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之源之唐宋

2019-07-10 01:29郑雨婷
活力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人画综合性特点

郑雨婷

[关键词]文人画;特点;综合性

一、文人画的形成

早在两晋时代,一些画家在创作上表现出来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中国文人画,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元,唐五代以来,浓烈的色彩逐步从中国的绘画中消失,宋代的留白是审美的极致,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夏圭的《溪山清远图》等等。这样的画面让构图在形式上有更多的可能;笔墨也慢慢形式中走出来,不再拘泥于形。绘画形式上发展为更加挥洒自由的水墨语言。绘画中诗意的弥漫等因素促成了文人画时代的来临。知识分子不再追求官场和权力,他们大隐于世,把他们的胸中意气和才华寄于山水,到了元代逐渐发展成熟。这便逐步形成了意境浩渺的文人绘画。

二、文人画的特点

文人画也称“士大夫写意画”“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画中往往带有文人的情趣和思想。它从类别上概指书法、绘画、文学、人品等诸多因素的结合。历经政治的变革,随着元代文人们的心理转变,它的风格更加“萧散”“孤寂”。它不再与中国画三类:山水、花鸟、人物并列,区别于工匠画和院体画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美学风格和类别。文人画重意也重笔墨趣,运用墨干湿浓淡浑厚苍润的微妙变化,以单纯的墨彩概括绚丽的自然。这些在绘画作品当中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强烈的主观意识,都是文人画的精髓。

三、历代文人画综合性研究

中国的传统画中,文人画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世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绘画艺术等精神层面的消遣都是属于那些有物质基础的高层人士,或是有文化底蕴的绅士达人,有情、有闲,更重要的是有品,要想脱俗首先得有俗的基础。此说法对后世的文人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人画这个概念最初是由明代的大家董其昌提出,他在《画旨》中说道:“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家黄子久、王叔明、倪云林、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他把文人画又进行一个初步的划分。其实文人画由来已久,早在王维之前文人画就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体系。

宋代宗炳在《画山水序》提出了“畅神”“卧游”的观点。他强调山水画创作是画家借助自然形象,以抒写意境的一个过程,达到物我一体的最高精神境界。使中国文人画“以形写神”的理论,又前进了一步。同时这也是中国文人画自娱精神的雏形。

(一)唐代

隋统一了南北朝,使得政治局面得以稳定,随着唐代国力和经济的日益强盛,在绘画和诗歌书法等各方面创作上到达了顶峰。宋代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中形容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表述道王维的诗句往往描绘了一幅美丽图画,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就描绘了一幅月夜的静谧图画;而王维的画作中,又往往诗意盎然,如《辋川图》。王维将诗歌的意境融汇到绘画作品中,这是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其次他的“破墨”技法也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因此盛唐时期王维被推为中国文人画的鼻祖。

(二)宋代

宋代是即唐代之后中国绘画的又一高潮,宋徽宗成立的翰林书画院是中国最早的也是体系最完整的宫廷画院。据邓椿《画继》作者记述,宋徽宗亲自主持画院,讲求“形似”和“法度”。宋徽宗以写实、强调形似为主导思想,在苏轼之后绘画风向发生转变。苏轼在《又跋汉杰画山二首》中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便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士人画”,在蘇轼看来,文人画和工匠画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寄托画家情感,表现出将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画工)分开来的愿望,苏轼是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德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宋代理论家郭若虚《图画见文志·论气韵非师》提出“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然而骨法用笔以下五者可学,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郭若虚此处所说的“必在生知”,不能靠“巧密”和“岁月”学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气韵”,乃中国画致力追求的最高境界,既指的是一种精神,也指的是一种形态,或曰既指的是寓于形态中的精神,也指的是蕴含着精神的形态。

与此同时绘画技能上,文同的墨竹图与苏轼共同开创了“枯木竹石”的文人画题材。中国书画鉴赏家杨仁恺评价文同:“画倒垂竹一枝,形象真实,笔法严谨,如灯取影,潇洒有致,其叶浓淡相间。”李公麟把唐代的“白画”创造性的发展为白描,徐建融在《宋代名画藻鉴》考证:“黄庭坚曾说,李公麟画满川花,尽摄其神骏精魄,以致图存马亡,因此,可能有一段时间,满川花被人从《五马图》中割走。”这种脱离色彩的线条和抽象的审美情趣,更加符合文人的审美标准。王逊《苏轼和宋代文人画》认为南宋米芾、米有仁父子独创的“云山戏墨”和“米点皴”,他们的画法称为“墨戏”,是指他们在创造有生活根据的艺术形象时的自由如意,如漫不经意,如游戏。标志着山水画以简代密地转变,经元初的高克恭继承发展,对元明清的文人画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人画的题材上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借自然景物以抒胸中意气。在他们眼中的梅、兰、竹、菊等都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梅,高洁、孤傲;兰,典雅、坚贞不渝;竹,人品清逸、气节高尚;菊,饱经风霜,高风亮节;高山、渔隐则是淡漠名利、不问世事。文人借此抒发他们内心情感和吐胸中郁气,以此来衬托其自身的清高和文雅。文人画,从任何角度来看,它都是孤傲不从众的象征,文人画家们把自己的性格发展到了极致,成为艺术的新风格,他们摆脱形象的束缚,山水不再是自然客观的山水,山水花鸟成了他们内心的独白。中国的文人画体现了画家的全面的文化修养,是中国绘画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文人画综合性特点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文人画”里写春秋
综合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当代画家 胡石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陈洪绶木刻版画中的“文人画”研究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