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青梅意象品鉴

2019-07-10 01:54孙杰
文教资料 2019年13期
关键词:青梅词作意象

孙杰

摘    要: 青梅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慢慢被文人赋予特殊的文化价值,这一价值在文学创作中不断被丰富、加强。尤其是在两宋,青梅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更加受到文人关注,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饱满意蕴的意象,在文学创作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本文重点对唐五代、两宋词中青梅意象的意蕴及营造方式进行品鉴。

关键词: 青梅    词    意象

引言

青梅的食用历史在中国长达三千年,并且药用、观赏价值颇受重视。此外,经过数千年的文学发展,青梅又成为无数文人骚客笔下寄托心绪的经典意象,其文学价值成为人们附加在它身上更加耀眼的闪光点。

据笔者统计,全唐五代及有宋一朝,写作青梅词的词人多达188人(不包括无名氏),其中5人是唐五代词人,183人是宋代词家。青梅词作也非常多,共有397首,其中有7首是唐五代词作,390首是宋代词作,且其中有85%的词为南宋词作。两宋,尤其是南宋正是青梅词创作的高峰,作品多,作家多,佳作多。虽然与梅花意象相比,青梅意象受到的关注并不是那么大,但是这近四百首词足以支撑起青梅意象的玲珑世界。在唐宋词人那里,他们不仅从青梅的形、色、味出发根据不同的特点,巧妙地把青梅安插在词作中,使词作显得生动可感,鲜丽夺目,青酸诱人。而且他们进一步将青梅与酒、盐、雨等意象组合而成一种新的复合意象,并为这些复合意象灌注了新的感情,使它们有了新的生命力,这些多样化的塑造手法使青梅意象更加成熟与完善。

经笔者梳理,在全唐五代及两宋词作中出现的与青梅相关的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青梅、梅子、青子、梅雨、黄梅(梅黄)、梅霖、梅天、江梅、盐梅、梅肥(肥梅)、熟梅、梅润、梅如豆(豆梅、梅豆)、梅酸、梅翠(翠梅)等。以下将从青梅意象的营造方式入手,分析具有不同特点的青梅意象。

一、描述性意象

青梅作为一种自然之物,人们通过观赏、采摘、玩味、品尝等方式,在形、色、味的不同角度都有了不同的认知,也获得了不同的情感体验,词人们通过对形、色、味的描写,使之在词作中起到了恰到好处的作用。

青梅在未成熟之时,因其皮青而被称为青梅,成熟时果实颜色变为黄色,就称为黄梅。前后的颜色之变,反映在词作中,也具有不同的效果。青色一般给人以青涩、娇嫩的感觉,使人为之耳目一新。黄色又是成熟的色彩、收获的色彩,甚至是年老的色调。试看以下两首词:

叶梦得《定风波》

破萼初惊一点红。又看青子映簾栊。冰雪肌肤谁复见。清浅。尚余疏影照晴空。    惆怅年年桃李伴。肠断。只应芳信负东风。待得微黄春亦暮。烟雨。半和飞絮作濛濛。

谢懋《风入松》

老年常忆少年狂。宿粉栖香。自怜独得东君意,有三年、窥宋东墙。笑舞落花红影,醉眠芳草斜阳。    事随春梦去悠扬。休去思量。近来眼底无姚魏,有谁更、管领年芳。换得河阳衰鬓,一簾烟雨梅黄。

前一首词,词人将梅花之红与梅果之青并列,在红花绿果之间悄无声息地进行着时间的更换交替,其妙处自然可见。后一首词中,词人将年老之感与梅黄之变放在一起。自然界中本就没有万古不变的事物,而人也要面临年老体衰,就像黄梅一样,注定从青涩成长为成熟。这样的颜色运用在青梅词中并不少见,刘泾《夏初临》:“歌欢稀遇,怨别多同,路遥水远,烟淡梅黄。”杜良臣《三姝媚》:“映叶青梅,记共折南枝,又及尝新。”颜色所形成的对比,不仅喻示着青梅自身的变化,还可以融入作者的时光变迁之感,使词作鲜丽夺目,色彩感更佳。这里对于颜色虽然只是简单的描写,但是在作者与读者那里,无疑颜色之变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与词作中所要抒发的情感相联系,成为情感之变的代表。

