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在家校共育中的有效应用

2019-07-09 03:15李祖祥周爱丽
祖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有效应用互联网

李祖祥 周爱丽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不断普及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学校教育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应用。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便捷和有效的特点,构建家校共育的设想。通过互联网,在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和综合素质方面进行全面监测和培育;对外搭建家校平台,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家校共育的美好憧憬。本文通过讨论互联网在家校共育中的重要意义,总结出了在互联网时代下,为实现家校共育目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   家校共育   有效应用

孩子的成长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所以孩子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成功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得到优越感和满足感,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的正确应用对家庭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着同样重要地位的学校,也应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家庭教育互为补充,建立更適合如今孩子们需求的教育模式。

一、互联网时代下家校共育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通过与互联网结合,进行家校共育目标的构建,丰富了现代教学的方式和理念,促进了教学理论的纵向发展,增加了教学模式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展家校合作,打造家校共育的目标,对内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对外可以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家长进行培训,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强化教育作用。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家校共育现状

当前,一些地区的某些家庭对孩子采取了过分溺爱,放纵的教育方式,或是有的家庭对于孩子过分斥责和批评,这种偏激的家庭教育方式与新型的教育理念完全不同,据调查,有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受到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的影响,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影响学习态度,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三、互联网在家校共育中应用策略

(一)建立互联网平台,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模式也可以发生相应的改变,使得教学更加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更加符合学生们的需求。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通过搭建微信、博客等共享平台,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并参与到学生的学校教育中。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轻松的家庭氛围中更适合学生的开拓思维的发展,所以,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基础,与学校教育是相依相存、互为补充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联合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形成教育合力,构建一个新型的教育体系,不仅可以形成开放式、网络化的教学环境,还有利于家长对学生在校情况的了解。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家长交流微信群,随时更新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集体活动的参与情况和教师建议,方便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及时地了解,学生家长可通过微信群与教师进行私下交流,交流学生兴趣,探讨教学方法,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最大限度的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再例如,一些偏科严重的学生,教师可通过微信与学生家长交流,了解学生偏科原因,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转变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在家庭学习中,给家长制定符合学生的学习计划,让家长进行监督和指导。同时,家长应对学生进行开导,舒缓孩子对于学习和偏科科目的排斥心理,让学生对于学习有一颗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学习态度。通过微信平台,学生家长还可以与教师对于学生青春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相互配合,使得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组织教师和家长的网络培训,改变教学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也不再适应如今的教学,而在学校采用新型教育方式的同时,家长还不了解,在家庭教育中仍然采用传统的错误的方式。如一些家长会对孩子说“你好好学习,进步了就给你奖励”等话,这样虽然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却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形成了错误的学习观念,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我学习就是为了得到奖励。这样就造成了教育的脱节,所以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学校有必要对家长开展相应的网络培训,接受教师的学习指导,学习新型的教育方式,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了解有效的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例如,对于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尊心强、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家长进行指导,可以推荐家长阅读关于教育的书籍,观看关于教育的讲座,教授正确的教育方式,建议家长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开展旅游等家庭活动,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舒缓孩子的学习压力,了解孩子的心理,从而方便以后的教育方向和及时地引导。家长也要避免对孩子直接批评,而要从孩子角度多考虑,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特长进行鼓励,多方向,多角度的培养孩子的兴趣,从而改善孩子对学习的抵触心理。对于教师的网络培训,学校主要安排业余时间加强教师对互联网下家校共育理论的理解和学习,充分了解到家校共育对学校教育的积极意义,学习相关措施,提高专业素养,促进家校共育目标的发展。

(三)远程下的家校共育,资源共享

传统的教育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脱节,大多数的学生家长考虑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压力大,又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导致家庭教育过分放松,孩子在家根本不学习的现象的出现,这样就导致了假期过后,学生往往需要最少一周的时间来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应将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互联网下的远程互动和资源共享。例如,在节假日的时候,虽然教师和学生休息,但是,可以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与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远程互动,有利于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的掌控,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对不好的习惯及时地指正,让学生在家放松的同时依然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还可以在微博等平台设置观后感、读后感和读书笔记等作业,家长可以阅读学生的作业并进行评价,有利于家长对孩子心理的了解。教师在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下与学生家长交流互动,也可以利用家长的有效资源,通过了解学生家长的工作和某些经历,进行选择推荐,让家长将自己工作的相关知识讲给孩子听,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确立学习方向,也可以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有教育意义的事情分享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到世界之奇、世界之大,丰富孩子的见识,拓展思维。

(四)执行家长联系制度,改变教育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下,切实的执行家长联系制度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即教师将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家长将学生在家期间的学习状态和其余活动都统一上传到一个系统,然后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的、全面的分析,了解学生的思想,根据学生的优势和兴趣改变教育模式,针对薄弱处重新制定有效的方案。

四、结语

互联网在家校共育中的模式是新型的,教师应该将互联网应用到教学中,改变教育模式,利用互联网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家校共育,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蒙雅.以育代管:互联网环境下的家校共育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6):23-25.

[2]祁金霞.浅谈运用互联网进行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8,(21):163-164.

[3]侯继红.试论“互联网+”时代中小学家校共育[J].学周刊,2018,(11):39-40.

[4]刘玉香.“互联网+”背景下实现家校共育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8,(02):27.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历山街道办事处振兴路小学)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有效应用互联网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