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9-07-10 01:54赵婷蒋宁
文教资料 2019年13期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

赵婷 蒋宁

摘    要: 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同时是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在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视听说教程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视听说教学中进行文化输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进而找到有效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视听说教程    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1.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人们在短时间内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流活动逐渐增加,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现代人才的一种必备能力,非英语专业学生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和途径与英语为母语的人士交流。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提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而在教学要求的发展目标中更是明确提出学生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能够处理好与对方在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并根据交际情景、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的不同,恰当地使用交际策略。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组成部分,视听说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有其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该优势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视听说教学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兴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美国,1959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Hall)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的发表,标志着美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学的正式诞生。在之后的几十年间,跨文化交际研究发展迅猛,相关专著和论文层出不穷。张红玲(2007)提出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四个层面:基本概念研究、文化比较研究、跨文化交际过程研究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

不同的研究者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各不相同。陈国明、斯塔罗斯塔(2007)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不同文化环境中有效恰当运用交际行为以获得预期回应的能力。张红玲(2007)在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情感—认知—行为框架,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掌握一定的文化和交际的知识,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跨文化交际环境中,并且在心理上不惧怕,且主动、积极、愉快地接受挑战,对不同文化表现出包容和欣赏的态度。虽然研究者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不同,但是跨文化交际学界评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两个标准已达成一致:有效性和恰当性。有效性指个体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恰当性指在个人在特定语境中运用合适的交际行为进行交际的能力。

同时,学者们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我国学者高一虹(2002)提出“跨越”和“超越”的跨文化能力概念,其中跨越指理解目的语文化和提高交际能力,超越指意识到文化的差异或定型的存在,以开发、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跨文化交流,并“生产性”地建构自我认同。张红玲(2007)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态度、知识、行为三个方面。文秋芳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个部分,其中交际能力保留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三个子能力,跨文化能力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钟华,2013)。综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大致分为情感、知识和行为三个方面。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目前大部分国内高校开设了大学英语读写课程和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视听说教程区别与听说教程,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以语用为教学目的的视听说课程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优化组合,营造出全面和真实的交际环境,增强语言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学优势不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知识的吸收,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视听说配套的教材为学生提供课下学习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例如,笔者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三版)》不仅具有丰富的视频材料,课堂上为学生更直观地展示目的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同时在线学习系统为学生提供复习语言知识和学习文化背景的学习平台。所以,教师进行视听说教学时可利用其优势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3.视听说教程中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3.1提高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一直使用以语法和词汇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也认同教师的责任是进行语言知识的传授。在这样的教学方法引导下,学生只注意积累语言知识,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没有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难以顺利进行交际。随着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提出豐富学生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教学目标,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已开始意识到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课时不够,教学方法不熟悉,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无暇加入文化教学。在进行文化教学之前,教师要有较高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能挖掘出教学中的文化知识,进而设计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主管部门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教学培训,不仅要培训教师的教学技能,还要培养教师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能力。教师在认识到文化重要性的基础上,需要用开放的态度了解不同的文化,理解和欣赏文化间的差异,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灵活调整交际方式和策略。此外,教师在进行文化教学后应当反思,对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实施进行自我审视,发现问题,并尽量解决问题,也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找出解决困惑的方法。

3.2深挖教材中的文化成分,培养跨文化意识。

虽然部分学者反对以教材为中心,但是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教材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一套优秀的教材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编者按照教学大纲编排教材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可参考教材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活动。

文化知识是跨文化交际能的必备成分,交际者只有具有足够的文化知识才能进行有效交际。在视听说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文化成分。在讲解语法和词汇知识时教师要融入文化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接触不同文化并意识到差异性,并且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会影响交际效果,甚至出现文化休克现象。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第三版)第三单元中“viewing”部分以视频的形式展示了希腊婚礼的准备和庆祝活动。教师讲解此部分时一方面分析视频中的语言知识及隐藏的文化内容,例如结婚誓词中的man and wife的使用原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发现中西式婚礼的不同之处及深层原因,也可介绍其他目的语国家婚礼的相关习俗,开阔学生的眼界,促使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以欣赏的态度对待文化差异,进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介绍补充中西文化差异的影片,例如《刮痧》,既引起学习兴趣,又给予学生文化冲突的直观感受。

目前我国专门的跨文化交际教材缺乏,教师在教材选择上缺乏自主性,而现有的教材里文化知识零碎,倾向于英美两国的文化知识,且缺乏系统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补充更多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尽量形成较为系统的文化知识内容。

3.3听说结合,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视听说教程是听力和口语的有机结合,从二语习得理论角度看,听力理解是输入项,是接受和解码的过程,口语表达是输出项,是编码和传输的过程,只有足够多的听力内容的输入才能产生口语表达。教师安排课堂内容时要注意听说有机结合,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创造真实的语境,使学生及时将听力内容运用到实践中,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

教师教学时可分为视听前、视听中和视听后三个部分。视听前,教师安排小组讨论和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要求学生对视听内容进行预测。视听中学生要根据已有知识训练听力理解能力,并获取新信息,这是听力部分的主要环节。视听后,教师根据视听材料的内容安排多种口语训练活动,包括个人复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观点辩论等活动,将视听材料与口语表达结合。值得注意的是,在视听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材料中的语用环境,分析语言的使用习惯和交际功能,讨论母语者是如何得体合理地交际的。在视听后教师可设置类似口语情景,要求学生模仿材料中的口语表达,对语言使用和交际方法进行巩固,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此外,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口语活动,特别是日常交流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到我国日常交流与英语国家日常交流的不同,并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后,教师在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播放视听材料时需要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非言语交际行为。非言语交际是人类交际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身体语言、空间语、副语言和时间语,不同文化中非言语交际行为各不相同,日常交流时人们常常会忽略非言语交际。例如,从时间语看,我国倾向于多元时间取向,在同一时间段可以安排几件事情同时进行,对于迟到、拖延等持宽容态度。而英美国家倾向于一元时间取向,重视日程安排和约定,这一时间取向在很多视听材料中得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可就时间语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探索其深层文化缘由。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视频材料中人物的身体语言进行观察思考,可要求学生对比中西文化中手势语、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等,并在跨文化交际时恰当合理地使用身体语言,顺利达到交际效果。

4.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已获得教育界的广泛认可,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时,要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增强跨文化意识和提高跨文化能力,不断挖掘出教学中的文化成分,促进学生获得文化知识,增强跨文化意识,同时注意听力和口语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Chen, G. M. & Starosta W. J.. 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7.

[2]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27-31.

[3]鞠忠奎.如何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科教文汇,2011(9):121-123.

[4]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最新版)[EB/OL].http://www.sohu.com/a/125480995_176673,2017.02.04.

[5]盧春媚.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上好视听说课的关键[J].外语电化教学,1999(1):3-5.

[6]潘东梅.论英语视听说多媒体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9):51-53.

[7]仇莉.论英语视听说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版),2005(1):141-144.

[8]钟华,白谦慧,樊葳葳.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构建的先导研究[J].外语界,2013(3):47-55.

[9]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试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