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也诗无敌出位的李白

2019-07-10 01:59冉云飞
四川文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苏辙诗作崇拜

冉云飞

李白行止之出位与他的诗作一样有名:你以为天纵之才,反智不读书,他却是自小饱读各种奇籍秘典,甚至晚岁在浔阳监狱里都还勤读不休。剑术若不是吹牛的话,据传还真干过“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的事——当然,这样的事多半是文人纸上杀敌逞豪语,以暴力美学自嗨——至于游仙学道、弹琴作乐、呼朋买醉,那就更是家常便饭,所以有人以“大唐第一古惑仔”目之,可谓良有以也。

说李白诗之奇诡,想象力之卓越,近乎众所周知的废话。如果非得用一句来概括我对他诗作的看法,那就是“这厮写得十分无理”。无理而有大理,真可谓“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月下獨酌》四首之二)。一如“白发三千丈”的极度夸张,没有“缘愁似个长”来合体托住,诗之内在理路与逻辑就会失衡溃堤。高手也有打盹的时候,钱锺书于《管锥编》中拈出太白《北风行》的前后矛盾,逻辑不洽,谓其“语脉不贯,理路不通”,可谓法眼如炬。换言之,诗之激情与内在理路,合即双美,离则两伤。单有前者,庶几有句无篇,只得后者,多半语贫篇庸。

评价一位声名卓著的大诗人是件很有风险的事,因他的名声从何而来,人们并非有完全一致的看法。譬如李白,誉之者惊为天人,好词壮语无不叠加其身,多如过江之鲫,无暇缕数。贬之者自有声名的不多,唯王安石、苏辙、李攀龙诸人。王安石批评李白写诗题材唯醇酒妇人,苏辙谓“李白诗类其人,骏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而不知义理之所在也”(《诗病五事》),李攀龙则说他“间杂长语,英雄欺人”(《唐诗选序》)。不能说三位所言毫无道理,但把诗评偷换成道德报告,还是难以服人。

不过大众所知的李白,大多是被包装过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李白。别说他诗作中很少看到日常生活的描摹,就是研究者也常替李白掩过,好像他是一个如何蔑视权贵的大英雄。在这个意义上看,说一些研究者是帮着“英雄”而“欺人”,允为的论。很多人研究谁,就崇拜谁,就替谁做易容术,好使自己与研究对象联袂“伟大”起来。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本该如布莱希特一样追求“间离效果”,哪知他们完全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论“演员的自我修养”一样,担起了研究对象蹩脚的替身。

爱默生说伟大的人物一定是要被人误解的。不特如此,伟大的人物还巴不得自己创造着误解,最好是那些研究者还配合这样的误解,八卦是自带翅膀的,李白名声的传播就混杂在这样的历史洪流中。“仰夭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常被提及,“归来人咸阳,谈笑皆王公”(《东武吟》,“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遏为交欢”(《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却常被人忽略。当然你说他好不容易得意了一回,就不许如此直抒胸臆么?没有谁不许,重要的是你要将其揭橥出来。一如我在拙著《像唐诗一样生活》中评张祜诗时所说,诗人写自己得意领赏,最是不堪。反证文穷而后工的逻辑,虽自洽度不够,却也表露了部分事实。

像李白这样的天才诗人,几乎与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崇拜权力,可以理解的是彼时他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其实即便有选择,国人大约也很少知道,你把什么当偶像来崇拜,就被什么挟制且刺透的道理。太白多方投资,游仙习道,学剑玩纵横术,到处自荐——你看《与韩荆州书》、《上安州裴长史书》、《为宋中丞自荐表》等,一方面卑辞下言,另一方面豪语自夸,委实难过。到头来也不过是“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长歌行》),人生只有无奈到以“浮生若梦,为欢几伺”(《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草草收场。

猜你喜欢
苏辙诗作崇拜
苏辙晚年诗中“老卢”为谁?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现象
苏辙骂皇帝不为拆台为补台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苏辙:做苏东坡的弟弟是一种什么体验
苏辙的诗歌创作特点研究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述说
偶像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