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提升之道研究

2019-07-10 02:04苏丽娜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提升有效性

苏丽娜

摘要:本文首先对语文课前预习的价值做出分析,包含了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提升小学生的听课效果以及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提出一些比较有效的语文课前预习计划,旨在让学生们能够更加容易理解课本中的内容,体会课前预习的益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课前预习;有效性;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6-0026-01

在语文的学习中,大部分情况下老师都会要求同学们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对学生来讲,的确是需要培养的一个好习惯。课前预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减少学生的依赖性,而且在学生进行预习之后,老师教学的效率及学生听课的质量也将大大提高,因此研究有效的语文课前预习策略,不仅能提起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能让老师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1.进行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

1.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老师的启蒙引导比直截了当地讲授更能带给学生好处,毕竟知识是需要人主动去探索的,而不是被迫接受。因此,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研究探索知识,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而课前预习,就是达到这种效果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

1.2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古以来,教学模式在不断更新进步,以前在传统的教学背景下,学生见了老师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一直处于极其被动的状态,对知识的学习也是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单调,毫无趣味,以致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低下。而如今,随着思想的逐步开放,学生的独立意识一点点增强,学生尊重老师的同时,老师也必须尊重学生,从而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老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就可以使学生自主选择进入学习状态,了解在课堂上即将学习的内容。

1.3 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以及学生的听课质量。老师的言传身教并不能完全让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取到相应的知识,但如果学生们都能自觉进行课前预习,提前掌握学习内容的重点,再通过老师的讲授,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效果将事半功倍,并且老师讲起来也会更加轻松生动。学习效率和质量自然有所提高。

2.让语文课前预习更有成效的措施

2.1 培育课前预习意识要从娃娃抓起。在小学,学生们的自主意识并不强,并且想象力丰富,玩心重,对其他事物的兴趣远高于对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更是会变淡,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要做的就是采取措施,例如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老师针对某篇课文进行合理的微课制作,从视觉和听觉上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好处和趣味,从而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再慢慢培养他们课前预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2 老师辅助学生制定预习计划并抽查预习效果。学生是否进行课前预习,一直以来是比较自由的,即使是老师做过要求,也会出现学生完全没有预习的情况。虽然说老师本不该干预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但小学生自身理解知识获取重点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说提前学习课本知识,却不能理解所讲的内容,也容易引起学生逐渐失去预习的兴趣,不过,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普遍强于低年级学生,因此,老师可以将语文的不同文体特征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结合,适当给予指导意见,计划预习方案。

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为例,针对教材中课文《古诗三首》中的古诗《牧童》来讲,老师要求学生复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通过阅读古诗对其大意进行初步理解,或者是从字面上的含义找出哪句诗描写的是视觉上的效果,哪句诗描写的是听觉上的效果,并做好记录。以此让学生带着目的性去进行预习,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预习质量。并且对后期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接受力度也会提高不少。

辅助学生制定好预习计划之后,要不定期抽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并且对没有预习的学生做出口头批评或者抄写等一些小惩罚,以避免学生产生不预习也不会被批评的侥幸心理。

2.3 创新指导预习方法让学生爱上预习。和老师辅助学生制作预习方案一个道理,在要求学生预习的同时,老师可以给到学生一些有效的方法,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少年闰土》的时候,这篇课文是鲁迅的小说《故乡》中的一个片段,少年闰土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老师要求学生复习时,可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首先找出生字,理解課文内容,了解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提出“《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特点的?”或者“本篇课文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有预习任务就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偷懒,并且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会自主动脑思考,即使理解错误,也比不动脑思考要有意义,然后老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多解释,多引导即可。

3.结束语

课前预习对于语文或者其他学科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而且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效率高,质量好的学习方法之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对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课堂上学习的效果有着显著的作用。而作为一名老师,也需要不断研究新颖有效的语文课前预习方式,让学生提高预习兴趣,切身体会到课前预习的好处和价值,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桂英.浅议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448.

[2] 陈丽云.关于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策略的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6(04):27.

[3] 刘锦元.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4):51.

[4] 鲁金花.借助多媒体提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8(32):145-146.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提升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