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及反思

2019-07-09 03:15韩瑞英
祖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教学方式

韩瑞英

摘要:教学方式应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不断变化,目前对史料的研究运用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应该加大对这方面的探索,力求在教授学生时不仅让他们记住客观事实,还能从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使固定的知识能够焕发新的活力。本文主要讲述了高中教学中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并对教学策略进行探索和反思,提出了应用教材、课外补充等几个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   史料   教学方式

当今时代瞬息万变,教育行业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历史教学,尤其是史料的教学,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相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从史料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成分并且应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及反思。

一、史料教学的意义

(一)史料教学在应试中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已指出高中历史教学要“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况等認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高考的历史试题中也涉及到一定的史料问题,让学生根据给定材料进行分析论述,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分析影响或者论述应用。

作为检验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成果,史料的相关问题在高考中也已经占到很大比重,包括选择和论述题,难易程度也不等,不仅是直接考察,很多题目中也渗透了大量史料作为辅助,因此改革历史教学,提高这方面的教学水平刻不容缓。

(二)史料教学对历史感知的重要性

以往的应试教育只要求学生熟记相关知识,进行刻板的考查,造成了学生只知道历史而无法感知历史。学生很可能只知道某个具体人物的具体事件,却没有能力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事件和人物进行解读分析,更不要说将历史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运用史料教学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了解历史的过程中,摆脱枯燥无味的文字记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真正地了解历史。

音像、图像史料等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历史,将原本平面而乏味的东西转变为具体抽象,让学生在了解这些史实的同时,将自己的感受带入,体会历史人物的情感,体会历史丰厚的底蕴。运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灵活,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同时提高了学生探索和感悟历史的能力。

(三)史料教学的重要意义

正是众多的史料才形成了现在的历史,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影像史料,作为人类发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千百年来的见证,对于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发挥着重要作为。历史的教学应当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致力于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眼光,培养学生感知历史和运用历史的能力。

史料因历史的不可逆转性重要,也因众人看待历史的角度不同而重要。合理运用史料教学,最大限度发挥史料教学的优势,发挥历史教学的功能,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事实,增加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不论对学生的日常考试,还是今后的学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史料教学运用的探索

(一)充分运用教材史料

现在使用的高中历史教材选择了大量的史料,覆盖基本完整,逻辑清晰,内容紧凑,也给出了学习的侧重点,比如类似“解析与探究”、“学习延伸”之类的版块,书中的绪论、课后的总结等部分,都可以进行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这些部分合理的选择并加以使用,比如在正式教学之前给出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按照序言或目录梳理一遍需要学习的内容,在教授过程中进行延伸,看本次所学知识能否延伸到其他方面甚至领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的知识真正得到应用。教授完毕时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更好的领悟其中深意。简而言之,不能使课堂枯燥而死板,要善于将教材中给定的知识加以利用,让学生多思考,多感受。

在讲述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时,学生一开始很容易理解为扶持清政府和消灭外来侵略,此时教师应结合相应的史料,比如“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通过对这句话的分析,学生便能理解盲目排外和表面上扶持清王朝的含义,懂得义和团的“灭洋”不仅仅是抵御外来侵略,而是反对一切涉及外国的事务。充分利用史料,可以让学生懂得实事求是的观点,培养日后学习中多思考多查阅的好习惯,避免对历史和误解和主观臆测。

(二)适当借助史料进行补充

不可否认的是,教材中已经给了基本完整的历史框架和相关史实,但是碍于篇幅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教材中的知识大部分只是平铺直叙,让学生对这一段的历史有一定了解,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要进行适当的补充还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讲解历史人物时简要说明成长的背景、经历或者转折点,讲解著名战役时基于时代背景,分析影响和所涉及到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等等。同时史料相比较教材的内容更加灵活多样,更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多了解相应的时代背景和故事,也有利于对教材所给定内容的把握。

譬如在讲解罗斯福新政时,只告诉学生“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加深”,而不涉及危机的表征、原因、影响、国内国际事态,学生只是粗浅的知道罗斯福总统受命于危难,却不能深刻地体会到他真正的本领和气魄。若借助相关史料加以说明,如“罗斯福总统就职当日,美国人民拥堵在银行门口试图提取自己的积蓄,四分之一的劳动人口在不停歇地寻找工作却徒劳无功。”“俄勒冈州大量的苹果都在果园里自己腐烂,200个苹果价值四五十美分,但是数百万的人却根本吃不到苹果。”

学生能基于这些史料,更好地体会到罗斯福总统就职面临的重重危机,从而感受到新政制定和实施的不易,在阅读这一段历史时便更有代入感,更了解罗斯福总统的才干和精神,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助于知识的积累,更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和价值体系的形成。

(三)培养学生高质量阅读史料

学生对史料的研读,不应该只是粗略的扫读,课上老师的讲授毕竟有限,想要使学生受益终身,要培养他们自己阅读史料、研究史料的能力。现在的文字史料很多都是文言文,而学生大多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去阅读文言文,造成知识和缺失甚至误解,需要首先了解大意,然后翻阅词典或借助网络查找不确定的部分将其补全,如此反复积累下去便能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其次,历史因为朝代更迭、时代发展难免让人觉得纠缠不清,在阅读时可以借助时间轴或板块的方式加以记忆,防止出现记忆的偏差。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对于史料的理解,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基础上,自行理解其中的深意,或结合古今中外大家的见解,得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教材在讲述罗斯福新政时指出其实质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深刻改造。”而没有具体说明,学生若只粗略的阅读这句话只能知道新政的重要而无法了解真正的影响,这时需要学生自行查找譬如“国家干预经济”的具体措施和影响,“罗斯福的经济理论”在三十年代的美国发挥了什么作用等,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充分地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而且自己也对新政的功过是非有了判断,这样高质量的阅读才是真正使学生受益终身的。

(四)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

不论教授学生哪方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在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评价和解读历史,都是为了让他们学会用历史唯物的眼光来看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

历史的海洋太过辽阔,不谈国际,单论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便是学习不完的,流传到今天的史料更是数不胜数,有些甚至真假难辨,我们了解历史,牢记历史,是要从历史中提料有价值的思想和精神,让它们在新时代依然经久不息。

上文中提到罗斯福新政的重大意义及罗斯福总统的才干和气魄,但是评判历史人物一定要全面、客观。马星野的《美国新政成绩之总检讨》中提高罗斯福——“有人说他是个独裁者,革命家,会推翻美国现行政治制度,有人把他比作希特勒、墨索里尼、斯大林…”而费孝通在《20世纪的危机与罗斯福》一文中又说“我们得感激罗斯福,因为他找到一个最温和代价却最小的解放方案来应对现代社会秩序。”学生在评价历史时便不能听信一家之言,要结合时代背景,善于运用历史的眼光,了解这个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作为,也要了解他在历史长河中發挥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做到综合全面的分析。

高中历史中的史料教学是应对新课改高考的必然结果,也是教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感悟历史的必然要求。新课改之下,教师要不断探索适合史料教学的教育方式,不断反思教育中的得失,使学生更好的吸收和利用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更重要的在学习历史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评价,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简而言之,历史教学应基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及教材,将史料教学渗透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更多知识的同时开阔思维,懂得探究,提高整体的历史素养,也增强历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红微.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及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2,(06).

[2]温暖.新课程下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和运用策略初探[J].教海探航,2018(06).

[3]张存宏.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他山之石”——关于史料教学的思考之二[J].扬州大学学报,2015,(S1).

[4]柳付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散式教学的应用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莘州中学)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教学方式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