,课堂上有多少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有多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问题?又有多少教师把授业的时间用来解学生之惑?显然,我们课堂上过于注重传授课本上现有的知识,而忽略了“道”之根本、“技”之重要、“惑”之存在。

(二)强化教学实践环节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加强学生课堂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课堂高效率,首先就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处理好各章节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还要知学生,知己知彼才能让教学方式最优化,教学效果最大化。当今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强调了借助于互联网提供的便利条件以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为主的教学模式。这一教改,大大地增加了老师的备课量,教师首先要结合教材创建实时的教学视频,把教学内容模块化,便于學生课前准备、课中参与。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国际贸易的整个过程通过视频或网络可以再现,包括网上谈判,通过网络联系金融机构、承运商、保险公司、海关、商检局、贸促会来完成整个国际贸易流程。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模拟完成网上交易谈判、网上支付、在线协调运输、在线进行保险、网上通过EDI系统报关、网上申办原产地证等。在这个阶段,国际商务活动中涉及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将作为专题进行专项技能训练。例如,利用网络进行沟通联系时使用的日常英语表达,谈判时使用的言词,出现诸如索赔和申请仲裁等法律问题时的措辞等等。这种生动、直观的方式能够取代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并加深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其次,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沟通。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良好的沟通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沟通不只限于语言上信息的传递,还应该加强情感和心理上的交流。做到心领神会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苏格拉底有句名言: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从心灵深处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自我意识、人格理想,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以实现自我生命的社会价值,这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金靓.基于移动学习的高职行业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06).

[2]钱芬.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构建及实践探讨[J].科教文汇,2018,(12).

(作者简介:李苑,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用学研究。)

猜你喜欢
引领作用社会实践课堂教学
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