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中江苏沿海开发的新诉求、新作为、新路径研究

2019-07-10 01:27古璇古龙高
大陆桥视野 2019年6期
关键词:交汇点连云港江苏

文 / 古璇 古龙高

今年是自20世纪80年代连云港、南通进入我国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35周年,也是江苏沿海开发进入国家战略10周年。这期间,江苏沿海开发经历了点的开发、面的扩展、质的转型三个阶段,“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沿海开发推入了质的提升的新阶段。 “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对对江苏沿海开放提出新诉求,江苏沿海开发应当有新作为,探索发展新路径。

一、“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对江苏沿海开放提出新诉求

(一)江苏沿海开发历程的梳理与回顾

回顾江苏沿海开发历程,不同的历史阶段,对江苏沿海开发有不同的诉求。

点的开发阶段,是以1984年连云港、南通进入我国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为特征。开放的主要抓手是连云港、南通各自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开发的平台和载体。

面的扩展阶段,是以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委省政府实施“海上苏东”工程为特征,主要任务是加快发展滩涂农林牧业、海洋渔业,积极培育滨海旅游业、海洋食品、海洋医药工业,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方位开发海洋产业,形成海洋经济全面发展的局面。沿海开发融入江苏“四沿”(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沿海)生产力布局的高度;虽然计划中也涉及沿海港口群体和临海工业基地建设,但没有放到主要位置,相对于海洋滩涂开发的投入,力度不够。

质的转型阶段,以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为标志,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与过去相比,江苏沿海开放的重要性被放到“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高度;开发内容由主要是滩涂农林牧业、海洋渔业的开发,递进到港口、产业、城镇互动发展,提高环境准入标准,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

质的提升阶段,是江苏沿海开放新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以在江苏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标志。在这个新的战略布局中,沿海地区不仅要率先实践“国际综合交通体系拓展计划、国际产能合作深化计划、‘丝路贸易’促进计划、重点合作园区提升计划、人文交流品牌塑造计划”“五大计划”,在空间布局上,被赋予事关交汇点建设全局的功能定位:

首先,整个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不仅是沿海地区的区域发展战略,而是与“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战略融为一体的大战略;其次,连云港被确定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战略支点。支点,从字面上释义,是指杠杆赖以支撑物体而发生作用的固定不动的一点,引申指事物的关键、中心。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战略支点的定位,可见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践行中的位置,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中的地位;再次,是南通被确定为“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出海门户”。这个地位是赋予南通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中的主体定位,在江海联动战略中的定位;沿海其他地区也有明确的定位 “积极开展临港制造业、特色农渔业、港航物流业合作,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能级。”

(二)新诉求蕴含沿海经济地区要实现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新期待

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提出的新诉求,对江苏沿海开放是机遇,更是挑战。

一方面,从发展现状来看,2009年以来,随着江苏沿海开发进入国家战略,江苏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兄弟省市发展相比,江苏省沿海地区发展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2016年,江苏实现海洋生产总值7000亿元,占GDP比重9.2%,到2017年下降到8.4%,到2018年下降到8.2%。从横向比较,均大幅落后于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如大大低于福建的30.72%(2018),低于上海的28.32%(2017)。具体见下表:

2017-2018年沿海6省市海洋经济情况一览表

2009年山东沿海经济总量为江苏沿海经济总量的1.77倍,绝对数多4141.7亿元;2017年山东沿海经济总量为江苏沿海经济总量的1.93倍,绝对数多6783亿元。总体上看仍是全国沿海经济带的“短板”,

另一方面,江苏沿海开发长期受制于特殊的地质结构。影响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淤泥质的特殊地质结构是重要方面。

首先,淤泥质的地质结构导致海洋传统产业比重过大。传统海洋渔业养殖、船舶修造、滩涂农牧业占江苏海洋总产值25%以上,而广东、福建、山东海洋传统产业比重已经下降到17%以下。江苏沿海地区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集聚效应低,港口物流等关联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海洋旅游资源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对沿海经济的带动作用不足。淤泥质的地质结构还影响水产养殖业,高密度的海水养殖必须大面积的换水换氧,早在江苏建设“海上苏东”时,海水养殖投入的人力、物力远远大于山东,但是单位产量收益只有山东的20%,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江苏淤积海岸的海水难以快速流动与深海交换,反而易把污染物的沉淀推到海滩上,造成严重污染,严重影响水产养殖收益。

其次,淤泥质的地质结构制约港口经济发展。淤积型和侵蚀型海岸决定了江苏海洋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是滩涂地貌和缺少深水大港,因而无法复制周边沿海省份海洋经济“深水贸易港—临港产业园-沿海城市”的一体化发展的海洋经济业态和发展模式。从沿海经济带建设看,江苏沿海与其他沿海省份的最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港口型经济没有真正形成。江苏海岸带90%以上为淤积海岸,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分布广泛,导致沿海主要港口除连云港外,都是栈桥式港口。而栈桥式建港,不仅临港产业选择空间小,延伸开发还较基岩岸线需要较大的投资,而且需要大量的石料抛填,否则难以支撑重大产业的发展、重大项目的建设。仅石料严重缺乏这一项,就将严重影响江苏沿海地区的产业和港口、城市建设。

