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藏书宋楼

2019-07-10 15:17徐勇
寻根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库湖州藏书

徐勇

晚清有四大藏书楼闻名于世,这就是山东聊城杨绍和的“海源阁”、江苏常熟瞿镛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丙的“八千卷楼”和湖州陆心源的“宋楼”。

陆心源是近世的大藏书家和收藏家,他的故居就在湖州月河街,这里也是藏书楼所在之处。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去宋楼玩,那时的宋楼很大,包括文昌阁巷和月河街口、华楼桥口,有段时间曾做过月河派出所办公地,门厅很大,很多活动都在那里举行。有记载说,北宋大教育家胡瑗的燕居堂也在月河,是否也在附近,不得而知,但对于宋楼主人陆心源则是很早就知道的,陆家花园,又称潜园,在湖州家喻户晓,陆家花园也是陆心源的别业。

陆心源,字刚甫,晚号潜园老人,浙江归安(今湖州)人。他资质过人,好读书,勤思考,年十三通九经,精于笺疏。因仰慕顾炎武的学问人品,自题堂名“仪顾”。他学识渊博,与同郡名士姚宗谌、戴望、施补华、俞刚、王宗羲、凌霞切磋学问,并称“苕上七子”。咸丰九年(1859年)陆心源中举人,后以知府分发广东。同治二年(1863年)奉调直隶,督办直、豫、鲁三省边境“剿匪”的军需善后,因功擢道员;四年(1865年)回广东,历南韶兵备道、高廉道,父丧回湖州;十一年(1872年)赴闽,管理军政洋务及税原通商总局,署盐法道。因与上司不合,乞奉养辞职回湖州。回家两年后又以盐务加耗革职。他回湖州月河街故第后,在城东莲花庄北营建“潜园”,其间水木清华,疏朗明怡,他在此藏书著述。他又出资建升山桥,便利交通,修复安定、爱山二书院,建仁济善堂,兴义学,为国子监捐书,赈助山东难民棉衣万件。光绪十九年(1893年)经李鸿章举荐恢复原官职,并受光绪召见,回乡途中患疾,乃至不起。病逝后葬逸村埠,国学大师俞樾为其撰墓志铭。

陆心源就读府学时,就立下“尽读天下书”的心愿,每每倾囊藏书。他在南韶兵备道任上时,尽管政务繁忙,仍不放弃对书的嗜好。返湖时,带回了100多个书箱,在家六年,几乎天天抄书、读书。此时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江南动荡不定,故家藏书纷纷散出,陆心源开始广为收藏秘籍,其中有四万八千册得之上海郁松年宜稼堂。之后,陆心源出任盐官,资财日富,遂广泛搜集,同县严氏芳菽堂、刘桐眠琴山馆、福州陈氏带经堂以及归安韩子遽、江都范石湖、苏州黄丕烈、仁和劳平甫与劳季言、归安杨秋室与丁兆庆等人的藏书都涌入陆家。加上旧有之藏书,十余年间藏书总数在十万卷以上。陆心源收藏宋版书有一百二十多种,他将月河街藏书楼一分为二,其一称“宋楼”,“”为二百之意;其二称“十万卷”楼,专藏明以后的秘刻精钞本、精校本及名人著述手稿。潜园的守先阁,藏普通刻本和钞本,并开放供士人阅览。同时在宋楼前庭院中建千甓亭,因其藏有汉、晋等朝墓砖千余块而得名。

和元代大书画家赵孟故居一河之隔的就是月河街陆心源故居千甓亭,整个宅院是一座由四条轴线组合而成的庞大建筑群,平面呈方形,坐西北朝东南,通面阔50米,通进深54米,占地约2800平方米,陆宅现存房舍占地约1245平方米。在童年的记忆里,经文昌阁巷到宋楼月河街段,需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幽深而狭长,中间有一个大的天井和门厅,在水乡地带,这样的藏书楼并不多见,而且既有藏书的功能,又能家居,想来藏书家在设计此楼时颇费了一番功夫。

匠心独运的是,藏书楼中还有一个园林,虽占地不大,却玲珑雅致,幽趣横生。作为藏书楼的一个点缀,千甓亭在空间布局上起到了拓展藏书楼视野的作用,也为观书者提供一个休息的场所。千甓亭庭院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着大门、水池、花厅、小洋楼。院内东北角湖石小品与瓢形水池相接,青石作桥,白石为岸,池边石笋参差,清丽秀雅。庭院中央为中西合璧式四面花厅,厅内四周轩廊,花厅后是小洋楼,三开间二层加阁楼,楼前北院墙嵌法书碑刻21块,系《镶梨馆历代名人法书帖》残存部分,有苏轼、朱熹、文天祥、赵孟、鲜于枢、吴宽、陈继儒、李东阳、王文治等大家手迹,镌刻者是近代大篆刻家桐乡人胡,其上还有陆心源亲笔题识多处,实为不可多得的佳制。

