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

2019-07-09 03:15牛月庆
祖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教学

牛月庆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能力的提升能够为其他方面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有效的阅读体验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言语技能,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为了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教师需采取一定的对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文论述了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意义,分析了影响阅读教学的因素,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兴趣   教学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内容丰富性适应了学生的发展需求,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语文学科素养。在具体实践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和老师应注重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乐趣,建立起阅读的热情,从而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爱上阅读,享受阅读过程。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语言学习能力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汉语言作为小学生的母语,需要小学生强化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语文学习不断提升汉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中华名族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学生自小学开始便加以重视[1]。阅读教学以汉字文本为载体,传播文化知识。因而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积累语言学习经验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言理解與运用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交流和交际方式。

(二)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经验,在此基础上发展直觉思维、创造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等,并养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提升品位。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感知中华文化,成为文化的感染对象,强化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三)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念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感染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小学生的品格塑造。小学课外读物往往是精心编制的,学生可以在革命先烈的事迹中学习优秀的精神品质,也可以在优美的散文诗歌中体味文字的美感,无论哪方面的内容,都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2]。好的作品能够影响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阅读教学是文化教育和品德教育的延伸,产生双向效益。阅读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行为,因而强化阅读教学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完善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阅读是识字、理解、判断、感悟的过程,需要学生在掌握阅读技能的同时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与思考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二、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因素

(一)教学层面

部分学校和教师缺乏重视阅读教学,更未能重视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有些学校和老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育模式,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一方面,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观念,不但没有在课程设计中为学生提供阅读机会,也没有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佳[3]。另一方面,有些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还有待提升,教师难以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致使阅读教学质量不高。

(二)学生层面

受年龄特征影响,小学生往往好动,难以静下心来投入到阅读中。且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不高,难以独立完成阅读任务[4]。小学生的判断能力尚且不强,无法对阅读学习的意义进行深入的、透彻的理解,难以明确阅读的价值,往往将阅读作为被动完成的课程学习任务,未能发现阅读的趣味性,导致自身的阅读积极性不高。加之小学生容易被外界事物影响,手机等电子产品对其吸引力更大。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深入研究文本,挖掘文章魅力

小学语文学科具有更强的生动性,能够通过文字为学生营造出不同的意境。语文教材的篇目较多,且语言简单生动,符合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升阅读质量,首先要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到吸引点,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一方面,学生的阅读偏好是不同的,教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丰富阅读资源,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利用网络搜集更多阅读资料或者类似篇目[5]。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精读,找出文章的精彩用词、语句、段落,研究分析,强化文字的感染力。

例如,在学习《雷雨》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场景,进而联系自己经历过的雷雨天气,对比有何不同,用生活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比如描述蜘蛛的几个动词,“垂”、“逃”、“坐”,若是换成“掉”、“爬”、“趴”是否还有一样的效果,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用词的奇妙,感受拟人方法的生动性,从而找到文本的魅力,建立起阅读兴趣。

(二)优化阅读教学模式,增强课堂趣味性

小学生容易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建立共同兴趣 ,因而教师可以开展互动教学,增强学生之间的联系,以小组合作的阅读教学模式改变单一且枯燥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得课堂活跃度更高,通过培养学生的共同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动机。同时,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教师不能一味强调“读”,应实现从“阅读”到“悦读”的转变。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同时增强阅读环节的趣味性,以“动态”的阅读方式,让文字变得更加生动、真实,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经验[6]。

例如,在阅读《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人物进行一定的了解,这就不可避免的要渗透《水浒传》的相关知识。小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能力不强,且兴趣度也不高,教师可以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好汉歌》,带动气氛,进而让学生自由结组,按照结构顺序将文章转化为“初见”、“厚待”、“语言相击”、“比武”四个剧本,并进行演绎,将文字转化为台词和读白,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丰富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效率

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根据不同的读物特点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根据文体分类,阅读方法有小说阅读法、科技文阅读法、散文阅读法、诗歌阅读法、等,根据内容分类,包括解词释句法、文章结构分析法;根据思维方式分类,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等阅读法;根据笔记方式,可分为划重点、写标题、编提纲、写读后感及读书心得等;根据时间和深度来说,又可以分为速读法、精读法、略读法、朗读法、默读法、等。教师要指导学生 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 ,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例如,在阅读《皇帝的新装》等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默读即可,理顺文章的故事脉络,明白其中包含的哲理。而在阅读《水》一文时,教师则要让学生进行精读,將重点语句朗读出来,并做出标注。比如“你们真的饿坏了”一句,母亲为什么说“饿”而不是“渴”,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重点关注,让学生通过对比研究其中的深意,明确其表达效果。

(四)开展阅读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阅读活动,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使得整个班级的阅读习惯蔚然成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创作阅读相关的文化作品,包括班级文化墙、板报、手抄报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延伸阅读的成果[7]。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竞赛类活动,如知识竞赛、文学常识抢答、月度阅读量比拼等,让学生广泛参与,通过激励机制,让学生学自觉丰富阅读量。

例如,在阅读了《郑和远航》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为课文创作插图,让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尽心大胆想象,将航海的场景画出来,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选出最佳作品张贴于宣传栏进行展示。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郑和为原型,设计故事人物,自行创作冒险故事,以编写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力。

四、结语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上。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兴趣的培养。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应该停留在记忆与背诵上,教师应关注学生学科素养地培养,转变教学思路,革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提升阅读效率,改善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郑艳梅.兴趣引领学生阅读——试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对策[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7,(04):40-42.

[2]李启民.“自主互动”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互动学习”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22):86-87.

[3]徐欣.涵泳文字 解密文本——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05):49-52.

[4]周昌菊.灵性课堂引领,无痕提升阅读兴趣——浅谈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0):53-53.

[5]马良松.匠心搭建阅读平台,助力培养阅读兴趣——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7,(22):113-113.

[6]陈炳生.策略引领 提高课外阅读实效——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谈[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4):148-148.

[7]桑坚德.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兴趣、方法、习惯,让语文阅读教学轻松有效[J].课外语文,2018,(01):59-59.

(作者单位:山东菏泽市曹县青岗集镇何姚庄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