二、沿海开放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中应当有新作为

江苏沿海开放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有新作为,新作为的标志要求沿海开放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相呼应,与沿江经济带开放战略、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及江苏“1+3”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就沿海开发自身而言,急需补足事关全局发展的三块“短板”。

1.在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上有新作为,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中缺少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的短板。

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的总体定位,不仅要“打造国家海洋高端制造业基地、海洋科技产业创新高地、‘一带一路’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示范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先行区、国际滨海生态旅游目的地”,还要“建设‘一带一路’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中缺少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的短板。具体来讲,争取铁路总公司在连云港设立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设立过境运输拆拼箱中心,打造以连云港为中心的新亚欧陆海联运货物中转分拨基地、我国大区域集装箱集散中心;加快推进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建设,构筑以连云港“一体两翼”组合港为核心、以“两基地”为平台载体、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为支撑的“一带一路”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提升江苏沿海港口的整体功能。

2.在打造集装箱干线港方面有新作为,补交汇点建设中沿海港口集装箱干线缺少基本港的短板。

在“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方面,要将“争取连云港基本港政策”放到重要位置,补集装箱干线港建设中的短板。非基本港是江苏集装箱干线港建设的最大掣肘。与享受基本港政策的青岛港相比,连云港至日本的直航线高100~200美元/标箱,至中东、东南亚的直航线高50~100美元/标箱,至韩国的直航线高20~50美元/标箱,至欧洲、地中海、南美等流向的航线(非直航)高150~400美元/标箱,连云港集装箱海运价格劣势明显。较高的海运价格抵消了连云港因地理优势节约出的集疏运成本,直接导致全程物流成本远高于青岛等周边港口。建议加强与中铁总公司、中远海运集团、中国外运等央企战略合作,争取将连云港列入其集装箱船舶运营的基本港,在连云港至日本、美国及至鹿特丹、汉堡、热那亚等港口的海洋运输上,争取安排每周1~2航次集装箱船舶从连云港出发,运费标准按上海或青岛基本港的运费标准执行。争取省财政在执行每年给予连云港集装箱航线2000万元补贴政策的基础上,给予远洋干线、近洋航线、内贸航线的财政补贴。

3.在加快建设沿海城市群方面有新作为,补“港城分离”的短板。

在港城联动方面,建议加快包括由区域中心城市、县城、港城构成的区域城市群的建设,形成“国际性海港城市、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沿海地区现代工商城市”三个不同层级“城市链”,补“港城”分离的短板。南通、盐城两市应构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中心城市、临港城市(城镇)双核心城市网络,以此为依托向周围辐射和扩散。沿海港口依托的县城要向东、向海发展,按照县城副中心的定位建设沿海港城。连云港要在港产城空间一体的基础上,强化与国际性海港城市相配套的功能,发挥东方桥头堡在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在港产联动方面,要以生态为底线,提高发展能级。在沿海开发开放中要从江苏沿海资源能源消耗大、开发强度高、产业结构重、环境容量紧的阶段性特征出发,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要坚决守住生态环境的底线,着力打造生态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引进重大项目,健全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以良好的生态形成新一轮发展的引领性优势。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力度,搭建重大载体平台,抓好重大项目引进,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提高产业落地门槛;通过引进高端要素、高端项目带动产业迈向高端水平。新上项目不放松环保要求,承接产业转移不降低环保门槛,从源头上降低消耗、减少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在加快建设农业对外开放试验区方面有新作为,补农业对外开放缺位的短板。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走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成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农业观光休闲基地。”事实上,农业的对外开放在江苏沿海地区开发中一直是短板,缺少重大载体和抓手。2017年,农业部批准设立“连云港农业对外开放试验区”,这是包括江苏、上海、浙江、合肥在内的整个长三角地区唯一的一个试验区。在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实践中,应实施“12346”战略,在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方面有新作为。

“12346”战略,即坚持一个目标定位:将试验区打造成“‘一带一路’农业对外贸易物流集聚区、中西部农产品出口合作引领区、全国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样板区。”统筹两个市场:立足连云港全域,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打造“一心四区双向基地”的开放布局。搭建三大平台:建设通用农业国际产业投资合作平台,农业贸易国际物流平台,及农业综合服务规则平台(包括重点打造国际投资新规则对接平台、农业对外合作政策集成试验平台、农业对外合作服务平台、农业引资引智引技支撑平台)。创新四类政策:创设财政税收、金融保险、通关便利、创新创业等四类多项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政策。突出六大任务:着力实施优化农业领域营商环境、提升农业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农业产业竞争优势、提升“一带一路”跨境物流支撑保障、创新促进乡村振兴农业发展模式、搭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综合服务平台等六大重点任务(试验区2018-2025总体规划)。