在江南的春分、清明前后,青梅果实刚成形,看起来就像豆子一样,被人们称为“青梅如豆”“豆梅”“梅豆”,也称“梅初小”。李好古《菩萨蛮》:“东园映叶梅如豆。西园扑地花铺绣。”东园梅如豆,西园花铺绣,春水日华,竹径莺啼,一派江南生机。刘锜《鹧鸪天》“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写的都是“梅初小”时的景象。及至江南的谷雨至立夏前后,青梅的果實就差不多可以采摘食用了,这个时候青梅“如弹”,辛弃疾《满江红》:“还记取、青梅如弹,共伊同摘。”黄人杰《蓦山溪》:“翠环惊报,叶底梅如弹。”在词人们的笔下,如豆如弹的青梅点缀在绿叶红花之间,配合江南所特有的风景,将江南那种娇小玲珑之感塑造得生动传神,词人们从形这一角度出发,突出其娇小、酸涩的特点,给江南的春天增添上了一丝青春之感。

青梅成熟后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采摘,就算是在辛苦的劳动中,古人也会忙中偷乐,从劳动中获取食物,同时获取情趣欢乐。陈允平《渔家傲》:“偷摘青梅推病酒。”赵汝茪《浣溪沙》:“笑摘青梅傍绮疏。数枝花影漾前除。”吴元可《浪淘沙》:“幽绪一晴无处著,戏打青梅。”在陈克的《菩萨蛮》中则是:“围坐赌青梅。困从双脸来。”写的是要好的女伴同在窗下赌梅的情形。词人们在采摘青梅的过程中,或徘徊,或偷笑,或嬉戏,或笑赌,不仅展现了人们与青梅之间的不同形式的乐趣,而且这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才是词作中最有情趣之所在。这种梅娱之乐不再只是文人的特权,而成为普罗大众的欢乐。

到最后,终于可以一品青梅之味,青梅的酸怕是永远都忘不了的记忆。青梅的酸与酒经常联系在一起,李清照《蝶恋花》:“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杨无咎《永遇乐》:“玉核初成,红腮尚浅,齿软酸微透。”即便是青梅酸齿,在词人们那里却依然生香不断,梅酸同时是开胃助饮的佳物。

在这样一类直接运用青梅的色、形、味等特点进行意象营造的词作中,词人们借助青梅独有的特点,辅以不同的环境或情景,可谓将青梅用到了极致,词人们从视觉、嗅觉、味觉等多角度感官认识青梅、品味青梅。

二、象征性意象

1.时光流逝,春意阑珊。

用青梅来寓意时光流逝,古已有之,《摽有梅》中,从“其实七兮”到“其实三兮”就是非常明显的时光更迭。蔡伸《菩萨蛮》:“茂绿满繁枝。青梅结子时。”寇准《踏莎行》:“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在这类词作中,词人们看到的是春色将阑,百花暗淡,红稀翠盛,他们热爱春天的娇艳多姿,所以惜春更怕春归去,可谁又能阻挡住自然的脚步?

词人们从不同的侧面暗示时光流逝,在词人们笔下,无论是青梅果实颜色之变,还是形状之变,还有梅子替花结子枝头,甚至梅果的多少都是时间流逝的反映,词人们从《诗经》那里获取灵感,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梅果多少之变,从多侧面反映,不仅使词作丰富多样,而且在具体的词作中摇曳生姿。

2.恨别离情,青梅苦酸。

由于梅子味酸,因此词人们不谋而合,让味觉上的酸与心灵深处的酸巧妙相遇,并开始用梅酸象征心酸。同时,词人们用青梅结子告别春天,青梅结子就成为他们几乎所有离愁别恨的见证者。

这种酸可以是求之不得的酸,“门外蔷薇开也,枝头梅子酸时”。(田中行《风入松》)可以是心心念念的酸,“冷落艳腔芳谱。要识此时情绪。豆梅酸更苦”。(许棐《应天长》)可以是欲哭无泪的酸,“门巷寂。梅豆微酸怯食。别恨萦心愁易入。寸肠如网织”。(卢炳《谒金门》)也可以是肝肠寸断的酸,“夜妆应罢短屏间。都把一春心事、付梅酸”。(吕渭老《南歌子》)。总之,梅子所引起的酸,已经成为他们心中郁结不下的“痛”点。

正是人们对于梅果之酸的深刻体验,才让梅酸逐渐走进词人们的意象世界,运用通感的手法形容心酸,这种心酸就会被人们更加直接、深刻地感知到。

3.爱情与婚姻。

从李白的“青梅竹马”开始,青梅逐渐成为美好爱情的象征,后世几乎所有人都向往着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幸福生活。正是由于青梅参与到了他们的爱情故事中,因此青梅同时被赋予爱情故事中各种不同的感情。

