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07-10 02:04王勇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学生

王勇

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设计精彩的教学内容:可以是神奇巧妙的疑问;可以是动人心弦的课堂情景;或是带进课堂的玩耍等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取能力的强劲动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6-0086-01

1.注重交流,培养师生的合作性

教学活动本就是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如果课上只有老师“滔滔不绝”,学生难免会“昏昏欲睡”,所以,教学离不开交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首先,课前可一起为上课做准备。也就是说,教师要提前把上课的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和老师一起备课: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很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其次,课中,师生交流合作,提高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走近学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从课堂的权威主宰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样不仅能够缩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合作性,在教学中得到双赢。最后在课后,一起为课上总结。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总结对于一堂课来说,也是画龙点睛的作用。

2.重视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

语文教学方法有很多种类,特点各异,而且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有讲授法、串讲、讨论法、研究法、情境教学法等。

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究竟如何运用,要视学生、课文等具体情况而定,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掘其潜在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一般说来,对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要向学生示范的方向发展,把这些方法最终变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如讲授法、串讲法。对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发挥这些方法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得纯熟而有成效,如讨论法、研究法。对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应注意发挥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威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如问答法、情境教学法等。

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都应从实际出发。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然而,这“规矩”绝不是僵化的教学模式,它指的是教学规律和原则,只有遵循它的教学方法才是可行的,反之,就是不可行的。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就有效,反之就无效。

3.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习惯

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如果教师心中只有一种教学设计,一直把学生的思维往自己的“瓮”里引,就会阻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创造性。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倡导学生独特体验,甚至包容他们的种种失误。如在教学《风筝》一课时,当学生提到“小兄弟是否真的忘记当年‘精神扼杀的一幕”时,我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设想,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畅所欲言。渐渐地,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创见了。后来学习《咏雪》一文,学生就对用“空中撒盐”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哪个更好展开讨论,有说“柳絮因风起”比“空中撒盐”更有神韵,有说“空中撒盐”比“柳絮因风起”更容易想象和理解,很多人见不到“柳絮因风起”,无法想象也享受不到这种美,还不如“空中撒盐”来得实在。教师的提问要有问题空间,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要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探索兴趣。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1 教学语言应具有趣味性。要想把课教活,就要求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因为形象的比喻,风趣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绘都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愉快、动情、着迷。如可运用一些幽默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提问时,几个同学的答案都一样,于是我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同学们听后,脸上都露出会意的微笑。当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较小时,我就笑着说:“问题回答得非常好,可惜没用麦克风。”

4.2 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教师讲课时语言表达要准确、中肯、规范、合乎语法,既不能废话连篇,模棱两可,也不能拐弯抹角,不着边际。另外,要适当运用体态语言辅助。如教《口技》时,文中提到听众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我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听众的神态、举止,然后我就边讲解,边用体态语言来解释。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这句话。对于学生响亮、正确的回答,我会用微笑和点头表示肯定和赞赏,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5.结语

作为一个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能力地培养,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万万不可只是机械性地去教学生,,也不能只是让学生停留在最初级的识记阶段,如此只会让学生对你的课堂产生厌倦心理,没有实际作用。老师应该双管齐下,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高中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参考文献:

[1] 刑瑞霞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西北师范大学,2004.

[2] 黄星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中的叙事的应用研究.云南师范大学,2013.

[3] 叶圣陶怎样写作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D刊(学术刊),2013.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学生
学生写话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