千甓亭庭院后有樓屋三楹,原与小洋楼相接,与其平行的是北侧三楹楼屋,即陆心源自题的“仪顾堂”。这两座楼的楼上就是珍藏古籍的宋楼和十万卷楼,并有晾书廊,但在旧城改造时,南侧楼屋被拆去一楹。

陆心源的藏书以宋元刊本为特色,20世纪30年代有人据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统计,其实数是北宋刊本7部80册,南宋刊本114部261册,元刊本109部1999册,像蜀大字本《左传》、咸平单刊本《吴志》、宋一经堂本《后汉书》、淳熙本《通鉴纪事本末》等书均是宜稼堂旧物,还有如宋刊杨信斋定本《续仪礼话传通解》残本、南宋初刊《说文解字》、宋开禧刊本《石林奏议》、宋刊《欧公本末》等也是极其名贵的海内孤本。

四库存目、道藏及明季野史这三方面的书籍,《四库全书》未加收录,其他藏书家也不甚重视,陆心源却刻意搜求,成为其藏书的一个特色。除《永乐大典》等900余种,其余四库存目书籍均为陆心源罗致,守先阁还藏有众多的明人文集。

陆心源的藏书在1882年《宋楼藏书志》撰成时已达15万卷。1907年,其子陆树藩将宋楼、十万卷楼藏书出售时,其实数是4000部20万卷44000多册。1908年陆树藩又将守先阁藏书捐给刚兴办的吴兴海岛图书馆,据《陆氏守先阁捐助书目》记载,有1000余部14000余册,在陆心源藏书散出前,藏书总数为5000部,近6尤册,25万卷左右。

陆心源所建的潜园是在朱氏废园的基础上重新构思,亭台楼阁、水榭石船、水池假山等都是陆心源亲手布局,其间有梅花厅、梅花园、桂花亭、竹叶厅、五石草堂(即鸳鸯厅)、九曲桥、牡丹厅、守先阁等,号称潜园十六景,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钱玄同、钱恂、戴季陶曾在此居住,其中戴季陶前后在此居住13年之久。

陆心源丰富的藏书,为他撰著大量的订正古籍、校补遗文、考释典故之作提供了基础。其中《宋楼藏书志》及《续志》著录陆氏珍藏秘籍1000多种,该书除记载书名、卷数、刊本之外,凡《四库全书总目》及阮元《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未曾撰写提要者,均逐一编撰解题,并选录诸书序跋,间加按语。《仪顾堂题跋》著录古籍270余种,每种均考释其撰述原委,品题得失,普及版刻源流。

陆心源不仅是一位藏书家,还是一位学者,编著有《仪顾堂文集》二十卷、《仪顾堂题跋》十六卷、《仪顾堂续跋》十六卷、《唐文拾遗》八十卷、《唐文续拾》十六卷、《宋诗补遗》一百卷、《群书校补》一百卷、《吴兴诗存》四十卷、《宋楼藏书志》一百二十卷、《宋楼藏书志续志》四卷、《金石粹编续》二百卷、《穰梨馆过眼录》四十卷、《穰梨馆过眼录续录》十六卷、《吴兴金石记》十六卷、《归安县志》四十八卷、《宋史翼》四十卷、《元党人传》十卷、《金石学录补》四卷等,总称为《潜园总集》,共九百四十种。他所刊刻的“湖州丛书”“十万卷楼丛书”在近代出版史上也有一定影响。

宋楼和十万卷楼藏书在陆心源过世后,舶载日本静嘉堂文库,这是由日本著名的三菱财团一手策划的。三菱财团最初是三菱商社,由其第二代主人岩崎弥之助的兄长岩崎弥太郎经营,岩崎弥之助19岁时离开故乡土佐(今高知县)前往大阪国史学者重野安绎(号成斋)博士的私塾——成达书院学习汉学。1872年,岩崎弥之助到纽约留学,回国后进入兄长的三菱商社工作,兄卒后成为第二任社长,不久,买下东京丸之内一带的荒地,并于1893年成立三菱合资会社。