年少的男子与女子之间的爱情是甜蜜、羞涩的,就像青梅的酸涩一样。试看李清照《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前面用一系列动作刻画一位充满少女情怀的女子,她享受着年轻给她的所有恩赐,美丽、天真、嬉闹、慵懒、羞涩,她对身边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当她突然发现在好奇之心的驱使下,仅回首一眼,心底已春意盎然。手把青梅嗅,她就如同青梅一样的涩,一个青梅在这里,不仅是这个女子心意的表露,还是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青梅竹马的爱情固然令人陶醉,可生活中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如此?大多数人为了寻求心中的挚爱,总要经历一番坎坷,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无名氏《生查子》:“笑近短墙阴,抛个青梅子。苔上印钩弯,邂逅难忘此。”赵彦端《菩萨蛮》:“梅子别时青。如今浑已成。”

词人笔下的青梅用在不同的场景之中就有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大致可以这样分:一种是美好的爱情之中,青梅自然就极具娇羞青涩之感,青梅色之青与味之酸,恰好与少女们的青涩相重合,这样青梅就似乎成了少男少女们的象征,象征着他们无知青涩的心,这样巧妙的安排,真可谓天衣无缝。在另一种艰难坎坷或已缘散份尽的感情之中,词人们就将青梅的涩之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味之酸与心之苦相重合,往事正如这青梅一样难回味。世间情事本就分分合合,青梅作为爱情婚姻的象征物,早已将这两方面的情绪囊括其中。

4.时令的代表。

青梅成熟的季节,恰值江南阴雨连绵的天气,因此,隋唐之时,人们就约定俗成地称这种天气为“黄梅雨”,在文人的创作中,也被称为“梅天”“熟梅时”。这个时节独有的独特风景,给词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引发了他们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江南的春末夏初总是一幅热闹的繁华景象,词人们自然会为之努力铺排画面,“黄梅天”的所有景物在词人们的笔下一览无余。这时,或春意阑珊,好花将尽,“黄梅时节春萧索。越罗香润吴纱薄”(范成大《菩萨蛮》)。或稻香翻麦浪,“初发黄梅插稻时。双双女伴随”(蔡伸《长相思》)。或青草池塘蛙声响,“黄梅雨住。青草池塘暮”。(陈德武《清平乐》)或春雷滚滚夏意浓,“江南细雨熟黄梅。有情无意东边日,已怒重惊忽地雷”。(辛弃疾《鹧鸪天》)或新蝉聒噪,“梅雨初晴,画栏开遍忘忧草。兰堂清窈。高柳新蝉噪”。(蔡伸《点绛唇》)

作为时令的代表,青梅与江南的梅雨天气有着不仅物候方面的紧密联系,而且在词中亦相互渗透,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节令特点与抒写氛围。词人们透过青梅看此时的江南,各种物候变化都收归词人眼底,利用这些意象构筑起整个梅雨天气里的江南风景,使人眼花繚乱。

三、青梅复合意象

在词人们的笔下,青梅可以与不同事物搭配,不仅给他们带来全新的情感寄托,还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情感体验。

1.青梅煮酒。

在青梅的各项食用习惯中,青梅佐酒无疑是最受人欢迎的。不仅在风雅儒士那里极为常见,就连平常人家也备受关注。关于“青梅煮酒”一词,已有学者考证过,与我们平常理解的用青梅来煮酒不同,实际上是指一种酒的名称。宋人以青梅佐酒的风习非常盛行,文人们也乐于青梅煮酒,在他们的作品中有很多表现。试看戴复古《沁园春》:

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空余豪气峥嵘。安得良田二顷耕。向临邛涤器,可怜司马,成都卖卜,谁识君平。分则宜然,吾何敢怨,蝼蚁逍遥戴粒行。开怀抱,有青梅荐酒,绿树啼莺。

词人十年间,为了功名各地奔走,可仍是独身独坐独寂寥,就连作诗也都是哀叹愁吟,当初的那份胸襟与气魄都成了过眼云烟。参透人生世事,不如归家,对着院中的莺啼绿红,用青梅掺酒,快气畅饮。这样在酒中一抒不平之气,发愤懑之情,并不是戴复古的独创。吴泳《八声甘州》:“况值清和时候,正青梅未熟,煮酒新开。”姜夔《鹧鸪天》:“呼煮酒,摘青梅。今年官事莫徘徊。移家径入蓝田县,急急船关打鼓催。”都是同调。

青梅煮酒的这种英雄之气应该源于曹操,时至今日,我们依然用这个词形容英豪之间的风云际会。在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在词人们笔下,酒与青梅两者相结合,兩种文化被放在一起,慢慢发酵,青梅渐渐就带上了酒文化中快意恩仇的意味。这与前面所说的青梅意涵有很大不同,并且逐渐成为人们鲜衣怒马、一抒己愤的理想之物,青梅的这一复合意象,将原来的酸苦之味,逐渐扩大到了愁苦之感的境地。

