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声琅琅 童趣满堂

2019-07-10 01:57沈荣喜
教师·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童趣

沈荣喜

摘 要:有感情的朗读,是一切语文能力形成的手段和桥梁。而趣味盎然的导语可以率先打动学生的心扉,幽默风趣的朗读情境创设可以促进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作者的多元对话,于是《祖父的园子》里那些美丽的生命便都在学生的朗读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关键词:童趣;个性化朗读;多元对话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5-0046-02

一、设计趣味盎然的导语,唤醒学习兴趣

(一)引人入胜的开场白

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如何与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有时哪怕一个笑话、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有可能拉近你和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拘谨的心理,并营造出一种宽松、亲切的开场氛围。为了在课前营造出一种和课文相似的趣意,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环节:同学们,课前我们先玩一个小游戏,你们想不想猜一猜沈老师童年中最有趣的一件事是什么?学生们显得异常好奇,一个个跃跃欲试,五花八门的猜想不仅让大家开怀大笑,还在无形中消除了学生上公开课的心理包袱,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恰到好处的过渡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情况常常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尺,学生的当前状态能调整好,课往往能上得流畅。学生如果一味沉默,课堂教学往往就会陷入僵局。因此,利用一切办法调动学生交流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节课上,我因课制宜,巧妙地活用文本语言,出“趣”制胜。教学过程中,有“走进园子,交流趣事”这样一个环节。到了要交流的时候,我利用事先设计好的一段极富童趣的过渡语,让学生快速进入我设置的交流情境当中:“同学们,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作者在园中做的那些趣事,你想用什么方式来交流,就用什么方式来交流;你想说就说,想读就读;你要想带上动作表情读,也没问题,都是自由的。明白了吗?”学生边听边在一旁偷偷地乐。显然,这样的源于文本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他们通过笑声一下子将紧张的心情释放了出来,而我也很好地打开了与学生的交流之门。

二、创设幽默风趣的情境,激发参与意识

在朗读指导上,要注重创新形式,尤其要深入钻研文本的特点,创设适合学生的朗读情境,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师生分角色互动朗读

朗读前,我们分配好角色,我当祖父,学生当小孙女。我读“祖父戴一顶大草帽”,学生跟“我戴一顶小草帽”;我读“祖父摘花”,学生跟“我也摘花”……学生读得兴致勃勃,课堂气氛活泼有趣。接着,我又加上动作读,学生也跟着加上动作读,学生的注意力全在我这个“祖父”身上,他们眼睛里闪烁出的快乐光芒仿佛告诉我他们正在一个“大园子里”肆意地玩耍呢。

(二)师生对“对子”比赛读

紧接着,我将事先准备好的句子让学生接着读。我故作神秘道:“祖父施肥——”,学生马上对:“我也施肥!”我竖起大拇指道:“不错!不错!反应还蛮快的嘛!”我又出:“祖父松土——”,学生脱口而出:“我也松土!”我不紧不慢地出:“祖父捉虫——”学生喊道:“我也捉虫!”学生的朗读情绪在对“对子”中一下高涨了起来。

(三)趁热打铁,趣中引读

学生的兴趣不减,这正中我的下怀。好戏才刚刚开始呢。为了给学生的心理制造一个落差,将学习引入高潮。我问道:“怎么样,这么有趣,还想往下玩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我出:“祖父下种——”学生不假思索喊:“我也下种!”一个个信心满满。我故作神秘道:“你确定我是在下种吗?”学生一听愣住了,这时有人恍然大悟道:“不是,我是在瞎闹!”其他人一下子回过神来了,于是我就请他们读一读“我”在园中是怎样瞎闹的。学生读完,请求再战。我又出:“祖父铲地——”,学生又大声喊道:“我也铲地!”心想这下应该错不了,因为文中写得清清楚楚。我又反问道:“我是在铲地吗?”学生们被我一问,反倒蒙了。反应快速的学生赶紧回书本上找,终于有小手举起来了:“老师,我不是铲地,我是在勾地!”“哦!”一阵如梦初醒的声音响了起来,我趁机让他们读一读“我”在园中是怎样勾地的。就这样,通过创设游戏式朗读情境,我领着学生们读明白了“祖父割野草,我割韭菜!祖父留谷穗,我留狗尾草!祖父浇水,我洒水!”的园中趣事。

