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探讨

2019-07-10 02:04徐蕾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语文对策

徐蕾

摘要: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性。自主学习,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是学生终生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学生终生受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6-0089-01

小学语文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導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与琐碎机械的练习。”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自主教学模式呢?

1.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无穷动力支持,缺乏了兴趣的学习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只有学生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学习兴趣的产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激发,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引导学生去自主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故事,举办故事大赛,诱发学生的读书兴趣,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很多小学生都不能理解母爱是如何的伟大,认为妈妈爱自己是理所当然的,缺乏反哺之心,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护蛋行动”,每个学生都用蛋壳制作一个“宝宝”,每天都要带着它,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若是碰碎了就是不称职的“父母”,就要重新再做。起初学生们可能经常会碰碎“宝宝”,但经过几次之后,就逐渐体会到了精心呵护的重要性,并联想到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多么伟大,对课文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这些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点燃了小学生的兴趣,这时及时没有其他人的实时督促,也会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并逐渐爱上学习语文。

2.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2.1 课前预习,教师起到辅导作用。教师的职责既是教会学生专业的课本知识,更是教会其学习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不但被调动起来了,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能更好更及时地发现和提出,这就是课前预习的意义所在。学生做好了课前预习,总结问题,在上课过程中提出,不但能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知,而且能够拓展思维,从而引发出对一系列类似问题的思考,教师在此基础上予以更深刻的指导,使学生掌握知识。

2.2 因人而异,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小学生的自控力和自主性较差,同样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不能完全采用固定的学习方式方法。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因人而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每个学生学习的差异度和接受方式,量体裁衣,提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并对其进行指导。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学到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对学到的知识予以运用,真正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才是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小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而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这种强烈的求知欲,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学习活动,鼓励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质疑,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发散性、随机性等特征,往往不能涉及到关键处,这时教师就需要传授他们质疑方法,指明质疑方向。首先,可以从题目出发进行提问。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关键,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例如在《将相和》这篇课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将与相为什么不和?之后又是怎样和好的呢?”这样就能很好地抓住课文的整体脉络;其次,可以从文章的中心词出发进行提问,辐射整篇文章内容。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就可以根据“神机妙算”这个中心词进行思考,提问“诸葛亮是如何借到箭的?为确保借箭成功,他预测了什么?尝试说一下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最后,还可以从课文中的矛盾处进行提问。例如在课文《养花》中,最后一段就有“喜”与“忧”、“笑”与“泪”这两对矛盾,这时就可以提出问题“老舍先生在养花过程中除了欢乐为什么还有忧伤和泪水呢?而且也成为了养花的乐趣”,学生会通过分析矛盾,就能揭示文章的本质,破解重难点知识,深层次把握文章主旨。

4.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和自主习惯显得非常关键。为此,教师应当借助一些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收获更多的快乐与成就感。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情感会逐渐树立起来,在课堂内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得到显著提升。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形成更加科学的自主阅读思维,语文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的精读教学为依托,训练学生阅读的思维和能力。如针对《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篇文章的阅读教学,可以通过“阅读—分析”相统一的模式进行,要求学生首先深刻地把握文章当中所表达的父子之情,然后要求学生认真地阅读和感受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父子之情的,并且让学生对触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句子进行反思和体验,结合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开展自主讨论,这样有助于学生良好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

总之,教师要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探索和革新,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使他们养成自我约束和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自我提高的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王帅.探讨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7(21):64-65.

[2] 杜青梅.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J].新课程(上),2016(6):61-61.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小学语文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