2.梅雨。

梅雨本来就是一个时令名称,在词作中也成为一个比较固定的意象,拥有固定的意蕴。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除了因为天气的机缘巧合使这两者联系密切外,在一些情况下,词人们也会着意将二者结合起来,达成一种新的表达含义,使之成为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营造出更加具有内涵的环境。

按照自然的发展,梅子本身就在成长中逐渐变大,这跟雨水固然有关系,可是雨水对梅果的作用,其实是通过对植株的滋养作用达到的,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多直接联系。可情感丰富的词人更愿意相信是雨水养肥了梅果,所以在他们笔下就出现了这类“雨肥梅子”的组合意象。如廖行之《鹧鸪天》:“送了春归雨未收。雨肥梅子满枝头。”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梅雨天气潮湿阴润,心情欠佳很正常,所以词人们把梅雨当作自己内心烦闷情绪的知心人,融入他们的词作中。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在向子諲这里,梅雨又成了他的泪,“一双蝴蝶梦能通。都将泪作梅黄雨,尽把情为柳絮风”。在孙浩然眼中,梅雨中更渗透了佳人的身影,“白苹风起月华寒,影朦胧、半和梅雨”。

3.盐梅。

从“盐梅和羹”的时代起,盐和梅就作为调味品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盐和梅就这样被结合在一起,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在古代酒文化中,青梅经常被拿来佐酒,以消酒助饮。喝酒时也会用盐来调酒味,同时可以调和梅的酸味,盐梅与酒在一起搭配组合起来,为文人所喜爱。李白的《梁园吟》中就提到:“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在宋代词人手中,盐梅与酒同样分不开。史达祖的《齐天乐》也说:“沆瀣含酸,金罂裹玉,蔌蔌吴盐轻点。”在这种情况下,盐梅是作为酒文化中的一环而出现的,是酒文化的衍生品,其文学内涵只是伴随着酒文化而发酵,深度和广度极其有限。

另一方面,起源于商代傅说“盐梅和羹”的盐梅之喻,以另一种姿态出现在文学史上。在傅说那里,他以羹喻君王,以盐梅喻贤人能士,告诫君王要注重贤臣的作用。中国古代文人们的终极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被教育心怀天下。在宋代,理学的盛行使这一思想更巩固。盐梅代表的能人志士恰就是他们所追求的。在赵善括那里,他为辛弃疾谋划,战争需要智谋,需要智士,“似南阳高卧,莘郊自乐,磻溪韬略,傅野盐梅”。在张孝祥心中,他拥有一腔报国之志,更希望在圣上心中他就是“盐梅”,“趣装入觐,行矣归去作盐梅”。在张先看来,不仅君王需要能人智士,民众也需要他们,“睢社朝京非远,正如羹、民口渴盐梅”。

盐梅的这一内涵为后人所接受,如明代青山高士曾写过一部传奇《盐梅记》,虽然其中的盐梅更多的是象征爱情的种子,但是其中《小引》的最后一句“吾兄他日盐梅之用,于此具一斑乎”,显然正是政治层面上的这种暗示。

这样,盐梅在酒文化中承担的内涵与盐梅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丰富内涵交织在一起,不仅创造了一个意蕴丰富的复合意象,而且使青梅的内涵从一种自然之物上升到人的高度,获得了质的提升。

结语

在意象万千的中国文学大花园中,青梅绝不是开得最好的那朵奇葩,但是它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摇曳成一处极具魅力的风景。

透过青梅,词人们感叹时光流逝变迁,在青梅中诉诸离别的心酸,用青梅祝福爱情,用青梅装点江南,把青梅融进酒里畅谈英雄豪气,把青梅挂在雨里说尽离合悲欢,把青梅和进羹里调鼎待盐。青梅就这样从一个自然之物成为物候的代表,成为心绪的代表,成为一类人的代表。唐宋的词人们用尽心思,挖掘其内涵,培植新的内涵,使青梅意象在文学史上独具一格。

参考文献:

[1]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等.全唐五代词[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周振甫,译注.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1:28.

[3]唐圭璋.全宋词(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唐圭璋.全宋词(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唐圭璋.全宋词(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

[6]唐圭璋.全宋词(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

[7]唐圭璋.全宋词(第五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

[8]李白,著.张瑞君,解评.李白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9]佚名,撰.康保成,点校.惊鸿记·盐梅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4.

猜你喜欢
青梅词作意象
且将蚕豆伴青梅
青梅煮酒论英雄 下
更 正
“玉人”意象蠡测
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