三、注重妙趣横生的朗读指导,实现多重对话

朗读不但要追求读的形式上的创新,更要注重内容上的指导,在朗读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作者这四者之间的无距离对话。正如《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只有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内心深深的情,读出文中浓浓的趣,才能使學生与教师、作者碰撞出妙趣横生的火花。那怎样才能指导学生读出那种童真童趣来,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难点了。为此,我结合不同段落的内容,引导学生文里文外地阅读、想象,和作者活跃在祖父那自由烂漫的园子里。

(一)师生分行读

文中有很多句式是重复的排比句、拟人句,很优美,就像一首抒发童年自由生活的小诗。像13自然段中关于园子里虫子、花鸟、庄稼的句子,我将它们编排成诗歌的形式,如:

花开了

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

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

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

就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

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

就开一个谎花

愿意结一个黄瓜

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

就长多高

它若愿意长上天去

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

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

一会

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

我读前一行,学生读后一行,学生读得摇头晃脑,神情十分投入,大家共同营造了一种优美的田园诗画氛围。

(二)师生互动交流读

在和学生交流作者在祖父园子中所做的那些趣事时,我让学生通过交流互动来朗读体会作者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与发自内心的快乐。如:

交流一: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我问:“谁愿意当文中的小女孩,来读读自己的调皮捣蛋?”一学生读,但没有读出“东一脚西一脚”瞎闹的感觉。我笑道:“听上去这个小女孩好像只踢了那么两脚,闹得不够,谁再来读一读?”另一学生读,这下读出了东一脚西一脚瞎闹的感觉,可对“踢飞了”一词把握不够。我又笑道:“读得很有趣,只是这菜种飞得不够远,都看得见呢,谁再来读一读?”又有学生自告奋勇要求读,这下读到位了,我夸奖道:“哇!这下踢得好远好远,都看不见了,读得真棒!”

交流二: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趴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

我问:“我是在铲地吗?怎么铲的?”学生回答完,我顺口道:“哦,祖父铲地,我是在勾地啊!谁来读一读我是怎样勾地的?”一学生读,但没能读出“我”那种随意勾地的趣味来,我笑道:“哟!你这地勾得蛮整齐的呀,谁还能勾得再乱一点?”另一学生读,读出趣味来了,我不无幽默地赞赏道:“真好,看样子你还真是个勾地的好手啊!(台下学生笑成一团)还有谁想读的?”学生们跃跃欲试,我提供机会,也不忘及时评价读得好的:“你这哪里是在铲地的呀?这简直就在帮倒忙嘛!”

(三)学生自由想象读

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读的同时,我还引导学生通过自由想象读来体会那种童趣。比如:

交流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我引导道:“同学们想象一下,小萧紅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的神情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说激动的,有说欢快的,有说天真烂漫的……我一一请他们起来:“那请你带着激动的感觉读一读,那请你带着欢快的感觉读一读,那请你将天真烂漫的感觉带进去读一读……谁要是能带上动作表情读就更棒了?”

你看,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那,它就成了乱闹的玩具。想象“我”当时的那种开心劲儿,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教师适当的引导就像一根魔法棒一样,让学生沉醉在别样的朗读天地里,乐不思蜀。

四、结语

总之,读,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是一切语文能力形成的手段和桥梁。而童趣,无疑是这座桥上最美丽也最具魅力的一颗明珠。在以趣味盎然的导语打开了学生的心扉,巧妙地创设了幽默风趣的朗读情境后,学生们便激起了兴趣。而之后妙趣横生的朗读指导,又使学生与文本、教师,甚至与作者都擦出了心灵的火花,于是园子里一切生命便都在学生的心中伸展开来。

参考文献:

[1]孙玉梅.文言文阅读指导教学新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8(6):82.

[2]王东凯.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林区教学,2011(9):39-41.

猜你喜欢
童趣
童趣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冬眠的树(三)
冬眠的树(二)
童趣
夏天的童趣
欢乐童趣
童趣打尜
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