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服务一线

2019-07-10 01:29崔世梅
活力 2019年6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群众服务

崔世梅

[关键词]党员干部;群众;服务

人们常说,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公仆,就是人民公用的仆人,是服务人民的。党员干部要很好地服务群众,就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群众为中心,围绕群众做工作。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始终牢记自己职责,自觉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才能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人民公仆。

脚踏实地,身入群众更要心入群众。有情怀才有责任担当,有情怀才有目标方向。党员干部下基层,不是“走过场”“花架子”,而是要秉持为民情怀,通过脚踏实地办实事、解难题,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群众,不仅要走进去,更要融进去,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从结交群众朋友开始,沉下身子走门串户,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要牢记使命重托,坚持眼睛往下看、劲头往下使,全面掌握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忧什么,真正把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搞清楚,把影响基层稳定的矛盾隐患摸透彻。

主动作为,找准问题更要迎难而上。问题梳理的再细致、查找的再全面,如果不沉下心来抓好落实,在群众眼里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对于发现的问题矛盾,党员干部不能瞻前顾后、绕道而行,当“甩手掌柜”,而是要迎难而上,主动为群众担当,争当为民解难“劲草真金”。对自身能力范围内的问题,要主动牵线搭桥,多打几通电话,多跑几趟部门单位,争取问题早日解决;对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在耐心做好政策解释的同时,要认真思考问题解决的切入点,发挥后方单位的优势特长,多方协调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路径;对基层隐情隐患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发挥好“雷达”“哨兵”的作用,加强分析研判,提高警觉性、预见性,提前介入,争取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持之以恒,援之以手更要援之以道。群众路线走得好不好,要往群众的脸上看,把问题解决的好不好、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最终衡量标准。对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的问题解决要着眼常态长效,不仅要援之以手、更要援之以道,强化对矛盾问题解决的跟踪问效,落实好分类办理、问题交办、定期回访等工作制度,看准的事一抓到底,推动问题切实解决,让群众感到温暖、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谨防问题解决“虎头蛇尾”,一阵热闹之后黯然收场,要注意对政策的合理把握,防止出现脱离政策条件的解决,避免脱离政策框架后带来“后遗症”。基层干部作为党和政府最接近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个群体,其所作所为都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有效提升基层干部素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好为民服务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这就要求广大基层干部必须务实肯干、坚持学习、诚心为民服务。

基层服务工作任务繁重、复杂多变,这要求我们服务基层的党员干部,更要具备为民服好务的耐心、信心及决心,努力勤奋,做好群众工作。

首先,好的态度才能有好的服务。基层,是指各种组织中最低的一层,往往办公设施条件,工作环境也最为艰苦,做基层工作,为老百姓办事情,是党员干部工作中最直接,最重要,也是最“接地气”的一种服务方式。因此,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服务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平,明确基层群众工作的深刻意义,对群众有一腔真心实意的服务热情,需要党员干部时常深入群众,贴近民心,听民声,以实际行动深刻解读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作为党的事业发展基石的信念,一心一意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

其次,好的方法才能促进好的服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我党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提出的深刻观点,他曾大声疾呼:“注重调查!反对瞎说!”他劝告党的每个工作人员:“迈开你的双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每个地方去走走,学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大小也能解决问题。”鲜明地指出了调查实践的重要性;我国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邓小平同志也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做群众工作,实践群众路线,要求到群众中去,依照事实“说话”。干部下基层不是只到现场站一站、看一看、问一问,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然后拍拍屁股一溜烟地回去了,更不能“隔着玻璃看一看、围着村子转一转、照着稿子念一念”了事,这不能叫作下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要不怕累,不怕烦琐,在工作过程中将理论联系实际,指导群众工作,并在过程中学习总结先进工作经验,不断成长自己,提升工作能力,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群众打好基础,扎实“基本功”,走出一条“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条科学群众路线。所以,实践群众线路,要注重工作方法,真正的“走下去”,不走过场,不断地提升自己,给基层群众带去实惠。

最后,好的坚持才能巩固好的服务。领导干部要把下基层当作一种追求、一种风尚、一种常态,长期坚持、长效进行,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匆匆而过的“客官”。这就要求广大干部工作上时时与基层相关,处处为基层着想,经常保持与基层党员群众的长效联系与互动,切实构建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并辅以严格的考核和问责机制。唯有如此,才能创造条件讓领导干部在基层丰富阅历、锻炼能力,避免下基层沦为“一阵风”“走过场”。

因此,干部下基层,走群众路线,就必须能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注重方法,加强党员干部素质教育,深刻理解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把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视为最大的政绩,在下基层活动中勇创先进、争当优秀。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群众服务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