岩崎弥之助的恩师重野博士于1871年到东京,担任文部省修史局长,又出任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教授,还在自己家中设立野史亭,从事日本国史的编撰,但苦于缺乏经费,难以为继。岩崎弥之助闻悉此事,就承担了这一工程,并在东京骏河台东红梅町的自宅建构文库,请重野博士主持汇编和修史之事,这就是建于1892年的静嘉堂文库。

当时的日本正逢西方文化大举进入的时期,一方面文库的建立有助于重野修史,另一方面也出于弥之助对东方文化的热爱。

静嘉堂文库创设前的藏书中汉籍不过“十三经”“十七史”和《资治通鉴》等书,其后努力扩充藏书,一面从浅仓屋久兵卫、齐藤琳琅阁等当时有名的书肆购入,一面向藏书家借来收藏的贵重古籍抄录,使汉籍逐步与馆藏的和书并驾齐驱。不久又相继购入中村敬宇、竹添光鸿等日本著名汉学家的旧藏。

1894年陆心源去世,其子陆树藩经商失败,负债过多,又不能守祖业,便考虑出售宋楼藏书。原先日本宫内省希望买进而未能如愿,其后在宫内大臣田中光显(青山)伯爵和重野博士的建议下,岩崎弥之助决心收购了藏书。1906年4月18日,汉学家岛田重礼的次子,即书志学家岛田翰受托以静嘉堂文库职员的身份到苏州接洽购书事宜,此前他已数登湖州陆氏藏书楼。1907年春,重野游欧,途经上海,与陆树藩洽谈,最后确定以10万两白银的价格将宋楼、十万卷楼的全部四万四千多册售予静嘉堂文库。岛田翰《宋楼藏书源流考》载宋楼、十万卷楼和守先阁藏书尽载归静嘉堂文库,此记载有误,守先阁藏书当时仍在湖州,后捐吴兴海岛图书馆,《陆氏守先阁捐助书目》记载此事,不幸于抗战中毁于战火。另据平成四年出版的《静嘉堂文库宋元版图录——解题篇》所记载归藏书四万多册,这和总藏书目近六万册相差一万多册,差额与守先阁所藏书目相符,可互为印证。

1907年6月,宋楼藏书由日本邮船会社从上海舶运到东京,贮放于东京高轮的岩崎家中(今开东阁)。当时岩崎弥之助即想把这批藏书整理后公之于世,可未及实现便于翌年3月弃世,至1910年,文库长重野成斋也相继逝世。宋楼藏书的入库,奠定了静嘉堂文库在藏书界的地位。

岩崎弥之助逝世后,其子小弥太继承父业,继续藏书的整理工作。小弥太号竹浦,生于明治十二年(1879年),为三菱财团第四任社长,小弥太也是重视汉学之人,文库在他手里又扩充了收藏,并于1917年与河田罴、小泽隆八等人,一起编辑陆心源宋楼藏书,撰写《静嘉堂秘籍志》50卷25册印行。在1933年举办宋版图书展,还发行了《静嘉堂宋本书影》,介绍文库所藏宋元版图书。

1910年,小弥太在东京世田谷区的冈本,为父亲建造纳骨堂。1924年在灵庙旁新建文库竣工,遂将图书迁移至此为求得古籍长久保存,又在东京郊区多摩丘陵的绿地中,选择了一块清静之地,建成了如今的静嘉堂文库。

1921年,岩崎小弥太自中国返回日本,聘请学者诸桥辙次担任文库长,随后,著名汉学家和学者长泽规矩也、川濑一马也参与整理古籍,并成立文库财团法人,编纂、发行文库所藏汉籍与和书的分类目录。此外,也将原宋楼旧藏的《王右丞文集》等贵重图书影印复制,或制成缩微胶卷。今天,《尔雅疏》、《说文解字》、《汉书》(第二本)、《吴书》、《外台秘要方》、《白氏六帖事类集》、《李太白文集》、《王右丞文集》、《唐百家诗选》、《三苏先生文萃》等十种书被日本认为是重要文化财产。1960年,诸桥辙次的弟子米山寅太郎就任第三任文库长,亦即现在的文库长,米山曾于1992年静嘉堂建立百年之际,到过湖州。

宋楼藏书舶载日本,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近代著名学者王仪通有诗十二首表达痛惜之情,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赎回,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

三岛于今有酉山,

海涛东去待西还。

愁闻白发谈天宝,

望赎文姬返漢关。

猜你喜欢
文库湖州藏书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两山”理念湖州探路
Spiritual Humanism: Its Meaning and Expansion
小毛驴藏书
为巾帼藏书发先声
读书利器“文库本”
湖州练市小学
藏书与读书
我国人均藏书知多少
日本的“读书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