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德育,润泽生命成长

2019-07-10 01:29沈一松
活力 2019年6期
关键词:课题研究课程设计

沈一松

[摘要]绿色德育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态德育,课题研究是建设特色项目的有效途径,课程设计是实施绿色德育的重要途径,评价改革是创新绿色德育的重要手段。绿色德育强调了人的主体性,是赋予教育以生命本性的一种理念,以人文化的载体启迪至善德性,以主体化践行促进习惯养成。

[关键词]绿色德育;课题研究;课程设计;评价改革

当教育面对生命、当社会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时候,就需要呼唤绿色的教育生态。绿色德育源自环保教育由关注自然延伸到关注人,以人为本,让师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和谐发展。绿色德育并非似“绿色通道”一样快捷、方便、省力,之所以为绿色,是因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身心健康且能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谐相处的现代人。绿色德育的理论基础是“三生德育”,即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提出的生命德育,源于陶行知的“是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中进行养成习惯教育的生活德育,还有国学“天人合一”和谐哲理思想下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为核心的生态德育。绿色德育涵盖如下内容:以人为本、和谐关爱、科学民主、持续发展。

一、课题研究是建设特色项目的有效途径

课题研究既要有顶层设计,还要有实践支撑,更要有个性特色,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以课题研究推进学校文化、课程建设、特色创建,能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集团内的德胜小学十年磨剑,重创新、讲礼仪、成文化。十年前,我们从一个海门市级课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出发,开始了科技创造教育的探索之旅。十年中,不断拓展,学校主持研究了近10项全国、省、市科技、礼仪等课题,如:全国“十一五”科学教育研究课题《科学教育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省“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科技教育与礼仪教育的整合研究》、省“十二五”立项课题《农村小学“德文化”校本范式的构建研究》。在科技领域,培养了师生的创新、合作、探索、求真的优秀品质,在礼仪领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提升了师生的礼仪素养。两者合二为一,就是绿色德育在“德文化”中的精髓:让学生成为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谦谦君子。学校先后被评为南通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成功创建“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

二、课程设计是实施绿色德育的重要途径

夸美纽斯认为,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课程即教材。杜威认为,课程最大流弊是与儿童生活不相沟通,学科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课程即活动。绿色德育课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及活动中形成并发展德育的过程,并重视与非德育课程的整合,形成学科跨界德育。

德育课程的编写可从班级特色、学校文化、区域特色、时代要求等四个方面作依据。

班级特色:符合班级需要、教师自身特色。例如种植就是课程,养殖也是課程,环境亦是课程,旅游也是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滋润着孩子的生命成长。

学校文化:绿色德育存在于多姿多彩的世界中,同样需要五彩缤纷的生态课程。天补小学的补天文化,以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为源,以女娲补天用的五彩石为点,设计了五彩生态课程。我们赋予五大生态课程以鲜明的色彩。于是,红色爱心、黄色智力、蓝色科技、绿色健美、紫色戏曲的五大课程领域,形成五彩校本课程体系。红色爱心:滋润心灵,养成习惯。爱之星课程围绕着好习惯的,培养典礼仪式课程涉及节日课程和生命课程,能在孩子们生命成长的关键节点上,引发一种感动,迸发一种激情。我们研发黄色智力课程,增长学生的智慧,给生命增添快乐和希望。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和我校开发的蓝色科技课程所追求的自然、创新、可持续有着高度的统一。开发绿色健美课程,既唤起生命的活力,让师生享受运动,更提高生命的质量,让师生学会审美。紫色戏曲:传承经典,情系中华,培养学生的胆识和勇气。

区域特色:组建联盟、共同体等形式研究同一项目。如海门区域内的《每月一事》,阳光联盟的阳光文化等。

时代要求:为实施上级颁发的德育纲领。如中央的“核心价值观”、江苏的“八礼四仪”。德胜小学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研发的《我做好孩子——288个细节》;天补小学的《越剧》,是响应中央提出的戏曲进校园的号召,它是艺术素养、生态文明、国粹传承跨界课程,是绿色德育中经典、人文、创新的具体体现。

三、评价改革是创新绿色德育的重要手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表明新课程评价将“发展”作为主要的行动指向和评估标准;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种发展性评价观是开放性的;强调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要注重评价角度多维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尺度多样化,我们需要创新和谐关爱、健康成长的评价手段与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现代社会多元的价值观,给少年儿童的道德养成带来了诸多的影响。稚嫩的儿童接触什么样的事物、获得什么样的体验,对于他们一生道德品质的养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天补小学研发的《养成好习惯、争做爱之星》习惯养成多元评价课程。

学校每周提出一项主题进行规训与实践,班主任根据本班特点,选择其中几个要点,进行重点宣讲、主题实践、自我体验、专项评比。星期一学校进行集体晨会,明确本周道德习惯训练重点项目;表彰榜样人物。班主任选择项目中的相关要点,做好训练部署。星期二各班举行专题晨会,颁发上周“爱之星”证书,明确本周道德习惯训练要点,对照习惯现状,比较分析,提出目标要求。周末(星期五)晨会课,各班评比、分析学生道德习惯达标情况,对达标者在“爱之星”榜上标“★”。未达者不做标记。在道德习惯达标人员中,评选特别优秀者1~3名,当日午前推荐到少总部,由学校颁发“爱之星”证书。学期末,对每位学生的道德习惯实践情况进行统计,上报全部项目达标得“★”的学生至少总部,由学校颁发“爱之星”徽章。

绿色德育是立体式、全方位的生态德育。绿色德育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实现个性自由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赋予教育以生命本性的一种理念,以人文化的载体启迪至善德性,以主体化践行促进习惯养成。

猜你喜欢
课题研究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MOOC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思考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论职校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网络教研,农村小学教师成长新途径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