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语文人文素养培养策略之浅析

2019-07-10 02:04宋美章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6期

宋美章

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精神修养,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帮助学生养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语文教学;初中;人文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6-0075-01

重视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是素质教育的特点,它旨在提高受教育学者诸方面素质为出发点。但是应试教育的思想,往往为了片面的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人为素质的培养。加之,教师授课方式不得当,一说起语文往往让人觉得枯燥乏味,还未走进课堂学生就打起了退堂鼓,早已经失去了学习的欲望。针对这样的情况,重视人文精神的陶冶,利用好现有教材,就是初中语文老师的必经之路。通过课上的学习促进课下学生的健康向上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重拾信心,做到学以致用。那么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1.制定教学目标,正确引导学生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学科,对中学生早期人文素养知识结构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因而在语文教学的设置上,教师应当具有最为广阔的知识面,并且要深入学习、传授,让学生既可"意会"亦可"言传"。如我在教学《小石潭记》确立目标时,师生共同研讨,最后将目标确定为:疏通文意,感知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目标既针对学生实际,又符合教学规律,就是学习的导向、思维的起点,有了目标学生就能直奔阅读课文要点,自主寻找答案。

2.加强阅读训练,激发学生兴趣

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是语文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课文作者往往以感情著文,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涌动着作者感情的波澜,流露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如我在教学《小石潭记》时采用了这样的导入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每个人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有人用音乐来消除心中的苦闷,有人则参加体育运动来消除烦恼。现在,老师给大家推荐一种更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走进自然,亲近山水!这个办法是老师从我们老祖宗那里学来的。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名篇《小石潭记》。这则导语激起了学生的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学生才会坦然说出真切的感受。如我在教学《台阶》时,由于文本距离的生活很远,学生很难理解文中父亲的一些做法,我在引导学生对父亲这一人物分析后,又将崔景浩的一首《父亲》引入到了课堂,让学生想自己的父亲为了家庭所做的种种努力,许多学生在歌曲的感染下泪流满面。无疑,学生的独特感受在这里得到了体现。紧接着我又让学生以“爸爸,我想对你说”写一段话,学生的感情得以流露。

3.利用好现有的教材,联系实际,重点突出人文精神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变化最大就是有着丰富人文精神的材料走进了语文教材,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暗含其中。例如:《过零丁洋》中体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观沧海》中体现出的豪情壮志;《春》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情怀,等等如此多的文章,无一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陶冶着学生。为此,我们应该将语文教材看作是我们的随身“锦囊”而不再是一本单纯的写满知识点的书本。通过浅入深出的分析,挖掘出教材中的人文思想,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将生涩难懂的课文变成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既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又陶冶了情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贯彻人文教育

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也慢慢渗入日常的教学中,能在较大程度上帮助教师教学,让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只是单凭着教师的口头阐述是不能很好地将文章中所描绘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眼前的,因而必要的时候需要借助多媒体来教学,将生动的景色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带来更为活泼的课堂和真实的情感体验。因而,多媒体教学能强化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更加准确地去理解文中的思想情感。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教师或许很难描述苏州园林那种壮观,但若是用多媒体将苏州园林的各个重要景点逐一地展现给学生看,就会让学生亲眼目睹那样的景观,还可以在展示的过程中配上相关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注重课外实践,引领学生去了解生活的人文因素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书中的所有知识,还要使学生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社会和生活中去寻找人文因素,从而培养其关心社会大事、热爱大自然的品德。在现今的社会上,由于许多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小孩,所以家长、长辈会十分的疼爱孩子,对其也特别的保护,以致很多孩子养成叛逆的心理,不懂得谦让,不能换位思考,完全陷入自我当中,他人的建议和想法也不关心。对此,教师应多多关心这些学生的身心,多組织课外实践,带领学生去观看工厂,或是游玩动物园,在其过程中让他们意识到工人们工作的辛苦和大自然动物的可爱,从而能引起他们对人和事的关注,让学生在其中发现生活点滴的美好,并用心感受。如,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时,若是莲花盛开的季节,可以提前让学生在课下去寻找池塘里盛开的荷花,观察其特征并记录下来,回到课堂上时可以自由地说出感受,这样能有效地带领学生去体会美,在小事中发现美。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应关注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关心学生的品行以及心理成长。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抓住人文精神这重要的一点,鼓励学生在课内课外多思考,理解书中和生活中的各种美好情怀,以便学生更好地处理生活的各种事情,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 王磊.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

[2] 关鑫.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刍义[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