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高效课的实践之我见

2019-07-10 02:04韦洪健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尊重学生创新思维高效课堂

韦洪健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實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回答加大表扬,没有否定之词,这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关键词:高效课堂;尊重学生;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6-0077-01

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1.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令人欣喜,叫人振奋。

2.注重交流,培养师生的合作性

教学活动本就是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如果课上只有老师“滔滔不绝”,学生难免会“昏昏欲睡”,所以,教学离不开交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首先,课前可一起为上课做准备。也就是说,教师要提前把上课的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和老师一起备课: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很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其次,课中,师生交流合作,提高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走近学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从课堂的权威主宰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样不仅能够缩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合作性,在教学中得到双赢。最后在课后,一起为课上总结。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总结对于一堂课来说,也是画龙点睛的作用。

3.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让一个人对一件事或一门学科产生持久的内在动力,就是要让他对这件事或这个学科产生兴趣,在语文教学中亦然。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之后,整个教学过程就会轻松,并且效果显著。但是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呢?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师要注意寓教于乐,增加语文学习的娱乐性。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天性爱玩,爱娱乐,如果语文学习增加娱乐性,我想,学生应该是很乐于接受的。

初中生渴望得到表扬,展现自己。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进行恰当的评价。比如,在作文课上,有一些学生的作文可能整体上写得并不是很好,但是其中有一段,甚至是一个句子写得特别精彩、传神,语文教师就要做细心的人,找出来,在全班学生面前朗读、点评并给予肯定。也许就是这一次肯定和鼓励,这个学生以后就会爱上语文,爱上写作,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多总结,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

4.强调诵读的作用

以往的文言教学,教师往往侧重对文言文内容的讲解和练习的落实,很少重视诵读,尤其是学生个人的诵读,由于缺少了这个环节,使得学生在背诵某一篇文章时显得非常困难,因为它无法理解各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没有建立语感上的联系。为什么要强调诵读呢?因为文言文是一种鲜活的语言。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知道在普通的口语中需要着重表达的部分往往会通过加重语气来进行强调。现代的书面语中很难表现口语中的重音。文言文则通过对句式的改变把古人的语气固定在了文字里。宾前、状后、形后等等都可体现表述人所要强调的内容。我们通过诵读就可以了解说话人的语气和重音的变化,体会到古人当时的情绪起伏和感情波动。比如,《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说:“求,无乃尔是过欤。”我们甚至可以通过文字看到孔子紧皱的双眉,凌厉的眼神,气愤的神情。都是以“诵读还原”为基础的,因为文言文学要通过诵读来体会文意——从根源上说,这是由汉语音意结合特点所决定的。

5.注重课后反思,让它成为一种习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教师来说,除了教学设计上的思考,还要有教学后的反思。教后反思是教师课后的认真总结,把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不足,疏漏之处或本节课的经验及时记录下来,反馈于下一节课,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还能促使教师积极探索先进的教法、学法,自觉地进行教学改革,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善、美,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很多不必要的负担。写好教后反思,也有利实现创新教育。教师若能对自己上的每节课都来反思,如反思环节设计、语言启发性、对某生的态度、学生提出某个问题、教师给出解答是否正确、对突发事件处理等情况进行回头看,并很好地记录分析原因,作为下次上课的注意事项和经验来指导所上的每一节课。如此循环往复,教师就能不断超越自我,不断锤炼教学基本功。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版.

[2] 《考试周刊》2013年第二期.

[3] 《陕西教育》2013年第五期.

猜你喜欢
尊重学生创新思维高效课堂
有效评价, 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阳光
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