三、沿海开发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中要探索发展新路径

江苏沿海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中的新定位,从本质上讲,是针对江苏沿海特殊地理条件制约限制背景下实行的一条“极点牵引”的发展路径,是非常规发展的重要路径。而极点牵引战略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在江苏省委省政府高质量推进交汇点建设的意见中,已经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作为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原则,为“合作共赢”奠定了实践基础。

(一)合作用好政策优势,共同培育区域极点

2017年6月8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在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举行的中哈亚欧跨境运输视频连线仪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要求“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建议沿海三市共同打造中哈(连云港)物流中转基地、上海合作组织出海基地两大国际合作平台及连云港农业对外开放试验区。共同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发展大宗产品现货交易和国际贸易,形成区域性大宗产品信息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争取在中哈和上合基地内设立保税展示交易平台等特殊政策;依托中哈和上合基地建设进口交易中心。以共同争取建设自由贸易港区。

对于江苏沿海空间布局重点构建的“三大板块”,建议连云港板块要突出门户、枢纽、基地功能:以连云港国际枢纽港建设为核心打造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以中哈物流中转基地、上合组织出海基地为抓手打造国际物流中心;以连云新城为核心打造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以大型临港工业为载体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南通以通州湾为抓手,强化与太仓港联动发展,打造江海联运枢纽,重要出海通道。盐城要发挥淮河生态经济带东部海、江、河、湖联动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以中韩产业园为依托,加快建成特色合作基地。如以乘用车制造基地为龙头,联动有关地区发展新能源汽车、专用车,打造江淮汽车产业走廊。沿海三市携手合作,共同将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亚欧之间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一带一路”产业合作示范基地、“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人文交流深度融合区。

(二)合作用好区位优势,共同培育产业极点

在江苏海岸粉砂淤泥质、砂质与基岩港湾海岸三种类型中,比例不足10%的砂质海岸与基岩港湾海岸全部分布在海州湾,为破解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瓶颈,为发展大港口、大产业、大项目奠定了基础。建议共建共用共享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示范区30万吨级航道、45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的资源优势对于发展大型临港工业是不可或缺的,在整个江苏沿海地区是唯一的,在全国沿海地区也是稀缺资源。在创新收益共享体制基础上,探索“区中区”“园中园”等产业合作新模式,依托核心资源优势,共建共用共享,实现沿海大型临港产业的快速突破。将积极培育邮轮经济放在打造“国际滨海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引领位置,特别是连云港,在加快建成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大型专业化码头泊位基础上,要加快建设区域性邮轮国际港口和国际客滚中心,推动与旅游相关的邮轮、游艇等旅游运输工具出行的便利化,依托中日韩海运和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运输邮件、快件,争取建设邮政和快递集散中心。

(三)合作用好资源优势,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在江苏海洋强省战略中,连云港要充分发挥特殊区位优势和特殊资源优势,突出统筹协调,推进海洋一二三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首先,联合有关力量,加快江苏唯一海洋牧场——前三岛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积极利用生态浮力鱼礁和沉浮式自动化网箱等先进技术,拓展海参、鲍鱼等海珍品养殖规模,整治海州湾渔业生产环境,为海洋养殖业发展筑牢可持续保障。连云港要发展近海渔业捕捞和海水养殖业,充分利用连云区紫菜产业占全国40%市场份额优势,加快紫菜物流园和高公岛紫菜小镇建设,构建集育苗、养殖、加工、交易、科研于一体的全要素产业链,全力打造全国紫菜产业第一区。其次,大力发展以海水综合利用为主的新型海洋工业,积极开展海水淡化、海水净化,加强海洋新材料开发研制,拓展海工装备、海洋新能源、石油化工、盐化油化、核电装备制造等临海临港产业,加快打造我国沿海新型工业基地,补江苏沿海二产业大型临港工业发展的短板。再次,大力发展港口物流、滨海旅游和商贸营运等现代服务业,以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和集装箱干线港建设为抓手,构筑以连云港“一体两翼”组合港为核心的、以“两基地”为平台载体、以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为支撑的“一带一路”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提升江苏沿海港口的整体功能,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我国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抢抓后高铁时代旅游发展机遇,加快建设连岛国际旅游岛,与中外运长航、招商局集团合作,积极培育发展邮轮经济,建设区域性邮轮国际港口和国际客滚中心,依托中日韩海运和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运输邮件、快件,争取建设邮政和快递集散中心;依托10.7平方公里的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跨境电商等产业业态,建设区域性航运中心和商贸营运中心,为自贸港区申报建设筑牢支撑。补江苏沿海三产业国际商务中心发展的短板。

在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中,陆海统筹、港城产融合、江海江淮联动、东中西互动及生态、环境、产业协同发展等路径也都是富有积极意义、不可或缺的。

猜你喜欢
交汇点连云港江苏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站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昂扬奋进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郁州海运新开辟连云港—邳州航线
数读江苏
初心如磐 行稳致远——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五周年理论座谈会在南大举办
奇妙的连云港之旅
江苏
今年前十个月连云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92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