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西艳:幸福就是用心做人,快乐行事

2019-07-09 07:32李津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19年7期

李津

世上有些人有这样的本事:事业出色,荣誉加身,却毫无傲气;跋涉在崎岖的道路上,看到的不是艰难险阻,而是绝美风景;别人不愿做的事,他们愿意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他们要试。

很显然,刘西艳就有这样的本事。

在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场,本刊记者曾见过刘西艳,那是她第四次当选中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会上,她端庄、大方、眼神明亮,一口关中腔铿锵有力、声音洪亮。在会后的交流中,她又展现出率真的一面,好交友、爱唠嗑,从她的言谈中,你时不时能感受到她的大度、乐观和自信。

从“坊上”走出来的姑娘

提起西安,很多人会联想到兵马俑、华清池、钟楼、古城墙,除此之外,西安还有一张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回民街区”。它地处城市的西北一隅,是穆斯林聚集居住的地方,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为“坊上”。坊上生活,是刘西艳一生的情愫所在,这里有着错落而立的平房,祥和肃穆的清真寺,勤劳善良的街坊,也有至亲至爱的家人。

“对我影响最大的人莫过于父亲。”父亲经营小本生意,绝不缺斤短两;同时,他还是个和善的社区主任,经常调解街坊们的矛盾;在家庭中,父亲是好丈夫、好爸爸,总是以正能量去鼓励大家。刘西艳非常敬仰父亲,立志像他那样,为家人提供遮风挡雨的港湾,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在父亲的教导下,刘西艳成为坊上第一个高中毕业的女孩子。“当时,坊上的姑娘几乎都嫁给附近的回族小伙儿。爸爸则说:‘我不约束儿女的婚姻,只要信仰一致、情投意合,找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最终,刘西艳嫁给了一个上海籍青年。

1989年,儿子出生了,经济压力大了起来。偶然的一天,刘西艳得知一个街坊出价13万元卖自家地皮,她和丈夫商量之后,借钱买了下来。当时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刘西艳觉得,夫妻俩一起面对些困难不是坏事,可以让两个人学习担当、尊重和包容,学习一起创造幸福。

“坊上人”是自己和員工的第二个家

为了尽快还清欠款,1994年,刘西艳辞职创业,辛苦的小本生意一做就是4年。1998年,刘西艳和她的合伙人在西安解放路正式成立坊上人清真餐饮有限公司。之前,她开了次家庭会,告诉家人:“创办‘坊上人餐饮,我可能会更忙,还可能有风险……”没等她说完,丈夫和孩子异口同声地说:“没事,我们支持你!”这句话让刘西艳异常感动。

创业初期,丈夫为了支持她辞去了公职,全心照料家和孩子。对刘西艳来说,经营家庭和经营事业一样,都需要用心。她说:“在工作中,女人是水泥做的,坚实、有韧劲;在家里,女人是水做的,柔和而包容。女人在家庭和事业中,要善于转换身份,才能把二者平衡好。”多年来,不管多忙,回家后她都坚持做家务,每周末还会拿出一整天的时间陪伴母亲。

因为真诚面对每一位消费者,“坊上人”发展成为拥有多家大型直营餐饮分公司的省内规模最大的民营清真餐饮企业。“公司是一个多民族的创业团队,员工中回族比重大,我们健康前行的前提是处理好回族和汉族员工的关系。”刘西艳在清真餐饮业中率先成立了党支部、团支部、工会和妇女之家,组织各种活动,带着大家学习民族习俗和相关法律法规。

前几年,一个叫李铁的汉族员工患脑瘤,花光了所有积蓄,甚至想把一对双胞胎儿子送人。刘西艳得知后立刻和公司高管开车到周至县终南镇豆村,给李铁送去1万元现金和生活用品,又通过媒体呼吁,终于凑够了医药费。刘西艳告诉员工,“来到‘坊上人,咱们就是一家人,要相互理解、关心。”

在刘西艳的感染下,员工们自发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如果遇到中国传统的节假日,回族员工主动和汉族员工调班,反之亦然。“穆斯林传统节日时,汉族员工会向穆斯林员工表示祝贺;春节期间,回族员工帮着汉族员工包饺子,分享美食和快乐。”

“非典”期间,没有顾客上门,刘西艳坚持不减员、不降薪、不歇业。那段时间,公司亏损了200多万元,危难时刻,刘西艳没有抛弃一个员工,“他们要靠工资养家,我亏一些,他们的家就能稳住。”工作中,刘西艳一丝不苟;生活中,她却是个“爱心大姐”,经常调解员工家庭、夫妻之间的各种矛盾。刘西艳说:“我喜欢为别人做事,看到大家都好好的,我就开心。”因为刘西艳的真诚,“坊上人”的团队一直稳如磐石,很多员工的父母都感慨:“娃在‘坊上人能赚钱,还能学做人,我们放心!”

看到大家都好,我就开心

扶贫帮困、捐资助学、赈济灾区、安置残疾人,投入资金支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出版民族团结书籍、订购民族团结类报刊向社会各界赠阅……刘西艳带着员工做了多少公益,她自己也数不清。她总说:“我不认为自己是给予者,反而受益匪浅,我的团队在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上也得到了提升,我的家人和孩子也从中受益。”

除此之外,刘西艳还有多个身份—陕西省妇联常委、陕西省女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和副会长,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她4次当选陕西省政协委员,4次当选中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这些头衔对我是一种极大的监督和鼓舞,时刻提醒我要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每次政协会议,她的提案数量总是名列前茅,并有许多被评为“优秀提案”。

对刘西艳来说,提案最重要的是贴近民情。每次她都亲自去坊间走访,提案中把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措施,列得非常细。以前,莲湖区没有小学,孩子们要去比较远的学校上学。经过刘西艳将近10年的不懈努力,莲湖区一块近20亩的闲置用地终于被批准建校,去年9月份,莲湖区洒金桥小学开学了。近几年,通过她的提案,莲湖区建了第三保育院,全市几乎所有的小学都安装了新风系统。刘西艳抓住一切机会了解民情,一次接受采访时,她得知记者的孩子正上小学,赶紧问:“学校的新风系统收没收钱?”见记者摇头,刘西艳松了口气,笑说:“如果收钱了,我还得接着交提案,得免费。”刘西艳说:“这些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提案,政府非常重视,就看委员们是否有心。”

许多人心里可能都有这样一个疑问:我们只做一份工作尚觉辛苦,人家身兼数职,不累吗?刘西艳笑着给记者描绘了一幅她记忆中的画面:“年幼时,洒金桥窄窄的街道两旁是红瓦白墙的房子,傍晚,人们闲下来,簇在一起拉家常,猫猫狗狗穿梭其间,屋顶的炊烟袅袅升起……每次回想这个场景,我的心里都特别舒服。”她坦言自己是一个烟火气很重的人,看到凡俗而平淡的生活,就觉得特别满足。虽然经营餐饮业,刘西艳却提倡回家吃饭,“偶尔去外面吃一顿可以,多数还是要在家吃。因为做饭不是简单的解决生活所需,亲手做一顿美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心里话,这是去餐馆比不了的。”

采访结束时,刘西艳对记者说:“我希望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为民族团结、为公益慈善做更多的事,还要把清真餐饮的品牌做得更强更大,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美食,了解我们的文化。”工作中的刘西艳严谨高效,在生活中,她又是爽朗随性的,她说:“幸福就是用心做人,快乐行事。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的,享受当下的那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